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禽流感PPT课件

人禽流感PPT课件


流行特征
突然暴发,发病率高,病死率高 季节性不强,来源常不明 人员和车辆往来是传播本病的重要因素,因扩 散主要通过粪便中大量的病毒粒子污染空气
病因和发病机制
禽流感病毒属甲型流感病毒,其抗原亚型为H5N1,对 禽类具高度致病性。禽流感病毒通过直接插入多个氨 基酸在HA切割位点,其被蛋白酶切割为HA1和HA2, 由此改变了病毒的侵袭能力,使禽流感病毒能直接侵 犯人呼吸道上皮细胞而发病。与鸡、鸭等密切接触者 为此病传染途径。
17
.
H7N9禽流感最新消息
2013年9月29日从中国疾控中心获悉,截至目前,全国共
报告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134例,死亡45人。末例病
例发病时间为7月28日,为广东省报告。至今,全国已有2
个月无人感染H7N9禽流感。
2013年9月30日,中国疾控中心预测:H7N9禽流感今 年秋冬或将卷土重来 。已经发现有病例在治疗的过程 中病毒发生基因位点突变,出现耐药的情况。“但耐 药本身跟用药频次、剂量等都相关,因此还不能得出 这个病毒更容易耐药的结论。”
患禽流感或携带禽流感病毒的鸡、鸭、鹅等家禽 其它禽类、野禽或猪也可成为传染源 已有证据显示病人也有可能成为传染源
禽流感病毒易感动物
野鸭等水栖候鸟携带H5N1病毒最多,但它们对 病毒具有免疫力
禽流感病毒易感动物
家禽如鸡、鸭、火鸡等对病毒高度易感,家禽与野生
候鸟直接或间接接触,可能是禽流感暴发的原因之一
禽流感病毒易感动物
活禽市场可能是禽流感病毒传播的重要场所
候鸟是禽流感风险最大的传播途径
野生动物很强的活动能力本身可加速疫情的 传播,野生动物中活动能力最强的类群是鸟。
鸟类迁徙的活动范围具有全球性,它是每年 春季和秋季之间,往返于越冬地与繁殖地的一 种定期、群集飞迁的生活习性,在其长途跋涉 过程中还要中途停歇以补充能量和体力,同时 有可能与家禽接触,病原交叉感染。
H7N9病毒感染下呼吸道比上呼吸道更容易,H7N9病 毒在下呼吸道中黏附上皮细胞的数量要多得多,这与 H7N9病毒.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潜伏期一般在3天左右,通常1~7天。
感染H9N2亚型的患者仅有轻微的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感染H7N7亚型的患者常表现为结膜炎。 重症患者一般均为H5N1亚型病毒感染。
体温患大者多呈持急续性在起3病9。,C早以期上表,现热类程似1~普7天通,型多流为感3,~4主天要,为可发伴热有, 流涕、鼻塞、咳嗽、咽痛、头痛、肌肉酸痛和全身不适,常在 发病1~5天后出现呼吸急促及明显的肺炎表现。而H7N9亚型还 同时出现急性肾功损害。
禽流感病毒系甲型流感病毒
中的一些毒株,某些亚型 (H5、H7)对禽类有高致命 性,但近年发现可传染给人
H1~H3亚型和N1、N2亚型与人流感有关
H5和H7亚型通常只感染禽类,其中的一些毒株 (以H5N1、H7N7为代表)所引起的禽类疾病称 高致病性禽流感(high pathogenic influenza)
什么是人高致病性禽流感?
根据禽流感致病性的不同,可以将禽流感分为高致病 性禽流感、低致病性禽流感和无致病性禽流感 国内外由H5N1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人禽流感称人高致病 性禽流感,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危害巨大
病原学
流感病毒和禽流感病毒的关系
流感病毒是正粘病毒科流感
病毒属的一个成员,由特异 的核糖核蛋白抗原区分为甲、 乙、丙三型,均能引起人类 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中甲、 乙型可引起人类流感流行, 乙、丙型仅能对人致病,甲 型则可对人、猪、马、海洋 哺乳动物和禽致病
什么是人禽流感?
人禽流感(human avian influenza)是由甲型流感病 毒(Influenza virus)某些感染禽类亚型中的一些毒 株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临床表现为高热、咳嗽和呼吸急促,病情轻重不一, 严重者可致败血症、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以及Reye 综合征等多种并发症而致人死亡
16
.
H7N9病毒感染人奥秘揭开(2013年9月9日 健康报)
中国科学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微生物研究所-高福课题组在 H7N9禽流感病毒感染人机制研究上取得突破,安徽、上海两株 H7N9病毒在一级序列上显示出各自的独特性:安徽株既能结合 禽源受体,又能结合人源受体;上海株偏好地结合禽源受体。 安徽株由于获得人源受体的结合能力,具备了在人群中普遍流行 的可能性。人呼吸道有很多带禽源受体的黏液素束缚了病毒的 扩散,使得H7N9病毒无法有效传播。研究人员认为,必须密切 关注H7N9病毒的变异,因为某些变异病毒一旦丧失强结合禽源 受体能力,继续保留人源受体的结合能力,就有可能引发流感 大流行。
近年发现禽类能将上述毒株传染给人(主要为 H5N1、H9N2、H7N7、H7N2、H7N3 ),具有启动 人类新的流感大流行的潜在威胁
今年2月发现的H7N9禽流感病毒是一种新型重配 病毒(上海及安徽两地率先发现)
H5N1禽流感病毒(蓝色小球)正在攻击、破坏 健康人红细胞(红色部分)
流行病学
传染源
20
.
重型患者病情发展迅速,发病1周内很快进 展为呼吸窘迫,肺部实变体征,随即发展为呼 吸衰竭,即使接受辅助通气治疗,大多数病例 仍然死亡。还可出现肺炎、肺出血、胸腔积液、 全血细胞减少、肾功能衰竭、败血症、休克及 Reye综合征等多种并发症。
最新研究提示(-)(9月12日《健康报》)
《美国病理学杂志》9月10日公布:H7N9禽流感病毒能 够同时有效感染上下呼吸道,这种感染模式在禽流感 病毒中尚属首次发现。这说明H7N9病毒具有人际间有 效传播并导致严重肺炎从而引起大流行可能。
由于鸟类具有这种跨国界的迁徙行为,因此 ,为可能携带的各种病原向外界传播创造了条 件。鸟类的这种迁徙行为也是一种风险最大的 疾病传播途径。
传播途径
主要经呼吸道传播 通过密切接触感染的禽类及其分泌物、排泄物,受病毒 污染的水等被感染 目前尚缺乏人与人之间传播的确切证据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 12岁以下儿童发病率较高,病情较重 与不明原因病死家禽或感染、疑似感染禽流感家 禽密切接触人员为高危人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