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组项目四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任务二大气环境现状评价
组项目四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任务二大气环境现状评价
级项目至少在8个方向设点,下风向加密1-3个点,二级项目在4个方 向设点,下风向加密布点,三级项目在0°和180°设点,下风向加密 布点;
(2)点位调整依据:根据局地地形条件、风频分布特征、环境空 气功能区和环境空气保护目标所处方位调整;
(3)布点要求:反映环境敏感区域、环境功能区、预计受项目影 响的高浓度区的环境质量。 5、监测采样; 6、同步气象资料要求:收集项目位置附近有代表性,且与环境空气 质量现状监测相对应的常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 7、监测结果统计分析:
可编辑ppt
8
调查内容:
(1)一级评价项目: 1)污染源排污概况调查;2)点源调查内容:排气筒底部中心坐
标,排气筒底部的海拔高度,排气筒几何高度,排气筒出口内径,烟 气出口速度,排气筒出口处烟气温度;主要污染物正常排放量,排放 工况,年排放小时数;毒性较大物质的非正常排放量,排放工况,年 排放小时数。3)面源调查内容:面源位置坐标,面源所在位置的海 拔高度,面源初始排放高度,主要污染物正常排放量,排放工况,年 排放小时数。4)体源调查内容:体源中心点坐标,体源所在位置的 海拔高度,体源高度,体源的边长,体源排放速率,排放工况,年排 放小时数,体源初始横向扩散参数,初始垂直扩散参数。5)线源调 查内容:线源几何尺寸,线源距地面高度,道路宽度,街道街谷高度, 各种车型的污染物排放速率,平均车速,各时段车流量、车型比例。 6)建筑物下洗、颗粒物的粒径分布(调查清单包括:粒径分级、分 级粒径、颗粒物质量密度、所占质量比)等内容。 (2)二级评价项目:污染源调查参照一级评价项目,适当从简; (3)三级评价项目:可只调查污染源排污概况,并对估算模式中的 污染源参数进行核实。
现有监测资料的分析:分析长期浓度、短期浓度的达标情况;分析超
标率、最大超标倍数以及超标原因;分析评价范围内的污染水平和变 化趋势。
可编辑ppt
11
大气环境现状评价
污染因子的筛选 在污染源调查中,应根据评价项目的特点和当地大气污染状况对
污染因子(即待评价的大气污染物)进行筛选。首先应选择该项目等 标排放量Pi较大的污染物为主要污染因子,其次,还应考虑在评价区 内已造成严重污染的污染物。污染源调查中的污染因子数一般不宜多 于5个。对某些排放大气污染物数目较多的企业,如钢铁企业,其污 染因子数可适当增加。
3、监测布点数量:根据项目规模和性质,结合评价范围的地形复杂 程度、污染源和环境空气敏感目标分布情况,综合考虑监测点设置数 量。一级项目点位不少于10个,二级不少于6个,三级在评价范围内 已有例行监测点位,或有近3年监测资料的,可不设监测点,否则设 2-4个点。
可编辑ppt
10
4、监测布点位置: (1)以监测期所处季节的主导风向为轴向,取上风向为0°,一
(1)列表统计各监测点大气污染物不同取样时间的浓度变化范围, 计算各取样时间最大浓度值占标准浓度限值的百分比和超标率;
(2)分析浓度的日变化规律以及浓度与地面风向、风速等气象因 素及污染源排放的关系;
(3)分析重污染时间分布情况和影响因素。
———————————————————————————————
此外,核设施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的确
定 : 核设施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一般
以该设施为中心、半径为80km的圆形地区
可编辑ppt
6
大气污染源调查
大气污染源
大气污染物质产生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因此大气污染源可概 括为两类:人为污染源和自然污染源。在大气污染控制中,主要研究 的对象是人为污染源。根据对主要污染物的分类统计分析,其主要污 染源可概括为三个方面:燃料燃烧、工业生产过程、交通运输。
据美国1968年的统计资料,美国大气污染物的来源主要是交通 运输(其中主要是汽车排气),约占全部大气污染物的56%,其次是 燃料燃烧,约占17%。两者总和共占73%。这就说明,大气污染物的 主要来源是化石燃料的燃烧过程,大气污染问题与能源结构及利用情 况密切相关。
——摘自《大气污染治理技术》(第2版) 李连山 主编
考虑到界外区域对评价区的影响,对于地形、地 理特征和排放高度、排放量较大的点源的调查, 还应扩大到界外区域,各方位的界外区域的边长 大致为评价区域边长的0.5倍。
可编辑ppt
5
如果界外区域包含有环境保护敏感区(包 括大中城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 ),则应将评价区扩大到界外区域。如果 评价区包含有荒山、沙漠等非大气环境保 护敏感区,则可适当缩小评价区的范围。
可编辑ppt
7
大气污染源调查的对象
对于一、二级评价项目,应包括拟建项目污 染源(对改扩建工程应包括新、老污染源)及评 价区内工业和民用污染源,对于三级评价项目可 只调查拟建项目工业污染源。
拟建项目污染源调查方法
对于新建项目可通过类比调查或设计资料确 定;对于改扩建项目的现有工业污染源调查,可 以现有的“工业污染源调查资料”为基础,再对 变化情况进行核实、调整。
可编辑ppt
9
大气环境监测
1、监测因子:常规污染因子、特征污染因子、没有环境质量标准的 毒性较大的污染物。
2、监测制度: (1)一、二、三级评价项目监测期的规定; (2)任何级别的评价项目的每期监测时间都要求取得有季节代表性 的7天有效数据; (3)监测时间安排和采用的监测手段,必须满足环境空气质量现状 调查、污染源资料验证和预测模式的需要; (4)无法连续采样的,一级评价项目每天采样8个小时浓度值,二三 级评价项目每天4小时浓度值;无法连续采样的特殊污染物,可监测 一次浓度值。
大气环境现状评价
可编辑ppt
1
学习任务
1、大气环境现状调查(范围、时期)
2、大气污染源调查
3、大气环境监测(参数选择、布点、采样、分析)
4、大气环境现状评价(评价因子选择、评价方法)
5、给环境带来的影响
2
可编辑ppt
山清水秀天蓝蓝
可编辑ppt
3
触目惊心
可编辑ppt
4
大气环境现状调查
根据项目的评价工作等级确定评价范围。对于一、 二、三级评价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的边 长,一般分别不应小于16~20km、10~14km、 4~6km。平原取上限,复杂地形取下限,对于少 数等标排放量较大的一、二级项目,评价范围应 适当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