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年第一学期《法学概论》期末复习指导第一部分考试类型1、允许携带入场。
2、A43、请携带2B铅笔、橡皮、水笔等文具。
选择题需用第二部分考试题型一、单项选择题(1分×10=10分)二、多项选择题(2分×8=16分)三、辨析题(6分×6=36分,其中判断2分,说明理由4分)四、案例分析题(38分,共三题。
其中前两题为根据案例做出对或错的判断,无需改正。
第三题有2问,第一问为不定项选择题,第二问为阐述理由题,即对第一问的选择作一说明,第一问做错不影响第二问的得分。
)第三部分辨析题的答题方法1、辨析题首先要做出相应的判断,然后再说明正确或错误的理由。
不做判断或判断错误该题不得分。
2、命题错误的:要把正确的命题完整的写出来,切忌在原命题上划线或做其他标记。
3、命题正确的:注意应把判断命题正确的理由讲明白。
切忌重抄一遍。
第四部分考试范围单项选择和多项选择题的考试范围均在《学习指导》四套练习里面。
考试题目是这些题目中的原题出现,题干不变、选项位置不变,所以可以简略的抄写。
答案如下:综合练习一P139一、BAACB,ABB 二、ABCD,ABCD,ABCD,BCD,AC综合练习二P145一、DADAD,DDC 二、CD,ABD,ABC,ABD,CD,ABCD,ABD,ABD综合练习三P175一、ADBDC,BABDA,CCDC二、1、ABCD,2、ABCD,3、ABC,4、ABCD,5、ABCD,6、ABCD,7、AC,8、ABCD,9、ABCD,10、CD,11、ABCD,12、ABCD综合练习四P202一、DABAD,DACAA,DCCA二、1、ABCD,2、ABCD,3、ABCD,4、ABCD,5、ABCD,6、ABCD,7、ABCD,8、AB,9、ABD,10、ABC,11、BD,12、AC,13、ABD选择题抄写在A4纸上的参考范例(以综合练习(一)为例)(一)单项选择题:1、一切有权机关依法制定修改称为( B )(二)多项选择题:1、根据国家干预的程度与方式的差异,法的实施可分为( BCD )(其他为全选)一、法的特征:P26参考例题:法律是众多调整行为关系的社会规范中的一种。
对。
法是调整行为关系的社会规范,但并非调整社会关系的唯一规范,社会公德,单位的规章制度等都在一定范围规范着人们的行为。
二、法的本质:P29法的物质制约性:法的内容是由统治阶级所处的社会物质条件决定的。
此外,法还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受制于其他一些因素,像历史传统、国际环境等。
参考例题:1、法的内容是由统治阶级的主观意志来决定的。
错。
法的内容是由统治阶级所处的社会物质条件决定的。
此外,法还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受制于其他一些因素,像历史传统、国际环境等。
2、西周时期执行死刑的方式有车裂、斩首等,现代社会死刑执行方式如注射、枪决等,这种死刑执行方式的变化即说明了法的阶级性。
错。
这种死刑执行方式的变化即说明了法的物质制约性。
三、宪法的修改:P531、我国《宪法》第六十四条规定: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
2、全国人大有权修改宪法。
参考例题:(1)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提议并修改宪法。
(错误)(2)《宪法》规定的修宪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
(错误)理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修改宪法;全国人大常委会仅可提出修改宪法的议案。
四、选举权与被选举权(三个条件:中国公民、年满18周岁、未被依法剥夺政治权利)P69参考例题:中国境内所有年满18周岁未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都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错。
根据我国宪法和选举法的规定,凡年满18周岁的中国公民,除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以外,不分民族、种族、性别等,都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中国境内所有年满18周岁的人未必都具有中国国籍,未必都是中国公民,所以不一定都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五、逮捕的执行:P146逮捕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必须经过人民检察院批准或人民法院决定、由公安机关执行。
六、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P101-1021、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年满18周岁、智力精神正常的成年人。
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
2、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包括: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
可以从事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可以从事纯获利益的合法行为。
参考例题:甲15岁,有一天把自己喜欢的一本书送给好友作生日礼物,这个行为有效。
正确。
理由:甲15岁,根据民法规定,甲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从事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活动,送书给好友作生日礼物的行为即属于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行为,所以,这个行为是有效的。
七、诉讼时效:(时效届满后的法律后果)P119参考例题:诉讼时效届满,权利人丧失起诉权。
错。
权利人在一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便丧失依照诉讼程序,通过国家强制力保护其权利的可能性。
因此,诉讼时效期间届满,权利人的胜诉权丧失,其起诉权不丧失。
参考例题:权利人在法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就丧失请求人民法院保护其权益的权利,即权利人的胜诉权消灭,权利人的实体权利也因法律不予保护而消灭。
错。
权利人在一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便丧失依照诉讼程序,通过国家强制力保护其权利的可能性。
因此,诉讼时效期间届满,权利人的胜诉权丧失,但其实体权利并不消灭。
八、犯罪主体(相对负刑事责任的年龄阶段)P1251、完全刑事责任能力人:年满16周岁、精神和生理功能健全而智力发展正常的人。
2、相对刑事责任能力人(年满14不满16周岁的人)仅对8种故意犯罪行为承担刑事责任。
参考例题:李某,15岁,某夜潜入商厦盗取价值2万元的商品,其行为构成犯罪。
错。
年满14不满16周岁的自然人属于相对刑事责任能力人,仅对: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抢劫;强奸;贩毒;投毒;放火;爆炸这8种行为承担刑事责任。
