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禽流感PPT

禽流感PPT


积华
26
传播途径
禽流感的传播途径
主要是水平传播,通过呼吸道、消化道传播。养 殖场间的人员和物品流动是主要的机械传播 传播方式有感染禽和易感禽的直接接触传播以及 气溶胶(微滴)传播或同受到病毒污染的各种物 品间接接触传播等。 感染的母鸡,可在所产蛋的蛋黄、蛋清和蛋壳中 分离到病毒,故目前认为该病毒可能存在垂直传 播。
药辨证施治
42
预防
治疗方案: 目前尚无 特异性治疗措 施。建议出现 严重呼吸道感 染症状的患者 住院治疗,并 主要采取对症 支持疗法 。
预防
怎样才能保护自己 免于感染禽流感病毒?
尽量少去人多拥挤,空气不流通的场所。特别是年老 体弱或者有基础病的居民,在呼吸道传染病高发时期,更 要注意个人卫生。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打喷嚏、 咳嗽时注意遮掩口鼻,清洁口鼻后应及时洗手,不随地吐 痰,预防感染他人 。
归纳:
禽流感流行的三个环节
传染源 主要为为患禽流感或携带禽流感病毒的鸡、鸭、鹅 等禽类,特别是鸡。 传播途径 直接接触、呼吸道、经消化道传播,主要经过呼吸 道、密切接触感染禽类的分泌物或排泄物而获得感染, 或通过接触病毒污染的环境传播至人。 易感人群 人群对流感病毒普遍易感,老年人和儿童为主。 在发病前1周内接触过禽类或者到过活禽市场者,特 别是老年人。
预防
那我们到底该如何预防呢?
监测及控制传染源
加强禽类疾病的监测, 一旦发现禽流感疫情, 动物防疫部门应立即封 锁疫区,将高致病性禽 流感疫点周围半径3公里 范围划为疫区,捕杀疫 区内的全部家禽,并对 疫区5公里范围内的易感 禽类进行强制性疫苗紧 急免疫接种,
积华
38
切断传播途径
发生禽流感疫情后, 应对禽类养殖场、市 售禽类摊档以及屠宰 场进行彻底消毒,对 死禽及禽类废弃物应 销毁或深埋,
体温大多持续在39℃以上,出现呼吸
临 床 特 征
(一)症状
禽流感的临床特征
早期症状: 类似流感:发热、全身不适、上呼吸道症状(卡 他症状不明显)。部分患者有恶心、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 状,眼结膜充血。
重症表现: 病情发展迅速,病变迅速蔓延至下呼吸道,胸闷、 气促,继续发展为严重的呼吸困难,出现广泛肺炎、 ALI 、 ARDS、肺出血、胸腔积液、TSS,可导致多个脏器功能损害, 甚至多脏器功能衰竭(MODS)。
积华
25
传播途径
主要经呼吸道传播,它还可以通过消化道、皮肤损
伤和眼结膜等多种途径传播。
通过密切接触感染的禽类及其分泌物、排泄物, 受病毒污染的水等被感染 目前尚缺乏人与人之间传播的确切证据
空气飞沫 水源:粪-水-口途径 密切接触者:尚无定论 垂直传播:从感染的火鸡所下的蛋中分离出病毒 蚊虫传播:尚未获得确凿证据,但可能性存在
传播途径
疾病传播
主要通过呼吸道、密切接触感染禽类的 分泌物或排泄物而获得感染,或通过接触病毒 污染的环境传播至人。典型的临床特点是急起 高热、显著乏力,全身肌肉酸痛,而鼻塞、流 涕和喷嚏等上呼吸卡他症状相对较轻。秋冬季 节高发。
易感人群
人类对禽流感病毒并不易感。
13岁以下儿童发病率较高,病情较重,中老要彻底消毒, 防止病人排泄物及血 液污染院内环境及医 疗用品;医护人员要 做好个人防护,接触 人禽流感患者应戴口 罩、戴手套、戴防护 镜、穿隔离衣,接触 后应洗手,
积华
41
保护易感人群
因禽流感病毒高度易变,目前尚无商品化的人
用H5N1疫苗。
对密切接触者可试用抗流感病毒药物或按中医
预防
怎样才能保护自己 免于感染禽流感病毒?
尽可能减少与禽畜不必要的接触,特别注意尽量避免
接触和食用病死的禽畜 。
注意饮食卫生,加工、保存食品时要注意生熟分开;
不吃生的或者半熟的禽肉、蛋类等食品;不购买未经检疫
的禽肉制品 。
预防
怎样才能保护自己 免于感染禽流感病毒?
加强体育锻炼,注意补充营养,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
禽流感易感人群及高危人群
易感染群:
一般认为,人类对禽流感病毒并不易感,但有感染者。 尽管任何年龄均可被感染,但在已发现的感染病例中,13岁 以下儿童所占比例较高,病情较重。
高危人群:
从事家禽养殖业者 在发病前1周内去过家禽饲养 销售及宰杀等场所者 接触病毒感染材料的实验室工作人员
禽流感预防宣教
禽流感
1 2 3
疾病介绍 疾病流行 疾病表现 预防措施
4
禽流感预防宣教
四个问题: 感冒=流感=禽流感吗? 病鸡可以吃吗? 平时生活中怎么预防? 出现什么症状应该及时去医院就诊?
感冒、人流感、禽流感、
新型流感
一、疾病介绍
人流感: 也是由流感病毒感染人类引起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称“流 行性感冒”,或简称“流感”。 禽流感: 全名鸟禽类流行性感冒,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也是鸡鸭类 “感冒”,主要在禽类中传染,鸡鸭等感染后会产生呼吸、神 经等系统和全身中毒等症状,因此,过去一度把它称为“鸡 瘟”。国际兽疫局定为甲类传染病。 新型流感-人间禽流感: 是由于禽流感病毒感染人类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人类感染 率不高,但是一旦致病,病死率很高。
中毒型: 高热、循环衰竭。可出现休克、 DIC 、 ALI 、 ARDS , 病死率很高
疾病鉴别
疾病介绍
疾病鉴别
疾病鉴别
疾病鉴别
禽流感
禽流感
通俗地说,就是禽类的病毒性流行性感冒,是由 流感病毒引起禽类的一种从呼吸系统到严重全身 败血症等多种症状的传染病,禽类感染后死亡率 很高。
积华
14
禽的表现
潜伏期极不一致,从几小时到几
天,疾病常突然发生,迅速蔓延, 病鸡事先往往没有任何症状就可发 生死亡
症状变化多端,从隐性至致死性感
染,取决于受害的禽种、年龄、病 毒、并发感染和环境因素等
病鸡死亡前常表现精神沉郁、身体
蜷缩、共济失调、惊厥等中枢神经 系统和全身中毒症状,肿头,眼睑 周围浮肿,肉冠和肉垂肿胀、出血 甚至坏死,鸡冠发紫
性是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主要易感人群。
与不明原因病死家禽或感染、疑似感染禽流感家
禽密切接触人员为高危人群
32
禽流感发生与季节的关系

