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电池(课件)
2、自主探究(地点:化学实验室)
探究一、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时间大约15分钟)
实验步骤
现象
锌片上有气泡
结论或解释
锌与稀硫酸反应
?
铜片上无气泡
铜与硫酸不反应
?
Cu
铜片上有气泡
铜片上生成H2 ?
实验步骤
现象
电流计指针偏转
结论或解释
导线中有 电流通过
?
测干电池时,电流计指
针偏向 正 极方向
测铜锌原电池时,电流
【板书】4、原电池的形成条件
(1)两种活泼性不同的金属或导体做电极
(2)必须有电解质溶液
(3)必须形成闭合电路
【板书】5、:1、必做:P103一、(1)(3) (4)
2、预习:二:化学电源、三:金属的电化学腐蚀
庐山区中学 王长飞
二00六年九月一十五日
Zn
本课时重点学习了原电池 的工作原理
构成原电池的三个条件。
你记住了吗?
4、当堂反馈(大约10分钟)
(1)你知道年轻的化学家是怎样治好 格林太太的 病吗?
你知道了吗
练一练 4、当堂反馈(大约10分钟)
(2)为什么实验室制取氢气常用不纯的锌?
(3)用铜片、银丝取代铜片和锌片能形成原电池吗?
作业:
计指针偏向 铜 片方向
锌片为负极 铜片为正极
?
实验现象:
锌片上有气泡产生 而铜片上没有
实验现象:
电流计指针发生转, Cu片上有气泡产生
【学生讨论小结】3、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负极(发生氧化反应):Zn-2e-=Zn2+ 正极(发生还原反应):2H++2e-=H2↑ 电池总反应方程式:Zn+2H+= Zn2++ H2↑
形成条件一:
活泼性不同的两个电 极 负极:较活泼的金属
正极:较不活泼的金属、石墨等
第一组实验
实验探究形成原电池的条件
(可以)
(不可以)
形成条件二:电极需插进电解质溶液中;
第二组实验
实验探究形成原电池的条件
(不可以)
形成条件三:必须形成闭合回路
第三组实验
3、拓展升华(时间大约5分钟)
试验:请设计一支水果电池 用品:水果(橘子、西红柿、香蕉、葡萄等)、 铁钉、铜片、铜丝、电流计
一、原电池工作原理
较活泼的金属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电子从较活泼金属(负极)通过外电 路流向较不活泼的金属(正极) 。
探究二: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时间大约10分钟)
用品:铁片、锌片、铜片、碳棒、 导线、电流计、 硫酸铜溶液、稀硫酸、酒精
实验探究形成原电池的条件
(可以)
(可以)
(可以)
(不可以)
学习目标:
1、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2、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验器具、生活食品、各种药品 和 投影仪
四 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原电池的化学原理 和原电池的组成条件。其中原电池的化学原 理又是教学中的难点。
五 教学过程 1、引入课题(时间大约5分钟)
请同学们课前探究收集生活中电池, 课堂上我将请他们利用实物投影仪相互展示。
1、必做:P103一、 (1)、(3)、(4) 2、 2、预习:二:化学电源、三:金属的电化学
腐蚀
附:板书设计
【板书】1、第六节 原电池 一:原电池
1、定义: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板书】2、电子流向和电流方向 电子流:负极(Zn)→正极 (Cu) 电流: 正极→负极→正极
【板书】 3、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负极(发生氧化反应):Zn-2e-=Zn2+ 正极(发生还原反应):2H++2e-=H2↑ 电池总反应方程式:Zn+2H+= Zn2++ H2↑
高中化学试验修订本第二册第四章第四节
《原 电 池 》
第一课时
主讲: 庐山区中学 王长飞
欢迎进入电池世界
第四节
一、指导思想 二、学习目标 三、教学准备 四、教学重点、难点 五、教学过程
原电池
一、指导思想
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原电池原理,通过观察实验现象, 比较分析,设疑诱导,知识讲述和巩固练习,培养学生的 实验观察能力、分析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在教育部颁布 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指导下,我力求:“改变 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 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