故甲的行为(盗窃)不构成犯罪。
九、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犯罪中止与犯罪未遂)P130-1311、犯罪未遂:犯罪行为没有完成,已经着手实施犯罪行为,但因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没有完成犯罪。
“想为而不能为”2、犯罪中止:犯罪行为没有完成,已经着手实施犯罪行为,但因行为人自己的原因而没有完成犯罪。
“能为而不为”参考例题:甲举枪射击乙,但因没有瞄准而未击中乙。
甲构成故意杀人未遂。
(正确)理由:根据刑法规定,犯罪未遂是指行为人已经着手实施犯罪行为,但因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没有完成犯罪的一种犯罪停止形态。
所以,甲的行为构成犯罪未遂。
十、合议制度:P143参考例题:我国法律规定,诉讼案件必须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
错。
并非所有案件的审理都适用合议制度,如简单的民事案件和轻微的刑事案件可以不适用合议制度。
十一、公开审判:P43参考例题:甲在犯罪的时候不满18周岁,开庭审理时已满18周岁,此案应公开审理。
错。
凡涉及国家机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未成年人(未满18周岁)犯罪的案件不公开审理。
甲犯罪时未满18周岁属于未成年人犯罪,依法应不公开审理。
所有案件的判决必须公开宣判。
十二、劳动争议仲裁P170参考例题: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的,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错。
劳动争议案件必须先经过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法院起诉。
即劳动争议案件未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裁定的当事人不能直接向法院起诉十三、结婚的条件P230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禁止结婚:1、直系血亲(生育自己的和己身生育的上下各代亲属,如(祖)父母与子女等)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同源于祖父母、外祖父母的除直系血亲外的亲属);2、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
参考例题:我国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五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禁止结婚。
错。
我国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禁止结婚。
十四、夫妻财产分割:参考例题: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只要夫妻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夫妻共同财产就可以进行分割。
错。
在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除非有重大理由,否则不得就夫妻共同财产进行分割。
一、民事行为能力人P101-1021、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包括: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
限制行为能力人可以从事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可以从事纯获利益的合法行为,其他活动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2、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指具有完全通过自己的独立行为进行民事活动的资格。
包括:1)18周岁以上的人;2)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
参考例题一(必抄):甲17周岁,为外企职工,月工资2500元。
一天,甲用4000元购买了一台电脑,甲的父母认为甲尚未成年,没有征得家长同意的情况下,不能进行大数额的买卖,要求退货并要求卖方退款。
而甲却认为用的是自己的工资,不愿退货。
则甲购买笔记本的行为的效力如何?答题要点:1、甲购买笔记本的行为合法有效。
因为民法规定,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包括:18周岁以上的人;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并且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人。
完全民事行为人具有完全通过自己的独立行为进行民事活动的资格。
而本案中,甲17周岁,是外企职工,应被视为完全民事行为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活动,同时其买笔记本电脑的行为是其真实的意思表示,并不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该行为应是合法有效的。
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BD ):A、甲尚未年满18周岁,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B、甲可被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C、因电脑价值较大,甲购买时应经其家长同意,否则无效D、甲购买电脑的行为有效参考例题二:甲17周岁,是高中生,某日借了邻居乙100元钱用于买书,结果路上不小心,钱丢了,书也没买成,乙找甲的父母要求其还钱,甲父母不肯,你认为甲的父母应不应该还钱给乙?答题要点:应还。
因为民法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包括: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
限制行为能力人可以从事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可以从事纯获利益的合法行为,其他活动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而本案中,甲17周岁时高中生,应是限制民事行为人,其向邻居乙借100元钱的行为属于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行为,该行为应是合法有效的,甲的父母作为甲的法定代理人应履行还款义务,还钱给乙。
二、可撤销的民事行为(欺诈手段未损害国家利益的可撤销民事行为)P1091、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所为的未损害国家利益的民事行为是可撤销的民事行为。
2、撤销权人有选择权,可以选择行使撤销权或变更权,可以选择放弃行使撤销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