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道路勘测设计作业第一章绪论习题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什么是最重要的指标,为什么?2、公路设计中因设计交通量不同,在同一地形分区内分段采用不同公路等级km/。
时,相邻设计路段的计算行车速度之差不宜超过h3、城市道路是如何分类的,与公路的分类分级有何不同?4、设计通行能力与服务水平有什么关系?第二章汽车行驶理论习题1、汽车的行驶阻力有那些?汽车行驶的充分必要条件是什么?2、什么叫汽车的动力因数,它反映了汽车的什么性能?3、已知某条道路的滚动阻力系数为0.015,如果东风EQ140型载重车装载90%km/的速度等速行驶,试求(1)H=0,(2)H=1500m海时,挂1V档以30h拔高度上所能克服的最大坡度。
km/的速度开始在3%的4、己知λ=0.8,f=1%,若东风EQ-140型载重车以80h坡道上爬坡,当该坡道长为600m时,求到达坡顶的车速。
5、假定某弯道的最大横向力系数为0.10,则(1)当R=500m,h i=5%时,允许最大车速为多少?(2)当V=80km/h,h i=-2%(反超高)时,平曲线半径至少应为多大?km/的速度在半径为6、设某条道路规定的最大纵坡为5%,当汽车以80h250m、超高横坡度为8%的平曲线上行驶时,求折减后的最大纵坡度。
第三章道路平面线形习题1、试用级数展开法推导带有缓和曲线的道路平曲线其切移值q与内移值p的数学表达式。
α=15°28′30″,半径R=600m,2、已知平原区某二级公路有一弯道,偏角右JD=K2+536.48。
要求:(1)选择合理的缓和曲线长度s L(2)计算曲线主点里程桩号;(3)计算曲线上每隔25m整桩号的切线支距值。
3、某山岭区二级公路,已知1JD 、2JD 、3JD 的坐标分别为(40961.914,91066.103),(40433.528,91250.097),(40547.416,91810.392),并设2JD 的R =150m ,s L =40m ,求2JD 的曲线要素及主要点里程。
4、计算上题所给平曲线的ZH 、HY 、YH 、HZ 四个主要点的坐标。
5、已知平原区某一级公路有一弯道,偏角右α=16°36′42″,半径R =1000m ,JD =K4+870。
要求:(1)选择合理的缓和曲线长度s L(2)计算曲线主点里程桩号;(3)计算曲线上每隔25m 整桩号的切线支距值(列表)。
6、已知平原区某二级公路有一弯道,偏角右α=12°38′42″,半径R =800m ,1s L =120,2s L =150,JD =K5+136.53。
计算曲线主点里程桩号。
7、平原区某公路有两个交点间距为371.82m 1JD =K15+385.63,偏角1α=20°19′52″(右偏),半径1R =700m ,2JD 为右偏,2α=17°05′32″,2R =850m ,试按S 型曲线计算1s L 、2s L 长度,并计算两曲线主点里程桩号。
8、已知平原区某二级公路有一弯道,偏角右α=15°28′30″,半径R =600m ,1JD =K2+536.48。
起点桩号QD =K0+800。
起点坐标为0X =5205234,0Y =22401430,起始磁方位角为53°30′,计算磁偏角0δ=9°40′。
要求计算K2+450,K2+550桩号的坐标。
9、 山岭区某三级公路测设中,测得某相邻两交点偏角(见下图)为JDl4右偏47°32′00″,JDl5左偏11°20′30″,若选取R14=1Jm ,R15=120。
试求两交点间的最短距离应为多少?如实地距离为52.45m ,应选择R15为多少才合适?第四章道路纵断面习题1、试证明支竖曲线要素的计算公式。
2、某条道路变坡点桩号为K25+400.00,高程为780.72m,1i=0.8%,2i=5% ,竖曲线半径5000m。
(1)判断凸凹性(2)计算竖曲线要素(3)计算竖曲线起点、K25+400.00、K25+460.00、K25+500.00、终点的设计标高。
3、某二级公路上一路段有三个变坡点,详细资料如下:变坡点桩号设计高程竖曲线半径K12+450 172.513 5000K12+950 190.013 4000K13+550 173.513 3000试计算K12+700~K13+300段50m间隔的整桩号的设计高程值。
km/,有一处弯道半径为4、某平原微丘区一般二级公路,计算行车速度为80h250m,该段纵坡初定为5%,超高横坡度为8%。
请检查合成坡度。
若不满足要求,该弯道上最大允许纵坡为多少?5、某山岭区一般二级路,变坡点桩号为K5+030,高程为427.68m,1i=5%,i=-4%,竖曲线半径为R=2000m ,计算竖曲线诸要素及桩号为K5+000和K5+100 2处的设计高程。
6、某城市级II主干道,其纵坡分别为i1=—2.5%,i2=+1.5%,转折点桩号为0+640,设计高程H设=9.00m,见下图。
