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的各种自然 条件的总和,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 是人类社会的自然物质基础。它是由许多要素组成的 综合的有机系统,包括人类以外的自然界中一切有生 命、无生命的要素,以及人类自身创造的不断进入人们 的物质生产领域劳动对象。
一、不同时代的思想家对自然环境作用的认识 ( 一) 自然环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经历了不同时期。最早人类 本身过着极其原始的生活,对周围发生的事很不理解, 对自然界抱着一种恐惧感,认为冥冥中有神在支配、安 排一切,自然界的昼夜往返,四季更替,风、雪、雷、电的 发生,有日蚀、月 蚀 的 出 现 等 等,无 不 是 天 神 的 意 志。 例如殷商出土的甲骨文卜辞记载: “帝令雨足年。帝 令雨弗足年。”① 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人际交往的增 加,人对自然的认识有了质的飞跃,有人认识到自然界 是物质组成的,从五行、八卦再到《周易》,对自然环境 有了新的认识,但自然环境起决定作用的思想还是根 深蒂固的。在《荀子·儒效篇》提到的: “居楚而楚,居 越而越,居夏而夏。”[1]《礼记·王制》中: “广谷大川异 制,民生其间者异俗。”[2]最著名者为《考工记》: “橘逾 淮而北为枳,鸜鹆不逾济,貉则死,此地气然也。郑之 刀、宋之斤、鲁之削、吴粤之剑,迁乎其地而弗能为良, 地气然也。”[3] 而在西方,早在古希腊时代的思想家已开始注意 人与气候的关系。希波克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等都认为,人的性格和智慧由气候决定。18 世纪法国 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接受了古希 腊学者关于人与气候关系的思想,以气候的威力是世 界上最高威力的观点为指导,提出应根据气候修改法 律,以便使它适合气候所造成的人们的性格。 19 世纪,人类改变地 球 面 貌 的 作 用 几 乎 未 受 注 ·42·
地理环境决定论将地理环境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 决定性因素,认为环境是主动的,积极的,而人的因素 是被动的。这一理论被广泛应用于解释人类文明进程 中的政治、经济、文化现象。
( 二) 自然环境对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产生着重大 影响
进入 20 世纪后,人们逐渐认识到,在人与环境的 关系中,人是主动的,是环境变化的作用者。马克思、 恩格斯将自然环境视为人类物质生产活动的参与者, 是劳动过程的 要 素 之 一。 恩 格 斯 指 出,“政 治 经 济 学 家说: 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其实劳动和自然界一 起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自然界为劳动提供材料,劳动 把材料变为 财 富。”[4] 马 克 思 则 进 一 步 指 明 劳 动 过 程 所具有的三个要素: “有目的的活动或劳动本身、劳动 对象和劳动资料。”[5]马克思、恩格斯这里所说的劳动 材料、劳动对象或劳动的自然物质,指的即是自然环境 中的土地、森林、河流、矿藏等因素。作为物质生产活 动要素的劳动材料或劳动对象的这些自然环境因素, 当然会影响到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并对社会经济关 系乃至人类文明的其他方面产生影响。例如中国是一 个自然封闭的地理环境,东、南、西、北各个方向都存在 古人无法克服的地理障碍,对古中国的基础农业经济 产生极大影响; 相反,古希腊是一个多山地、丘陵,狭
跃。人类要转变思维模式,保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促进环境与资源、社会持续、稳定发展以及人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自然环境; 社会; 作用; 和谐
中图分类号:B0 - 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44X(2012)07-0042-03
作者简介: 李青梅( 1972 - ) ,女,黑龙江哈尔滨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
2012 年 7 月 第 29 卷第 7 期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Jul. 2012 Vol. 29 No. 7
试论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李青梅
( 汉口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课部,武汉 430212)
摘 要:人类对自然环境作用的认识有一个发展过程,从环境决定论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无疑是人类认识的巨大飞
收稿日期: 2012 - 05 - 12
小、地形复杂、海岸线复杂,多海湾、海峡、岛屿的地区, 多样性的地理条件和狭小的土地,即便有一些地区适 宜农业,也无法发展到很大规模,向海外移民、航海经 商几乎成为当时人们自然的选择。
自然环境对于人类社会物质生产活动的影响程度 上,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在人类文明初期,自然环境对 于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和社会生活具有决定性的影 响。这种影响主要是自然环境因素通过作为人类物质 生产活动要素之一的劳动对象而实现的。作为劳动对 象,自然环 境 因 素 决 定 着 物 质 生 产 活 动 的 类 型、方 式 等,并通过决定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进而影响到人类 的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如此,世界各地区 不同的自然环境就使不同地区的人类文明产生了许多 差异,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形成了不同的类型。这些不 同类型的文明,在其具体的、特定的社会内部矛盾运动 的推动下,基本上是各自循着自己独特的道路发展,这 就不能不带有其文明初期在不同的自然环境影响下形 成的、具有 各 自 特 征 的 社 会 生 活 所 打 上 的 深 刻 烙 印。 例如中国的地理环境极为完整,山脉河流构成一完整 系统,其势宜合而不宜分,因此易于形成大一统的民族 文化思想。由此可见,马克思、恩格斯特别强调,在物 质生产活动中,在与自然界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中,人 类社会与自然环境发生了最直接、最主要的联系。自 然环境因素作为生产过程之一的劳动对象,在人类文 明初期,对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产生着直接的、决定性 的影响,并通过对物质生产活动的影响,进而间接地影 响到人类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及整个社会以后的发展 进程。
意。受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环境决定论取得了优势。 黑格尔是继孟德斯鸠之后另一位重要的“自然环境决 定论”者。黑格尔 将 某 个 人 类 共 同 体 制 度 上 的 特 点、 人们的性格,与其所从事的活动,特别是物质生产活动 联系在一起。与孟德斯鸠相比,黑格尔对自然环境问 题关注的范围、角度更为广阔,观察更为深刻,对自然 环境与人类社会生活关系的描述更符合历史的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