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学大纲放射肿瘤学

教学大纲放射肿瘤学

承德医学院《放射肿瘤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名称:放射肿瘤学英文名称:radioation oncology课程类型:专业课、必修总学时:54时讲课学时:48时实验学时:6时适用对象:医学影像专业、本科课程简介:放射治疗学是研究各类射线单独或者结合其他方法治疗肿瘤的一门临床学科。

本课程系统介绍了放射肿瘤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常见肿瘤的临床诊断、分期、总的治疗原则、放射治疗的原理和方法。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课程性质:放射治疗学是临床医学中的一个重要课程,以临床医学教育为基础,再学习本专业课程。

课程目的: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应用型放射肿瘤学专业人才;掌握本专业工作所需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课程任务:1.业务培养目标:培养从事放射肿瘤学临床医师。

2.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应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础知识,掌握放射肿瘤学专业基础与专业知识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毕业后能够从事放射肿瘤学的临床医疗与教学工作。

二、教学基本要求按照国家教委专业设置的要求,力求通过学习使学生能掌握放射肿瘤学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成为合格的医学肿瘤学专业人才。

(1)教书育人,树立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从医思想。

目前,肿瘤是尚未完全攻克的玩疾之一。

肿瘤患者有别与其他疾病患者,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培养同学们的爱心。

(2)联系相关知识,放射肿瘤学涉及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放射医学知识,教师应注意联系有关知识把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讲深、讲透、深入浅出。

(3)注重实习课教学,特别是放射治疗适应证、放射野的设计和放射治疗并发症的防治较为抽象,实习课更为重要。

(4)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病人的情况是千变万化的,有限的时间内不可能讲授很多内容、接触很多病人,重要的是以点带面、窥一斑而见全豹,通过少数内容的讲解,使同学们掌握肿瘤学、放射肿瘤学的规律,在今后的工作中才能正确诊治。

第三篇临床放射生物学(10 学时)第一章电离辐射生物效应基础第一节电离、激法及其引起的细胞损伤[目的要求]1、掌握电离作用、激发作用概念2、熟悉直接作用与间接作用3、了解水的电离和激发及其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教学内容]1、一般介绍水的电离和激发及其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机制。

2、重点电离作用、激发作用概念。

3、一般介绍直接作用与间接作用第二节传能线密度与相对生物效应[目的要求]1、掌握传能线密度与相对生物效应概念2、熟悉LET与RBE的关系、LET和RBE的局限性3、了解RBE的影响因素[教学内容]1、般介绍RBE的影响因素。

2、重点传能线密度与相对生物效应概念。

3、一般介绍LET与RBE的关系、LET和RBE的局限性第三节氧效应与氧增强比[目的要求]1、掌握氧效应、氧增强比概念2、熟悉氧浓度对氧效应的影响,照射时间对氧效应的影响3、了解氧效应的机理[教学内容]1、一般介氧浓度对氧效应的影响,照射时间对氧效应的影响。

2、重点氧效应、氧增强比概念。

3、一般介绍氧效应的机理,氧固定假说,电子传递假说第二章细胞存活曲线第一节细胞存活的概念和存活曲线的绘制[目的要求]1、掌握细胞存活的概概念2、了解细胞存活曲线的绘制过程[教学内容]1、一般介绍细胞存活曲线的绘制过程。

2、重点细胞存活的概概念。

第二节细胞存活曲线的参数及其临床意义[目的要求]1、掌握各参数概念及生物学含义2、熟悉细胞存活曲线的临床意义[教学内容]1、一般介绍细胞存活曲线的临床意义。

2、重点各参数概念及生物学含义。

第三章靶学说与α/β模式第一节靶学说[目的要求]1、熟悉靶学说的适用范围2、了解单靶单击模型[教学内容]1、一般介绍单靶单击模型。

2、一般介绍靶学说的适用范围第二节α/β比值[目的要求]1、了解α/β比值的意义[教学内容]1、一般介绍α/β比值的由来及意义第三节LQ模型[目的要求]1、掌握LQ公式的临床意义2、熟悉LQ模型、LQ公式的限度3、了解DNA双链断裂模型(LQ模型)的基本前提[教学内容]1、一般介绍DNA双链断裂模型(LQ模型)的基本前提。