(1)试确定竖曲线最小半径及计算竖曲线上各点高程(桩号每隔5m 求一点高程)。
(2)由于受地下管线和地形限制,凹曲线曲中标高要求不低于9.30m ,面不高于9.40m ,这时竖曲线半径应为多少?7、某公路与铁路平交,其设计车速为60km/h ,要求交叉点的两端至少各有20m长较平坦的路段。
已知其中一端由交叉点A 到竖曲线转折点O 的距离为30m ,坡差ω=0.02(见下图)。
试问该竖曲线的半径最大为多少?验算选用值是否满足最小竖曲线半径的要求?第五章 道路横断面 习题 1、超高设计中,无中间带道路绕道路内侧车道边缘线旋转时如何过度。
2、某三级公路,计算行车速度V =30h km /,路面B =7m ,路拱G i =2%。
路肩J b =0.75m ,J i =3%。
一弯道 =34°50′08″,R =150m ,s L =40m ,交点桩号为K7+086.42。
试求下列桩号的路基路面宽度和横断面上5个特征点的高程与设计高程之高差:(1)K7+030:(2)K7+080:(3)K7+140:(4)K7+160(圆曲线的全加宽与超高值按《规范》办理)。
km/,路基宽度8.5m,路面宽度3、某双车道公路,计算行车速度V=60h7.0m。
弯道R=125m,s L=50m, =51°32′48″。
弯道内侧中心附近的障碍物距路基边缘3m。
请检查该弯道能否保证停车视距和超车视距?若不能保证,清除的最大宽度是多少?km/,路面宽7.0m,土路肩宽0.75m,路拱坡4、某三级公路,设计车速40h度G i=2%,路肩坡度J i=3%,一弯道平曲线长L=151m,缓和曲线s L=50m,需设置超高,超高横坡度,平曲线起点(ZH)桩号为K4+900,试计算K4+910,K4+940,K4+980点处的高程与设计高之差。
(本题按绕行车道内边缘线或绕行车道中线旋转计算皆可)第六章道路线形质量的分析与评定习题1、简述平、纵组合的设计原则。
2、请用所学知识,评价以下几组平、纵组合的优劣。
(上面的为纵断面图,下面的是平曲线图。
)第七章道路选线习题1、公路选线的步骤是什么?2、在平面线形设计中,应用直线的适用条件是什么?3、简要说明沿溪线布局解决的主要问题。
第八章道路的定线习题1、纸上定线适合于大比例尺路线。
2、已知某路段有一个交点位于B点,起点为A点,具体参见教材P.169图7-JD半径350m,缓和曲线长度120m。
导线点导1 8。
路线起点桩号K0+000,1的坐标为1X=10117,1Y=10259,其余导线点坐标及B点坐标由图确定。
要求计算100m整桩号及曲线主点的极坐标放样值(最近导线点的拨角支距值)。
第九章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习题1、平面交叉口处视距三角形的绘制方法?2、下图为某四路相交的交叉口,在A、B、C路段均设有中间带(其中A、B方向宽为4.5m,C方向宽为2.0m),A方向为双向六车道,B、C方向为双向四车道,D为双向双车道,每条车道宽3.5m,人行道宽4.0m。
拟渠化解决的问题是:改善C往B的右转行驶条件;压缩交叉面积;明确各向通过交叉口的路径;解决行人过街问题,试拟定渠化方案。
km/,双向六3、下图为正交的十字形交叉口,相交道路计算行车速度为60h车道,每年车道宽4.0m,人行道宽4.0m,进口道右侧车道供直右方向行驶,转角曲线半径为15.0m。
从视距的要求考虑,试问位于转角人行道外边缘的建筑物A是否应拆除?4、某五路相交的道口,拟修建环形交叉,各道口的相交角度如下图。
已知路km/,车行道宽均为14m。
若环道宽度为15m,内侧车段计算行车速度为50h道宽为6m,试确定中心岛半径(取 =0.15,h i=2%,不考虑非机动车)。
5、参照下图,当主要道路与次要道路相交时,主要道路在交叉口的横坡保持不变,应将路脊线的交叉点由A点位移到A’点,若主要道路与次要道路正交,次要道路车行道宽为20m,转角曲线半径为10m,试绘制位移后的四种标高计算线网。
第十章立体交叉设计习题1、完全互通式立交与部分互通式立交的主要区别何在?下图所示立交属哪种类型?画出其行驶路线。
、2、下图所示立交属于哪一类型?请用粗线标出其交织路段。
采用什么方法可以消除主线上的交织路段?请画示意图说明。
3、试用右转匝道及右出右进的小回与环圈形式的左转车道,规划两座互通式立交。
第十一章道路排水设计习题1、什么情况下才设锯齿形街沟?它的目的是什么?L/,管底纵坡i=0.002, n=0.013(满2、已知某设计管段的设计流量Q=367.8s管),求管道直径D和设计流速V。
3、如右图所示,在锯齿形街沟设计中,已知i=0%,g h=0.18m,w h=0.10m。
(1)若l=40m,1l=16m,求1i和2i;(2)已知1i=2i=0.4%,求1l和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