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现代大学精神文化的若干认识

对现代大学精神文化的若干认识


一、对大学精神文化的基本认识
2、大学精神文化形成的途径 ——自然嬗变 文化自然,北大“ 自然嬗变: 五没” ——自然嬗变:文化自然,北大“形”的“五没” 与“神”(多元化、个性、不法常可等) 。 多元化、个性、不法常可等) ——主动建构 文化自觉,清华“ ”“神 主动建构: ——主动建构:文化自觉,清华“形”“神”兼 备与统一 统一。 备与统一。 从文化自然到文化自觉, 从文化自然到文化自觉,体现了现代大学文 化发展的一种趋势。 化发展的一种趋势。
二、大学精神文化的时代特征
1、大学精神文化的发展性 继承的发展与创新的发展。 继承的发展与创新的发展。“任何类型的大学都 是遗传与环境的产物”。(阿什比 阿什比) 是遗传与环境的产物”。(阿什比) 当前大学精神文化发展面临的两大问题: 当前大学精神文化发展面临的两大问题: 一是高校都珍视自己的历史, 一是高校都珍视自己的历史,但并不知道悠长的 办学历史究竟为学校积淀下来哪些优秀的文化传统; 办学历史究竟为学校积淀下来哪些优秀的文化传统; 而这些优秀的文化传统对今天的高校办学究竟意味着 什么,或者说有什么作用, 什么,或者说有什么作用,也就是如何转化为今天学 校办学的文化资源。 校办学的文化资源。
二、大学精神文化的时代特征
4、大学精神文化的个性 高校特色即文化特色, 高校特色即文化特色,精神文化的个性 标识比其他个性标识更具内涵、更为彰显。 标识比其他个性标识更具内涵、更为彰显。 高校特色的意义: 高校特色的意义:来自工具理性与价值理 性视角的认识。 性视角的认识。 工具理性——生存战略:形成竞争力。 ——生存战略 工具理性——生存战略:形成竞争力。 价值理性——发展战略:形成发展力。 ——发展战略 价值理性——发展战略:形成发展力。
二、大学精神文化的时代特征
2、大学精神文化的兼容性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兼容并包,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兼容并包,即 共存、认同、互补、融合。兼容并非同化, 共存、认同、互补、融合。兼容并非同化,它 是高校文化丰富和发展的重要途径, 是高校文化丰富和发展的重要途径,即文化创 高校文化的主体与多元, 新。高校文化的主体与多元,一是在多元文化 的兼容中丰富主体文化; 的兼容中丰富主体文化;二是为师生的文化选 择提供了可能。克服文化的傲慢与偏见: 择提供了可能。克服文化的傲慢与偏见:“抱 怨链”现象。 怨链”现象。
一、对大学精神文化的基本认识
大学文化包括精神文化、 大学文化包括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器 物文化。三者密切联系。 物文化。三者密切联系。 大学精神文化体系包括大学精神、理念、 大学精神文化体系包括大学精神、理念、 校训、校风、学风、 校训、校风、学风、教风和管理作风等精神文 化元素。价值层面的文化元素(大学精神、 化元素。价值层面的文化元素(大学精神、理 校训)与实践层面的文化元素(校风、 念、校训)与实践层面的文化元素(校风、学 教风和管理作风)。 风、教风和管理作风)。
二、大学精神文化的时代特征
3、大学精神文化的整合性 大学精神文化元素的内在联系是整合的基础。 大学精神文化元素的内在联系是整合的基础。大 学共同的核心价值观是整合的主线( 学术自由” 学共同的核心价值观是整合的主线(如“学术自由”、 以生为本” “以生为本”等)。 大学精神文化系统的构建: 大学精神文化系统的构建:价值层面的文化元素 与实践层面的精神文化元素的整合;精神文化、 与实践层面的精神文化元素的整合;精神文化、制度 文化与器物文化的整合;学院文化、学科文化、 文化与器物文化的整合;学院文化、学科文化、班级 文化与学校文化的整合。马赛克式的文化整合。 文化与学校文化的整合。马赛克式的文化整合。 文化整合的风险:北大“五没”的余论。 文化整合的风险:北大“五没”的余论。
二、大学精神文化的时代特征
一所高校的历史悠久并不必然带来文化的厚重, 一所高校的历史悠久并不必然带来文化的厚重, 也未必就是学校的财富。 也未必就是学校的财富。 大学精神与大学理念的关系。 大学精神与大学理念的关系。如果说任何一所高 校都有自己的理念, 校都有自己的理念,但不是每一所高校都有自己的精 校训:从理念到精神的过程, 理念— 神。校训:从理念到精神的过程,即“理念—精神 文化传统) 新理念” (文化传统)—新理念”。 二是有些高校并不知道现代大学文化形成的路径 在哪里。 在哪里。 自然物的教育诠释:来自于木绵文化的启示。 自然物的教育诠释:来自于木绵文化的启示。 文化传统的现代诠释:来自于校训的启示。 文化传统的现代诠释:来自于校训的启示。
二、大学精神文化的时代特征
品牌的形成过程:特色目标——特色— 品牌的形成过程:特色目标——特色— ——特色 —品牌。这是一个长期坚持不懈的“特色化人” 品牌。这是一个长期坚持不懈的“特色化人” 过程。 过程。 品牌的公认度和影响力:从原创到普适。 品牌的公认度和影响力:从原创到普适。
请批评指正! 谢谢!
对现代大学精神文化 的若干认识
一、对大学精神文化的基本认识
1、大学文化的界定 大学文化是指大学群体习得且共有的一 切观念和行为。具体来说,大学文化是指由学 切观念和行为。具体来说, 校成员在教育、教学、科研、 校成员在教育、教学、科研、组织和生活的长 期活动与发展演变过程中共同创造的、 期活动与发展演变过程中共同创造的、具有个 性的精神和物质共同体。 性的精神和物质共同体。它是组织文化的个性 是学校的软实力。华勒( ):学校 化,是学校的软实力。华勒(1932):学校 ): 文化是“学校中形成的特别文化。 文化是“学校中形成的特别文化。”
二、大学精神文化的时代特征
高校特色的操作性解读: 高校特色的操作性解读: 特色化:特色目标—特色 特色。 特色化:特色目标 特色。 特色项目—特色 特色。 特色项目 特色。 特点—特色 特色。 特点 特色。 特色的可化与不可化。 特色的可化与不可化。 特色的共识性:脱口而出、众口一词、 特色的共识性:脱口而出、众口一词、异口同 声。
二、大学精神文化的时代特征
从大学精神文化的内涵而言, 从大学精神文化的内涵而言,学术文化 的多元与兼容, 的多元与兼容,学术自由是大学精神文化共同 的核心价值观, 的核心价值观,它与大学精神文化的兼容性在 本质上是一致的。 本质上是一致的。 蔡元培主政的北京大学因“思想自由、 蔡元培主政的北京大学因“思想自由、兼 容并包”而成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祥地。 容并包”而成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祥地。 兼容并包与和而不同的一致性。 兼容并包与和而不同的一致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