2、重点LQ公式的临床意义,LQ模型临床应用。

第四章肿瘤分割放疗的理论基础第一节分次照射后的组织反应[目的要求]1、掌握肿瘤组织的再群体化2、熟悉分次照射后肿瘤细胞周期的再分布、正常组织再群体化和正常组织的增殖、肿瘤组织的再氧合了解DNA放射损伤及其生物学意义及DNA放射损伤修复[教学内容]1、一般介绍DNA放射损伤及其生物学意义及DNA放射损伤修复。

2、重点肿瘤组织的再群体化第二节超分割放疗的生物学基础[目的要求]1、了解亚致死损伤的修复2、了解照射后周期中细胞的分布情况3、了解照射后的细胞增殖情况了解照射后乏氧细胞再氧合情况[教学内容]1、一般介绍亚致死损伤的修复、照射后周期中细胞的分布情况、照射后的细胞增殖情况照射后乏氧细胞再氧合情况第三节超分割放疗时间剂量因素与生物效应关系[目的要求]1、掌握分次间隔时间、每次分割剂量2、熟悉总疗程、总剂量[教学内容]1、一般介绍总疗程、总剂量2、重点分次间隔时间、每次分割剂量第四节超分割放疗的方法学、非常规分割放疗的放射反应和晚期并发症、选择超分割放疗方法的几个问题[目的要求]1、掌握超分割放疗的方法学熟悉选择超分割放疗方法的几个问题3、了解非常规分割放疗的放射反应和晚期并发症[教学内容]1、一般介绍非常规分割放疗的放射反应和晚期并发症2、重点超分割放疗的方法学4、一般介绍选择超分割放疗方法的几个问题第五章正常组织的放射反应第一节正常组织的增殖动力学[目的要求]1、掌握快更新组织、慢更新和非更新细胞[教学内容]1、重点快更新组织、慢更新和非更新细胞的定义及典型组织第二节正常组织对放射线的不同反应[目的要求]1、掌握晚反应组织受照射后的表现、常规分割时正常组织的放射耐变量熟悉早反应组织受照射后的表现[教学内容]1、重点晚反应组织受照射后的表现、常规分割时正常组织的放射耐变量2、一般介绍早反应组织受照射后的表现第六章肿瘤组织的放射效应第一节肿瘤组织的基本特点及放射敏感性[目的要求]1、掌握肿瘤组织的基本生物学特点[教学内容]1、重点肿瘤组织的基本生物学特点第二节肿瘤增殖动力学[目的要求]1、了解潜在倍增时间、DNA含量、S期细胞比例(S phase fraction,SPF)、影响肿瘤生长增殖的因素、其他因素[教学内容]1、一般介绍潜在倍增时间、DNA含量、S期细胞比例(S phase fraction,SPF)、影响肿瘤生长增殖的因素、其他因素第七章肿瘤放射敏感性的预测及提高方法第一节肿瘤放射敏感性的预测[目的要求]1、了解肿瘤放射敏感性的预测方法[教学内容]1、一般介绍肿瘤放射敏感性预测的一般方法第二节提高肿瘤放射敏感性的方法[目的要求]1、了解放射源的选择、选择合适的剂量分割方式、药物增敏、加温治疗2、掌握放疗时间计量和分次的修饰、利用氧效应[教学内容]1、一般介绍放射源的选择、选择合适的剂量分割方式、药物增敏、加温治疗重点放疗时间计量和分次的修饰、利用氧效应第八章放化疗综合治疗的理论基础第一节放疗和化疗综合治疗的目的[目的要求]1、掌握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降低远处转移率、保存器官组织结构和功能等作用[教学内容]1、重点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降低远处转移率、保存器官组织结构和功能等作用第二节放疗和化疗综合治疗的理论基础[目的要求]1、了解放疗和化疗综合治疗可能的机制[教学内容]1、一般介绍空间的协同作用、独立的肿瘤杀灭效应、细胞的同步化、抑制放射损伤的修复、选择性作用于乏氧细胞、作用于不同的细胞周期时相、肿瘤细胞再氧和、阻止耐药肿瘤细胞亚群出现第三节放疗和化疗相互作用的形式[目的要求]1、了解加强作用、相加作用、超相加作用、抑制、拮抗作用[教学内容]1、一般介绍加强作用、相加作用、超相加作用、抑制、拮抗作用第四节放疗和化疗综合治疗的模式[目的要求]1、了解同步放化疗、新辅助化疗、辅助化疗、交替治疗等治疗模式[教学内容]1、一般介绍同步放化疗、新辅助化疗、辅助化疗、交替治疗等治疗模式第五节放疗和化疗综合治疗常用的化疗药物[目的要求]1、了解氟脲嘧啶(5-Fu)、顺铂、阿霉素、羟基脲、喜树碱类、健择、紫杉醇[教学内容]1、一般介绍氟脲嘧啶(5-Fu)、顺铂、阿霉素、羟基脲、喜树碱类、健择、紫杉醇第六节放疗和化疗综合治疗常见的毒副作用[目的要求]1、熟悉骨髓、心脏、肺、神经系统、第二肿瘤等常见的毒副作用[教学内容]2、一般介绍骨髓、心脏、肺、神经系统、第二肿瘤等常见的毒副作用第九章肿瘤的基因放疗第一节肿瘤基因治疗的基本概念[目的要求]1、了解肿瘤基因治疗的基本概念[教学内容]1、一般介绍肿瘤基因治疗的基本情况第二节肿瘤基因治疗的策略[目的要求]1、了解肿瘤基因治疗的基本策略[教学内容]1、一般介绍基因置换、基因修正、基因替代、基因封闭、基因加强、基因抑制几种策略第三节肿瘤基因治疗的目标[目的要求]1、了解肿瘤基因治疗的目标[教学内容]1、一般介绍抑制癌基因、增强抑癌基因的表达、提高肿瘤免疫治疗的疗效、肿瘤自杀基因疗法、减轻正常组织的药物或放射损伤等基因治疗的基本思路第四节基因放疗的原理[目的要求]1、了解基因放疗的原理[教学内容]1、一般介绍基因治疗提高肿瘤放疗疗效的原理:外源基因转染诱导放射敏感性,从而增加射线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外源基因转染使肿瘤细胞发生细胞周期阻滞,出现瘤细胞同步化,增加放射治疗杀伤作用;基因诱导放射防护,降低正常组织放射损伤。

