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节活动度训练技术

关节活动度训练技术

关节活动度训练技术
定义与目的】1、定义关节活动度障碍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的肢体活动度减少或抑制所致的失用;或关节内外的创伤、炎症和手术,以及肌肉、肌腱挛缩引起的关节内外粘连。

2、关节活动度训练分类
⑴被动关节活动度训练:是指患者完全不用力,全靠外力完成的关节活动度训练方式。

⑵主动—辅助关节活动度训练:是指以患者主动收缩肌肉为基础,在外力辅助下完成关节活动的训练方式。

⑶主动关节活动训练:是通过患者主动用力收缩完成关节活动的关节活动度训练方式。

⑷连续被动运动:是指利用专用器械,在预先设定关节活动范围、速度及时间等参数的前提下,使关节进行持续较长时间缓慢被动运动的一种训练方式。

3、目的关节活动度训练的目的是指使挛缩与粘连的纤维组织延长,维持或增加关节活动范围,以利于患者完成功能性活动。

⑴被动关节活动度训练:降低制动导致的关节和周围软组织挛缩;保持肌肉弹性;促进血液循环;缓解或抑制疼痛;促进损伤或术后愈合过程。

⑵主动—辅助关节活动度训练:增大关节活动度;逐步增强肌力,建立协调动作模式。

⑶主动关节活动训练:改善与恢复关节功能;改善与恢复神经协调功能和运动技巧性。

⑷连续被动运动:减少术后并发症;改善局部血液、淋巴循环;消除肿胀、疼痛症状;促进修复;防治制动引起的粘连、挛缩。

应用范围】
引起关节挛缩僵硬致关节活动受限的疾病,如骨折固定后、关节脱位复位后、关节炎患者;肢体的瘫痪,如脊髓损伤后的四肢瘫或截瘫等、脑卒中后的偏瘫等,
1、被动关节活动度训练:适用于主动运动受限制的患者,肌力3级以下、长期
卧床患者
2、主动一辅助关节活动度训练:适用于肌力较弱不能达到全关节活动范围的患者;体弱患者。

3、主动关节活动训练:适用于肌力〉3级的患者;可完成主动关节活动的卧床
4、连续被动运动:适用于四肢关节内、外骨折后;关节外科手术后;关节伤病
【禁忌症】
深静脉血栓;关节旁的异位骨化;心血管疾病不稳定期,肌肉、肌腱、韧带、关节囊或皮肤手术后初期;部分骨折早期;肌肉、肌腱、韧带撕裂早期。

【操作准备】
1、训练设备准备:主要为器械训练设备,包括被动运动训练器、体操棍、指梯、手指活动训练器、头顶滑轮系统、滑板和悬吊装置等。

连续被动运动需要专门的设备。

2、治疗人员在康复评定的基础上决定训练形式。

3、患者处于舒适并有利于治疗师进行操作的体位。

必要时除去治疗区域影响活动的衣服、辅料及夹板等固定物。

被动关节活动度训练
【操作流程】
【操作要点】
1、按病情确定运动顺序。

由肢体近端到肢体远端的顺序有利于瘫痪肌的恢复, 由肢体远端到肢体近端的顺序有利于促进肢体血液和淋巴回流。

2、固定患者运动关节肢体近端,托住肢体远端,避免替代运动。

3、操作在无痛范围内进行,活动范围逐渐增加,以免损伤
4、从单关节开始,逐渐过渡到多关节训练。

5、每一动作重复10-30次,每日2-3次主动-辅助关节活动
【操作流程】
【操作要点】
1、按患者情况确定选择进行单关节或多关节、单方向或多方向的运动。

2、在治疗人员指导下由患者自行完成所需的关节活动。

必要时,治疗人员的手可置于患者需要辅助或指导的部位。

3、动作宜平稳缓慢,尽可能达到最大幅度。

4、关节的各方向依次进行运动。

5、每一动作重复10-30次,每日2-3次
连续被动运动
【操作流程】
【操作要点】1、将要训练的肢体放置在训练器械的托架上,固定
2、开机,选择活动范围、运动速度和训练时间。

关节活动范围在术后即刻常用短弧范围(20。

-30 °)训练,并根据患者耐受程度每日渐增,直至最大关节活动范围。

运动速度开始时为每1-2分钟为一个运动周期。

训练时间一般每次1-2 小时,频度为每日1-3次
3、训练中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及器械的运转情况。

4、训练结束后,关机,去除固定,将肢体从训练器械的托架上放下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