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训练(B卷)
一、基础知识及应用(30分)
(一)选择题(24分,每小题3分)
1.加粗字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A.宿儒星宿宿舍B.着急着凉着火
C.处理处分处所D.和睦和面暖和
2.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
A.绿荫蔽日谈笑风声莫明其妙曲径通幽
B.津津有味色彩绚丽即使如此临摹字贴
C.人声鼎沸总而言之风流倜傥小心翼翼
D.国库券白驹过隙婷婷玉立一是同仁
3.下面几句都是描写动物的声音,其不同于其他写法的一句是
A.鸣蝉在树叶里长吟
B.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C.屋顶上的鸽子在咕咕咕的低声叫着
D.蚊子吹着喇叭,唱着凯歌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改革开放以来,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B.这件事发生后,我们必须查它个山穷水尽才是。
C.我们能不能提高学习成绩,取决于我们认真听讲,采取切实有效的学习方法。
D.这样悲壮的故事,怎能不使人不流泪呢?
5.两个句子意思基本相同的一组是
A.①鸟雀们无处觅食的时候……;②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
B.①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②天气那么晴朗,那么暖和
C.①这是我最后一次给你们上课了;②这是你们最后一堂法语课
D.①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②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
6.省略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①大家怕吵捂着耳朵大声背书啦……(a)还有老师拿着铁戒尺在桌子上紧敲着,“静一点,静一点……(b)”
②我从前没好好学习,旷了课去找鸟窝,到萨尔河上去溜冰……(c)
③我去钓鱼的时候,不是干脆就放你们一天假吗?……(d)
A.ac B.ad C.bc D.bd
7.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最后一课》作者是法国的都德,小说着力塑造了小弗朗士和韩麦尔两个人物。
B.《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出自鲁迅先生散文集《朝花夕拾》。
C.本单元五篇课文都用第一人称写法,洋溢着真情实感,可见文中的“我”均是作者本人。
D.本单元都是反映学校生活,反映生活不能单纯记录生活,还应融入作者思想感情。
8.下列句子中,语言运用得体的一项是
A.您的意思提得很好,我们一定想办法改进。
B.感谢你们热情邀请,我会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光临的。
C.上课不专心听讲的同学要及时醒悟,努力改邪归正。
D.大会主持人对发言者说:“你说不清楚就不要再说了。
”
(二)语言表述运用(6分)
1.某中学为帮助贫困山区的失学儿童重返课堂,要在全校开展一次献爱心捐款、捐物、捐书活动。
请你为这次活动拟一条校园标语。
(至少一种修辞手法。
如比喻、对偶等)。
2.假如遇到下面的情形,话将怎么说才合适?请简要回答。
当某位同学正在做作业,而你需要向他请教问题时。
二、阅读(30分)
(一)(14分)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
向云霄里去了。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出一阵烟雾。
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
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一块根像人样。
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1.将选文中横线处填上恰当的字词。
(2分)
2.这段文字选自课文《》,这篇课文选自《》,作者________,本名,浙江绍兴人。
(2分)
3.上文运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各举一例。
(2分)
4.本段从多方面描写百草园的美景和无限乐趣,请你从形状、颜色、声音、滋味四方面各找出两个词。
(4分)
①形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颜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声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滋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原文上用“||”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意。
(2分)
第一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具体描写“短短的泥墙根一带”的乐趣,依次写的对象是(2分)()
A.何首乌、木莲、覆盆子;油蛉、蟋蟀、斑蝥。
B.油蛉、蟋蟀、斑蝥;何首乌、木莲、覆盆子。
C.斑蝥、蟋蟀、油蛉;何首乌、木莲、覆盆子。
D.油蛉、蟋蟀、斑蝥;木莲、何首乌、覆盆子。
(二)(16分)
点名
刺耳的铃声急骤响起,马教授心头一震,随即用发颤的声音说道:“同学们,下课了!”
然而,同学们瞪着大大的眼睛,目光聚在他们敬佩的老师身上,谁也没有动。
四年前,他们怀着无限的憧憬踏进校园,转眼,就毕业了。
明天,他们将奔向各自的岗位。
面对讲台上这严父慈母般的老人,这才华横溢、著作等身而又平易近人的老专家,这位把毕生精力都献给了教育事业的老教授,他们是多么想将时光留住片刻,和老教授多呆一刻啊!怅然之中,他们每个人还意识到,只要这个班集体一解散,就意味着他们这一生再也难以相聚了。
马教授望着自己的学生们,喉结动了动,他很想再次宣布“同学们,下课了”,但嘴巴张了张,竟未能说出。
整个教室一片寂静。
这时,班长站了起来,红着眼圈说:“老师,你给我们点个名吧!”
沉默打破了,同学们终于找到一个释放点,渴盼地望着老师,说:“对!老师,您就给我们再点个名吧!”
马教授愣怔了半响,深情地扫视了一遍同学们,然后捧起了花名册。
同学们立即调整坐姿,端端正正坐好,静神凝望着老师。
“现在开始点名!”马教授清了清嗓子,泪水在眼眶里打转。
“肖石、张天利、温颖……”他大声呼点着。
四十五位同学相继站起又端正坐下。
“马国政!”
“?”同学们蒙了。
“到!”未等同学们反应过来,马教授已响亮地回答了自己。
掌声立即掀起,同学们眼里噙满了激动和幸福的泪水。
1.小说选取的生活场面是大学生活的。
(用一篇课文的题目回答)(2分)2.马教授宣布下课的声音为何“发颤”?(2分)
3.下课了,同学们为何“谁也没动”?(2分)
4.马教授很想再次宣布下课,可为何“嘴巴张了张,竟未能说出”?(2分)
5.“同学们终于找到一个释放点……”,“释放点”是什么意思?(2分)
6.“马教授……捧起了花名册”中“捧”用得很准确,请你说说“捧”有何表达效果?(2分)
7.文末“掌声立即响起”,同学们眼里噙满眼泪,是何原因?(2分)
8.如果你是班上一名学生,此时你想对马教授说句什么话?(2分)
三、作文(40分)
请以“我的中学生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
要求:①中心明确,围绕中心选材。
②写出真情实感。
参考答案
一、(一)1.B 2.A 3.C 4.A 5.B 6.A 7.C 8.A
(二)1.献出一份爱心,播下一片希望。
2.对不起,打扰一下,你能给我讲讲这道题吗?
二、(一)1.伏窜喷
2.《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朝花夕拾》鲁迅周树人
3.拟人,如:油蛉在这里低唱。
排比,如: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
比喻,如: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
4.①光滑、高大②碧绿、紫红③低唱、弹琴④酸、甜5.“不必说……云雾里去了”‖“单是周围……要好得远”第一层:写百草园概貌
第二层:泥墙根一带无限趣味
6.B
(二)1.《最后一课》
2.最后一次对这班学生宣布下课而心情激动所致。
3.因一解散,他们再难相聚。
4.马教授内心很激动,很伤感。
5.感情的寄托。
6.表达马教授的郑重其事和对同学们一片深情。
7.因为马教授把自己看做是班级的普通一员。
8.略
三、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