第五节基因放疗的研究现状[目的要求]1、了解基因放疗的研究现状[教学内容]1、一般介绍提高肿瘤细胞的放射敏感性、降低正常组织放射损伤第六节问题与展望[目的要求]1、了解基因放疗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教学内容]2、一般介绍基因放疗存在的问题:缺乏良好的靶基因、目的基因表达的高效率和稳定性、目的基因表达的靶向性第十章热疗第一节热疗的生物学[目的要求]1、掌握热疗联合放疗的生物学基础2、熟悉热疗温度概念及目前常用的热疗设备3、了解肿瘤热疗的生物学基础[教学内容]1、一般介绍肿瘤热疗的生物学基础2、重点热疗联合放疗的生物学基础3、一般介绍热疗温度概念及目前常用的热疗设备第二节热疗在肿瘤放射治疗中的作用[目的要求]1、掌握热疗相关综合治疗2、熟悉影响细胞热敏感性的因素3、了解热疗对细胞的杀伤作用[教学内容]1、一般介绍热疗对细胞的杀伤作用2、重点热疗与放射的协同,增敏作用,热疗与化疗的相互作用,热疗、放疗和化疗三联治疗,全身热疗联合化疗3、一般介绍影响细胞热敏感性的因素第三节热疗的展望[目的要求]1、了解肿瘤的热疗技术的几个发展方向[教学内容]1、一般介绍发展靶向热疗技术、适当提高治疗温度、数字化控制治疗条件、无创测温技术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第二章颅内肿瘤第一节总论[目的要求]1、掌握颅内肿瘤的治疗原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