• • •
四季均可发生 但以气候变化剧烈的冬春季节时发生居多 主要在11月~次年4月份 通过对水禽的病毒分离也证实了这一点: 病毒分离率自11月份开始上升,12月~3月最高,4月份开始 下降
息,避免过度劳累,增强身体抵抗力 。
一旦出现发热、咳嗽等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尤其是 高热、呼吸困难者,应尽快到医院就诊,务必告诉医生自 己发病前是否与病禽类接触等情况,并在医生指导下治疗 和用药。到医院就诊时应戴口罩 。
预防
了解H7N9禽流感
的主要症状和预防措
施,知道该做什么预 防措施和出现症状后 的处理方法。
体 征: 疾病面容,面颊潮红,眼结膜轻度充血和眼球压痛, 眼充血,口腔黏膜可有疱疹,肺部听诊呼吸音粗糙,偶闻及 胸膜摩擦音。
临 床 特 征
流感表现:
人类流感的临床特征(分型)
单纯型:最常见,热程3-4天,上呼吸道症状持续1-2周, 轻症者类似普通感冒。
肺炎型: 病变沿上呼吸道向下蔓延累及肺实质,发热持续时 间较长,咳嗽、胸痛较剧烈。可持续干咳,也可有淡灰色痰。 严重者有剧咳、血痰,气急紫绀。肺部影像学检查见散在云 片状因影。病程长达3-4周。
一、疾病介绍
全名鸟禽类流行性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动物 传染病,通常只感染鸟类,少见情况会感染猪。又 称真性鸡瘟或欧洲鸡瘟。
禽流感
流感病毒可分为甲(A)、 乙(B)、丙(C)三型。 其特点是容易发生变异, 其中甲型流感病毒最容易 发生变异,可感染人和多 种动物,为人类流感的主 要病原,常引起大流行和 中小流行。 H7N9亚型禽 流感病毒是甲型流感中的 一种
人感染禽流感状况
1878年首次报道于意大利,当时称为鸡瘟。1955年证 实其病原为甲型流感病毒一员。
1981年,美国有禽流感病毒H7N7 感染人类引起结 膜炎的报道 1997年,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发生H5N1型人禽流 感 ,导致18人感染,6人死亡,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 广泛关注(第一次跨越物种障碍传染) 近年来,人们又先后获得了H9N2、H7N2、H7N3 亚型禽流感病毒感染人类的证据,荷兰(03年1名 兽医死亡)、越南、泰国、柬埔寨等国家相继出 现了人禽流感病例
甲 禽型 流 感 H7N9
感染禽群及病毒亚型
鸡:H5N1, H5N2, H7N3, H7N7, H7N4,H9N2
火鸡: H5N1,H5N8,H5N9,H7N1, H7N3, H7N7
鸭:H5N1 鹅:H5N1
禽流感病毒常从病禽的鼻腔分 泌物和粪便中排出,在自然环 境中,特别是凉爽和潮湿的条 件下存活很长时间。粪便中病 毒的传染性在4℃条件下可以保 持长达30~50天,20℃时为7 天。但是在65℃加热30min或 煮沸(100℃)2min以上可灭 活 禽流感病毒在一定条件下 可以存活较长时间。有研究提 示,它在粪便中能够存活105天, 在羽毛中能存活18天。
积华
21
人类的表现
人类表现
潜伏期: 潜伏期:卫计委报道潜伏期为 潜伏期:WHO WHO报道潜伏期为 报道潜伏期为10 10 7天 天 早期症状:高热,体温 39~40 早期症状:高热,体温 39~40℃, ℃, 早期症状: 流感样症状,如发热, 可有畏寒、寒战、头疼、全身肌肉 可有畏寒、寒战、头疼、全身肌肉 咳嗽,少痰,可伴有头痛、肌肉酸痛 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流感症状 和全身不适 。 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流感症状 后期症状:迅速发展为重症肺炎, 后期症状:迅速发展为呼吸衰竭、 困难,可伴有咳血痰。可快速进展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或多器官功能 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纵隔 衰竭,特别是肾衰竭,甚至威胁生命 气肿、脓毒症、休克、意识障碍 及急性肾损伤等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