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风采 Colleges137手机造型创新设计思考Research on Innovating Mobile Phone Model Design丁毅 DingYi内容摘要:本文研究的重点是影响手机造型设计的因素。
通过找出手机造型设计的主要因素,并深入分析影响的方式和规律。
手机造型设计可以从功能和技术发展、不断寻找新的概念主题、人机关系原理、艺术设计方法等方向作为造型创新设计的突破口,找到新的设计思路。
关键词:手机、造型设计、设计方法、创新设计手机造型变化主要受功能和技术两大因素主导,功能和技术的发展又往往起因于一些新的概念。
本文认为,手机造型设计可以从功能和技术发展、不断寻找新的概念主题、人机关系原理、艺术设计方法等方向作为造型创新设计的突破口,找到新的设计思路。
一种简单易行的创新方法。
以功能为导向“就近取型”方法的实现途径:研究数码产品现有的各种功能,找出这些功能现有的表现形式,然后把“现有的表现形式”中的某些元素运用到手机的造型中去。
2.寻找新功能来获取新的造型形式功能与形式之间紧密关联,手机的发展历史过程也告诉我们,每当有新的功能内容加入的时候,其造型也将发生新的变化,哪怕是一个很小的功能或功能改进也将如此。
早初双屏的设计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手机屏幕或防止无意中按键,滑盖的设计产生也得益于此。
所以研究手机在使用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如防滑,防水,按键太小或排列不合理、携带等问题的解决都可能导致造型的创新变化。
其次,尝试将新的功能整合到手机上也可以获得新的造型变化。
金、不锈钢材质,也进一步将手机造型的科技感和现代感表现出来。
明基西门子EF71时尚现代的金属质感外型设计,让EF71在未上市之前便荣获“2006 IF设计大奖”、“德国Red Dot Design Award”,“日本2006 G-Mark”、“2006 IF China”等国际工业设计大奖。
(图1)一、造型与功能相适应原则形式适合功能是现代设计的一项基本原则。
手机从功能的变化与造型之间的规律看,功能与造型之间以及功能变化与造型发展之间存在相互依存的关系。
这个发展变化规律使得从手机的功能方面找到造型创新的方法成为可能。
[1]手机发展短短二十几年,从最开始的简单的通话功能,到编辑收发短信、听音乐,再到拍照、游戏、多媒体娱乐等等功能的增加,如今的手机已经不再是一个简单的通讯工具,更重要的是其功能还在不断发展。
而这些功能的改变,也对手机造型设计提出了更多要求,同时也给造型创新提供了更多的创意和可能。
从手机功能与造型的关系角度看,以功能及功能的变化为主线,可以找到一些造型设计创新的方法:1.以现有功能为导向“就近取型”Motorola DynaTAC 8000X借鉴电话座机的造型,Nokia Mobira Senator借鉴无限收音机的造型,这两个例子开创了以功能为导向“就近取型”的先例。
摄像手机的造型中加入照相机和摄像机的造型元素,游戏手机加入游戏机的造型元素,PDA 手机加入微型电脑的造型元素,这些无不向我们展示了以功能为导向“就近取型”是三、新概念产生新造型手机的发展历史就是各种概念此起彼伏的过程,手机的发展离不开概念。
从手机诞生那天起,概念就一直伴随着她在成长,每一个新概念的推出,都让手机发生一次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很多时候是从内到外的。
我们回过头来看看手机的发展历程,如今很多概念手机已经变为了现实,就好比在一片黑白的年代,带着彩色脸蛋出场的爱立信T68对于当时的大众来说,未尝不是全新的概念。
彩屏和手机多媒体功能的出现导致了大屏和旋屏造型的出现;照相概念的兴起几乎让手机变成了照相机的面孔;电视手机概念让手机像微型的电视;游戏概念手机则像极了电子游戏机的操作界面。
正如电视机领域“彩色”概念一样,当彩电终结黑白电视机成为市场中21二、运用新材料和新技术工艺技术是推动手机造型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
新材料、新技术工艺的不断出现和成熟,使得原来不可能实现的结果得到实现。
材料是产品造型的基础,也是效果表现的重要方法手段。
从手机的造型材料的使用来看,新材料的使用也导致了造型上的巨大变化。
众手机制造商将新兴的IMD、IML、铝合金、镁合金、不锈钢等工艺及材料与传统工艺有机结合,开辟了手机外观设计由传统设计进一步向多元化设计发展的新道路。
这些新材质的纯正质感和鲜明活跃的表现力在满足消费者感观、情感需求方面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效果,运用这些新型合138院校风采 Colleges的主流产品,“彩色”本身就不再是一个概念,而成为了一种行业的标准;对手机来说也是这样,彩屏、照相、电视功能、游戏功能这些现在几乎都不是概念。
[2]一个概念的终结意味着更多概念的到来,这些概念又从里到外地把手机改造一番,这几乎就是当今手机变化的最大规律。
手机的电池一直是手机使用过程中的一块心病,加上能源问题是世界性的危机,各种能源概念一时兴起。
由这个概念引发的手机造型的变化有时会出乎想象。
NEC燃料电池驱动手机的造型由此变成了打火机(图2),原因是液体燃料是它的动力,除此之外,她还有个触摸屏幕,颜色随着里面燃料的染剂所决定;燃料用完以后,也应该可以自行补充。
可以作为概念的东西很多,关键就是看设计者有没有想象的能力,可以说找到了概念就找到了新的造型。
随着移动运营商在商务应用、娱乐应用及数据增值业务等方面的推广和发展,“电脑手机化”、“办公移动化”、“娱乐掌上化”等诸多概念。
