高二地理月考卷(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调查数据显示,右下图(欧洲政区图)中A地墙壁厚度平均为23 cm,B地墙壁厚度平均为50 cm,C地则超过60 cm。
据此完成1~3题。
1.造成图中三地墙壁厚度不同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地形B.气温C.降水D.地域文化2.图中B区域具备的特征有①一定的面积②一定的形状③明确的区域特征④模糊的边界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3.与A地所处国家相比A.B地所处国家降水量更丰富B.C地所处国家气温年较差更小C.D地所处国家降水更为集中D.其余三个国家降水均集中在冬季下图反映了我国东部某区域土地利用状况的变化过程,据此完成4~6题。
4.有关四个阶段说法正确的是A.Ⅰ时期经济发展水平最高B.Ⅱ时期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C.Ⅲ时期产业结构以第一产业为主D.Ⅳ时期河流水量季节变化最大5.该区域发展过程中,农业生产空间结构变化的最主要影响因素是A.劳动力B.市场C.地形D.气候6.在发展过程中,该区域出现的主要问题最不可能包括A.水土流失B.荒漠化C.河流污染D.洪涝2018年7月23日晚,老挝南部的某水电站项目的副坝发生溃坝,造成巨大损失。
事件发生后,中国相关部门第一时间利用数颗卫星对灾区进行了多次成像,之后将数据发送给老挝相关部门。
据此完成7~9题。
7.我国在对老挝灾区的数据收集中,主要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为A.GPS B.GIS C.RS D.数字地球8.利用该地理信息技术,还可以直接A.调查人口分布B.分析涝灾损失C.监测滑坡灾害D.确定环境污染类型9.有关水电站的说法正确的是A.为缓解水资源不足,应在我国西北地区大力建设水电站B.水电站的建设,会显著增加河流泥沙的下泄量C.水电站建成后,将改变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分配D.与山区相比,平原建设难度小,更适于建设水电站读“我国生态安全战略工程图和水土流失重点区分布图”,据此完成10~13题。
10.下列与①地区面临的最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形成不相关的是A.多大风的天气B.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C.位于地势阶梯的交界处D.对草原的过度放牧,过度开垦11.关于③所在地区主要生态问题措施的叙述,正确的是①调整农林牧的用地结构②缓坡修筑梯田③沟谷打坝建库④退牧还耕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2.③④地区面临相似的生态破坏问题,该问题形成的共同自然原因是A.地形以平原为主B.植被破坏严重C.降水集中D.气温年较差大13.④地区以红色砂岩为主的丘陵地带,地表露出光秃秃的红色石山,土地贫瘠,呈现与①地区相似的景象。
该景象在两地形成的不同背景为A.①地区流水侵蚀严重B.①地区风力侵蚀严重C.④地区风力侵蚀严重D.两地地形差异所致据统计,过去半个世纪,五分之一的亚马逊雨林被破坏。
据此完成14~15题。
14.导致亚马逊雨林被破坏的主要原因是A.全球变暖B.自然灾害C.面积巨大D.人类开发15.为了遏制这种破坏,全球都在努力。
其中,有科学家提出,在原始热带雨林之间,利用人造雨林来建立生态走廊。
对此,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人造雨林不会对原始森林产生影响B.人造雨林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人们对木材能源的需求C.人造雨林生态结构简单,物种单一D.人造雨林将分散开的原始雨林连接在一起,可以保护动物的栖息地哈尼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红河、澜沧江沿岸和无量山、哀牢山地带。
他们勤劳勇敢,善于开垦梯田。
下图为哈尼族梯田生态系统示意图。
据此完成16~17题。
16.哈尼族梯田生态系统形成的主导因素是A.气候B.地形C.矿产资源D.市场17.该生态系统中,森林的功能是①涵养水源、保持水土②净化空气、美化环境③防风固沙、保护农田④净化地表径流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018年4月26日,塞上古城榆林,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与陕西榆林市政府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到2020年计划投资170亿元参与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
榆林煤,其出口量曾经一直占到全国煤炭出口量的一半甚至三分之二以上。
据此完成18~20题。
18.因为矿产资源富集,陕西省榆林市有着“中国的科威特”之美誉。
依靠该条件,榆林在发展初期适合发展A.食品工业B.高耗能工业C.农产品加工工业D.高新技术工业19.煤炭的输出能够A.缓解榆林地区人地矛盾B.缓解榆林地区的交通压力C.增加榆林地区的经济收入D.改善输入地区的环境质量20.在能源化工基地建设中,榆林坚定不移地走“三个转化”之路,即将煤向电转化,煤电向载能工业品转化,煤油气盐向化工产品转化。
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对当地产生的影响说法不正确的是A.实现了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的双重效益B.增大了生产规模,延长了产业链C.加强了对当地资源开发利用的广度和深度D.扩大了污染范围和污染物的来源读下面“风、光互补发电应用系统示意图”,完成21~22题。
21.从资源条件分析,最适合运用该系统的地区是A.长江三角洲B.珠江三角洲C.四川盆地D.准噶尔盆地22.影响上题中所选地区建设风电站的区位条件有①接近电力负荷中心②可建设风电场的面积较大③科技水平高④需要长距离输电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清江,古称“夷水”,是长江中游在湖北境内仅次于汉水的第二条支流,流域面积近17 000多平方千米,流经鄂西山地,总落差1 500米。
