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飞扬》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为了突出本节课的主题“青春飞扬”,为了更好的走近青春飞扬的学生,我选择的着装是象征青春活力的卫衣。
课前制作“青春代言人”证书、搜寻本班学生青春洋溢的照片等。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青春的美好,感受青春的可贵,珍惜青春,善待青春。
感受青春的魅力,释放青春的活力,激发青春的热情,树立自信、自强的青春态度。
2.能力目标
培养自信、自强的优秀品质,做到自信、自强。
3.知识目标
知道自信、自强对于青春成长的意义。
懂得如何把握青春。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飞翔的力量
教学难点:成长的渴望
教学过程
课前五分钟播放本班学生出游、奔跑、跳高、跳远等活动的个人照片,(大约10-15张),配乐《青春修炼手册》。
设计意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学
习做思想和情感上的铺垫。
【导入新课】
踏着青春的节拍,感受青春的力量,我们有使不完的心劲儿。
正青春我们该如何度过青春,我们的青春又将走向何方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青春飞扬》。
【讲授新课】
板块一畅想之春:青春如此多娇
过渡:提到青春咱们同学们最有发言权,因为我们正青春。
可是正青春的你,是否真的知道什么是青春呢?
提问:有人说,青春是泪水,有人说,青春是个性,有人说,青春是勇气。
那么,对于你来说,青春是什么呢?
学生分享:略
活动总结:对于青春,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理解。
或许,这就是青春。
青春就应该是这样的丰富多彩,五彩缤纷,万紫千红。
而我们所描述的这些词汇,不正彰显了我们对成长的渴望吗?
设计意图: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分享自己对青春的理解,在
于同伴的交流中思考青春的意义、青春的价值、青春的探索。
从而引发学生对青春的多角度思考,为本框内容的教学做好认知铺垫。
板块二播种之夏:耕耘青春梦想
过渡:青春的我们有着无尽的渴望。
正青春的你,有哪些想法,想去做些什么呢?
学生分享:现在和未来十年自己想做的事情。
提问:你相信自己所想的事情能做到吗?怎么去实现这个想法?所有的青春梦想都能实现吗?
活动总结:这就是青春,青春的我们有着无尽的遐想,会形成不同的理想,激励着、指引着我们去思考、去规划、去经历、去体验、去探索青春,为青春飞扬积聚能量。
设计意图:通过列举“最想做的事情”,让学生体会成长的渴望是青春飞扬的前提,鼓励学生敢想敢做,帮助学生理解“心之所向身之所往”的内涵,引导学生思考想与做、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板块三绽放之秋:我为青春代言
展示图片:少年王源的经历
提问:年少的王源身上有哪些青春亮点值得青春的我们学习?
学生分享:略
过渡:大家所描绘的王源身上的这些闪光点,其实也是助力我们的青春成长的力量。
现在,大家看我们周围,你、我、他,其实有太多同学就像是年少时候的王源,他们的青春也闪耀着光彩。
接下来让我们进入“我为青春代言”环节,我们一起去寻找我们身边的青春代言人。
提问:在我们的身边,在我们的小组内,一定有这样一位同学:他或者进步最大,或者非常自信,或者自强不息,或者奋发进取……接下来的时间,请同学们小组交流讨论,推选出我们身边的青春代言人,并且说清楚推选理由。
学生展示:进步之星、自信之星、自强之星等。
教师采访:根据学生分享的具体问题生成。
活动总结:这也是青春。
青春意味着无限的可能。
而青春可能性的探索需要自信,需要自强,需要在进步与成功中汲取力量。
设计意图:基于学生对成长的渴望,以“寻找身边的青春代言人”为契机,引导学生寻找青春飞扬需要依赖的一些要素,如激情、自信、自强,从而引发学生思考青春的力量该如何体现,将青春探索的脚步引向自信、自强。
同时,本环节通过观察、采访“青春代言人”,启发学生从言谈、举止、性格、与人交往、学习与生活等各个方面树立自信的青春热情和自强的青春态度。
板块四收获之冬:青春朗读亭
过渡:本节课我们一起将走过青春四季,我们一起畅想了青春,播种了青春梦想,收割了青春的力量。
同学们一定收获满满。
接下来,让我
们用“我的青春,我想对你说”的句式来分享一下你的收获。
设计意图:通过“青春朗读亭”的方式来盘点收获,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青春内涵,结合自己的青春抒发感悟,强化学生的积极认知与情感,使青春飞扬的主题进一步深化与升华。
结束语:
同学们,这还是青春。
我们正青春。
我们敢梦敢想,以梦为马,规划青春路径,不负青春韶华。
我们刚做敢当,自立自强,为青春正名。
我们敢试敢闯,振翅翱翔,播撒青春正能量!
板书设计:
设计特色:
一、深度挖掘,建构理论逻辑。
本课的三个环节,在认知上,从具体,到辩证,再到开阔;在情感态度上,从积极,到理性,再到升华;从行为动机上,从感悟体验,到审视调试,再到主动追求。
由浅入深,层层深入。
通过对教材内容的整合,聚焦青春的美好,从对成长渴望的体察,到对青春力量的找寻,再到对自我青春的探索,使学生获得对青春辩证、全面的理解和不断深入的感悟,引导学生寻找青春飞扬的力量,点燃自信的青春热,树立自强的青春态度,为青春插上飞翔的翅膀。
二、学生为本,遵循生活逻辑。
之前的教学设计中,我选用了公众人物“国学小名士——贺莉然”的案例,引导学生通过这一例证,建立案例-设问与教材知识点之间的关联。
这是我们常用的“案例教学法”,效果虽然也不错,但是我们知道所有的学科学习都无法用有限数量的个案去试图验证系统知识的某一观点或原理,而依赖举例说明会弱化学生的思维能力,使之形成僵化、单一、封闭的思维习惯。
本节课中,我决定换种思路,我直接让学生分享他们对青春的解读和他们对成长的渴望,让学生推荐身边的青春代言人,从对彼此的交流中感悟,从对问题的思考
中解读,从对青春代言人的推荐和采访中体验。
通过这些丰富、多元的现实场景,让学生找到内在的关键要素,从而引导学生从对青春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地分析和思考,进而转化为相应的行为实践。
三、板书设计,突出课堂基调。
为了引导学生梳理本课思路,强化学生的积极认知和情感,我将板书设计为一个“正”字。
我希望这节课能够给学生心中留下这一个、两个、甚至3个大大的“正”字,在整经历的美好青春中,尽情去体验,为青春证明,撒播青春正能量。
四、静能生慧,非宁静无以致远。
很长时间以来,我都在追求课堂气氛活跃、热闹,而忽略了安静在课堂中发挥的作用。
实质上,课堂的核心是学生有效学习,而积极思考是课堂的灵魂。
在安静中追求智慧的生成,让学生明知、明情、明意、明行,实现知情意行的完美统一,实现青春的方向更为明确的生长。
五、充分预设,把握“无法预约”的美丽生成。
我们知道,预设太满,课堂饱和,我们就容易为了完成教学环节忽略课堂中一些可遇而不可求的美丽生成。
因此,本课的教学设计,我预留出了充足的让学生展示自我、表达自我的时间和空间。
事实证明,课堂的留白,使得学生给予了课堂太多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