而后与之相伴的基于应用方面的新概念手机将会不断涌出,相应的手机造型必将产生。
觉元素的规范。
这样,把手机人性化的设计发挥到极致,并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人性化设计。
无论设计从哪一种角度出发,都是为了使人与功能性界面、情感性界面和环境性界面之间达到完好的关系。
手机界面的设计运用必须结合人机工学遵循以下几点原则:(1)合理性原则,即保证在系统设计基础上的合理与明确。
任何的设计都既要有定性也要有定量的分析,是理性与感性思维相结合。
应努力减少非理性因素,而以定量优化、提高为基础。
(2)动态性原则,即要有四维空间或五维空间的运作观念。
一件作品不仅是二维的平面或三维的立体,也要有时间与空间的变换,情感与思维认识的演变等多维因素。
(3)多样化原则,即设计因素多样化考虑。
当前越来越多的专业调查人员与公司出现,为设计带来丰富的资料和依据。
但是,如何获取有效信息,如何分析设计信息实际上是一个要有创造性思维与方法的过程体系。
(4)交互性原则,即界面设计强调交互过程。
一方面是物的信息传达,另一方面是人的接受与反馈,对任何物的信息都能动地认识与把握。
(5)共通性原则,即把握三类界面的协调统一,功能、情感、环境不能孤立而存在。
现在手机用户界面的设计正日渐成为未来手机是否具有竞争优势的重要条件。
任何产品的设计和使用都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设计者应该以人为中心、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思想理念来指导设计。
品风格。
通过细分市场,可以找到丰富多彩的个性元素,从而设计出充满时尚感,针对特定消费用户群的手机产品,比如女性手机、儿童手机、老年手机、商务手机、智能手机等。
另外,针对消费者而言,由于性别的不同,他们对于手机外形设计的要求也会有着巨大的变化。
(1)男性:男性时尚手机的主要特点是:直线与小圆弧过渡或直角与曲线相结合的方法来塑造形体,大方、时尚、硬朗、刚健。
强调了形体的比例与协调色彩以暖灰、深黑或贯穿机身挺拔有力的线条为主,使人感觉端庄、大气,富有理性美感。
(2)女性:女性手机中也拥有不同操作方式的手机:直板式、折叠式、滑盖式、旋屏式、手写式和商务式。
它们通常富有视感、手感和观赏感。
女性手机的设计:多采用圆润饱满的曲线形态,偏重于整体大弧面体形。
六、运用解构的艺术设计方法解构是艺术设计的重要方法。
解构是从建筑领域开始发展,以古今纯艺术或设计艺术为对象,根据设计的需要,进行符号意义的分解,分解成词语、纹样、标识、乐句之类,进入符号贮备,有待设计重构。
解构是对设计极有力的艺术手法[6]。
解构主义设计是在不甘于现实主义太过于功利化,而又无法改变后现代主义的市场局限性下的一种妥协性设计行为。
但它在设计上却获得了相当大的成功,因为它能满足消费者对个性、时尚、艺术气质等的需求。
同时,通过设计师的大胆解构,让原本似乎非常神圣的艺术殿堂之门向所有人敞开,让艺术、产品、消费者三者和谐、统一。
手机的发展日新月异,手机的造型更是变化多样。
在新的技术和观念下,把握手机造型的设计,就需要对手机的概念和发展进行分析,而且还要对影响手机造型设计的众多因素进行研究,以便在新的形势下设计出具有新时代特征的手机造型。
四、运用人机工学原理设计注释:[1] 高峰:《同质化背景下的消费类数码产品人机界面研究》[硕士论文],江南大学,2004。
[2] 袁修干、庄达民:《人机工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2,第57-59页。
[3] 丁玉兰:《人机工程学》,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第87-80页。
[4] 何晓佑等:《人性化设计》,江苏美术出版社,南京,2001,第68-70页。
[5] 尹定邦:《设计学概论》,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长沙,2004,第136-140页。
[6] 王德凡等:“移动电话元器件近期发展概况”,《中国电子学会第十四届电子元件学术年会论文集》,人机工程学研究内容及其对于设计学科的作用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方面:为设计中考虑“人的因素”提供人体尺度参数;为设计中“产品”的功能合理性提供科学依据;为工业设计中考虑“环境因素”提供设计准则。
[3-4]人机工程学是手机造型一个重要依据。
设计师将手机的造型按照人们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及使用习惯等来进行设计。
所涉及到的方面主要是使用时的舒适性、便利性、安全性等。
这样就对手机的大小、形态和布局等方面提出了要求和限制条件。
手机的操作界面也要按照人机工程学原理设计。
人与手机之间的信息交换方式可以通过手按、手写等方式来实现,且可以拍照、收看录像、浏览菜单、输入文字,清晰的屏幕显示让人享受到科技发展带给人们的方便、快捷。
所以,手机界面设计应该在视觉上更加简洁,界面效果上应当整体、一致。
比如界面的色彩及风格与系统界面统一,操作流程的系统化,界面视五、多层次对象精确定位设计将手机设计分成大致的几大类别,显然难以满足消费者对手机千差万别的需求。
探讨研究不同手机消费者的心理特点、审美情趣,把握他们对色彩感知的规律和特点以及消费取向,对消费群体进行细化,特别对文化和情感因素不同的群体进行细化,有助于设计师更好地把握手机的造型设计[5]。
不同的手机品牌甚至同一品牌的不同型号也将衍生为不同的产品形象和产丁毅华东交通大学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