历史上多洪涝灾害。
现在清江上已建有高坝洲、隔河岩、水布垭等水利工程,对流域内的开发建设有积极意义。
据此完成23~25题。
23.有关清江说法正确的是①有凌汛②多宽谷③水流湍急④水量大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24.清江流域洪涝灾害多发的主要人为原因是A.流域面积广B.落差大C.降水多,季节变化大D.围湖造田25.清江流域的综合开发方向是A.以旅游开发为核心,大力做好旅游配套设施建设B.修建水利工程,为工业发展提供原料C.修建引水工程,扩大春小麦灌溉面积D.开发与治理兼顾,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二、综合题:本题共4小题,共50分。
26.(1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青海省西宁地区有一首歌谣:“古城气候总无常,一日须携四季装。
山下百花山上雪,日愁暴雨夜愁霜。
”材料二“我国西部某区域图”(1)据材料一,简述歌谣反映出该地自然环境具有哪些特征。
(6分)(2)据材料二,指出图示区域的积温分布特点,简述其形成原因。
(4分)(3)结合所学,简述材料二中甲乙两地附近区域气候的差异。
(4分)27.(10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2018年6月17日是第二十四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
荒漠化是全球面临的重大生态问题,中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最大、受风沙危害严重的国家。
全国有荒漠化土地261.1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7.2%;沙化土地172.1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7.9%。
(1)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分析气候干旱在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形成中作用。
(4分)(2)结合图示,说出人类活动对图中Q地荒漠化的影响。
(2分)(3)为了保护铁路,人们在R地铺设了草方格沙障,分析R地铺设草方格沙障所起的作用。
(4分)28.(1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2018年6月,耗资7.65亿元,南疆最大的露天煤矿——凯领阿尔格敏露天煤矿在新疆克苏地区的拜城县建成。
新疆煤炭预测资源总量2.19万亿吨,占全国煤炭资源总量的40.6%,且大多埋藏较浅,甚至可以露天开发。
(1)简析新疆煤炭资源的开发条件。
(4分)(2)目前新疆正在建设一批坑口火电站和路口火电站,致力于推行“疆电东送”,和“疆煤外运”相比,两种能源输出方式各有什么利弊?(4分)(3)简析凯领阿尔格敏露天煤矿开发易于对自然环境产生的危害。
(4分)29.(1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28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维护河湖健康生命上升为国家行动。
对黄河而言,全面推行河长制是一场涉及治河体制机制的重大工作任务,考验着黄河人的责任与担当。
下图为黄河流域示意图。
(1)请分析黄河上游水电开发的有利条件。
(4分)(2)指出黄河下游航运能力较差的原因。
(4分)(3)对黄河进行综合治理,各河段应分别采取哪些有效措施?(6分)高二地理月考卷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共50分。
二、综合题:本题共4小题,共50分。
26.(14分)(1)昼夜温差大;地势起伏大(天气多变);植被呈现出垂直分布规律。
(6分)(2)逐渐降低。
(2分)地势由东向西逐渐抬升。
(2分)(3)甲地:温带大陆性气候,以干旱为主要自然特征;成因:深居内陆,并有山岭阻隔,海洋水汽很少输送到这里。
(2分)乙地:高寒气候;成因:海拔高,气温低。
(2分)27.(10分)(1)气候干旱,风力强盛;地表面植被覆盖状况差;地表水缺乏。
(答出两点,4分)(2)Q地农业生产中由于大水漫灌,引起地下水位升高,而干旱气候条件下蒸发旺盛使水中所含盐分在土壤中聚集而形成次生盐碱化。
(2分)(3)一方面可以增加地表粗糙度,减小风力;另一方面能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被存活。
(4分)28.(12分)(1)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开采成本低;国内煤炭市场广阔;但是距离东部市场遥远,运输能力严重不足。
(4分)(2)输煤(疆煤东运)——成本高,附加值低,效益低,但对新疆生态环境破坏略轻。
(2分)输电(疆电东送)——成本低,附加值高,效益好,但加剧新疆当地环境污染,消耗大量的水资源。
(2分)(3)破坏土地资源,造成土地退化,加剧土地荒漠化;大量煤矸石等弃置,占用大量土地资源;地表裸露,产生沙尘;污染大气;露天采矿,雨水冲刷下渗,污染水源。
(4分)29.(14分)(1)河流流量较大;地势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4分)(2)黄河下游是“地上河”,无法建大型的港口;黄河的下游径流量较小、水浅,大型船只无法通航;黄河下游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大。
(答出两点,4分)(3)上游退耕还林还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上、中游建设水利枢纽,调节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下游加固大堤,清理河道;流域内合理调配水量,防止断流;治理河流沿岸污染源;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