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工程
右线贯通方案
编制:
审核:
批准:
目录
一、编制依据
二、编制原则
三、工程概况
四、施工进度情况
五、施工方案及保证措施
五、贯通段施工方法
七、施工质量、安全保证措施
四道沟至碾子沟隧道右线贯通方案
一、编制依据:
1、石家庄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承德交通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编制的施工图(工程编号:201001)
2、国家现行施工规范、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试验规程、安全规则
3、《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J042-94)。
4、施工现场实际地形及地质情况。
5、《公路勘察规范》(JTJ061-99)
二、编制原则:
1、遵循招标文件、设计文件、施组条款、质量标准等规定,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条款进行施工组织、运作,确保工程按照规定要求达标,即质量、安全、工期、文明施工、环境保护、工程成本等的最佳组合;
2、强化内部管理、提高技能素质,依靠科技,精心施工,合理安排,严格按照项目法管理原则进行操作,实现工程成本与管理的最佳组合。
3、以保质保量、安全稳妥为指导思想。
针对现场各部位的实际情况作相应的加强处理。
三、工程概况
本合同段工程工程,位于承德市双桥区境
内,左线隧道中心里程里LK1+947.5,净长785米,单项纵坡2.68%最大埋深98.5米。
右线隧道中心里程为RK1+920,净长620米,单向纵坡3.0%,最大埋深95.3米。
线路为城市快速路,双向六车道、对向分隔行驶。
整体式路基宽32m,分离式路基宽16m。
隧道采用左、右线分离的双洞单向行车三车道隧道,净宽14.736米,净高7.49米。
地质情况:隧道出洞口段上部为约0.6-6.5米厚的第四系上更新统(Q3pl+d)坡积土层。
洞口开挖后岩体呈碎石散体状结构,围岩易坍塌。
根据设计,洞门采用端墙式洞门
四、施工进度情况
截至2011年10月17日四右线掌子面开挖施工至RK2+184,剩余36米,目前围岩为粉质粘土,主要成分为粉质粘土,稍湿,硬结-硬塑状,含坡积角砾。
五、施工方案及保证措施
遵循“早进晚出”为原则,出洞前先对洞口段地形、地质进行现场调查。
进口原地面坡度较陡,主要成分为粉质粘土,埋深约0.6-6.5m。
出洞严格按照CD法施工出洞。
即人工开挖上台阶,仰拱紧跟掌子面,同时加快二次衬砌的施工。
上台阶每循环进尺不得大于1.2米,边墙每循环开挖支护进尺不得大于2榀,开挖后立即进行初期支护,采用Ⅰ20b工字钢,间距0.6cm 每榀;连接钢筋采用Φ20。
拱顶及边墙采用砂浆锚杆,长4.0米,挂网、喷砼支护。
实施短开挖、快循环来减少对围岩的扰动,确保施工安全。
进口段洞口处按照设计边仰坡进行刷坡,进行锚喷支护。
(一)主要施工方法及工艺
1、洞口段施工方法
洞口边仰坡加固完成后,先施工超前锚杆并注浆加固。
洞口段均为Ⅴ级围岩,部分浅埋,工程地质情况较差,洞口段采用中隔壁法施工,确保洞口段工程地质的稳定。
施工支护采用喷砼、钢筋网和锚杆联合支护并辅以超前支护。
1.1交错开挖,灌筑仰拱、填充时,为不中断运输,需拆除部分中壁,拆除长度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1.2“弱爆破、短进尺、强支撑、勤量测、早封闭”的原则,循环进尺≯1.2m。
1.3小炮开挖或人工开挖,严格控制装药量。
1.4每环钢架之间用纵向连接筋连接牢固。
1.5施工须按有关规范及标准图的要求,进行监控测量,根据监控测量
的结果分析,确定灌筑模筑衬砌的时机及调整支护参数。
2、出洞口段Ⅴ级围岩开挖
隧道Ⅴ级围岩段或超前小导管支护下采用CD法开挖
六、贯通段施工方法
(一)顶设导坑贯通施工
1、开设导坑前的处理。
在单口掘进至RK2+215处开设顶设导坑,顶设导坑开设前,对已完成段岩体进行注浆加固。
上下台留10m
台阶,上台掌子面喷5cm厚混凝土封闭,上台钢架拱脚每隔2m设一道水平支撑,形成临时封闭环,下台仰拱施工完成,形成闭合环。
2、进行顶设导坑开挖。
顶设导坑置于隧道拱部中央,导坑4.5m ×3.5m,φ42注浆小导管超前支护,环向间距40cm,I20b钢架60cm 一榀,开挖循进尺0.5~1m,人工钻爆开挖,微弱爆破,稳扎稳打。
(二)洞口段施工
1、顶设导坑贯通后,将洞内风、水、电引出洞外,并按要求布设整齐。
2、对仰坡进行小范围刷坡,尽量少破坏地形、地貌和植被,并对仰坡进行加固。
3、清除洞身范围内的地表植被和松散土层,并喷射混凝土封闭。
(三)、主要施工保证措施
1、测量保证措施
1.1做好洞内的贯通测量工作,加强对洞内控制点的复核。
目前洞内贯通测量复核工作已经完成,贯通测量成果及贯通测量设计方案附后。
1.2加强对掌子面的施工放样工作,控制好隧道的中线偏位。
1.3钻孔前用红油漆准确标示出开挖轮廓线和隧道中心位置,并用红油漆点出每个炮眼位置,误差控制在5cm以内。
1.4最后10m严格控制开挖进尺在2m以内,每排炮准确测量出掌子面里程桩号,以及调整爆破参数。
2、爆破保证措施
2.1合理布置炮眼。
周边眼沿开挖轮廓线布置,间距控制在40cm 以内;钻孔开眼误差控制在3-5cm以内;外差角控制在2°-3°范围内。
2.2S5a支护钻孔深度控制在1.5m以内,最后10m控制开挖进尺在1.2m以内,减少爆破对开挖掌子面和周边围岩的影响。
2.3严格控制爆破参数。
清孔后按炮眼设计图确定的装药量,分片分组自上而下采用小药卷连续装药,雷管“对号入座”。
炮泥阻塞长度不小于20cm。
爆破后围岩上无粉碎岩石、明显的裂缝和浮石,炮眼利用率大于90%。
2.4严格控制超欠挖。
尽量保证爆破面圆顺平整,超挖量(平行线性超挖)控制在5-10cm以内。
(四)支护保障措施
1、每循环开挖后及时施工初期支护,严格按图纸施工系统锚杆和锁脚锚杆,及时喷锚支护。
贯通前12m应在原设计基础上增加锁脚锚杆,确保拱架稳定,保障施工安全。
2、加强围岩监控量测,及时调整支护参数。
加快二次衬砌施工,控制围岩变形。
贯通前二衬距离掌子面控制在200m以内。
七、施工质量、安全保证措施
1、围岩大变形的处理。
开挖过程中发现围岩变形较大,且速度加快,应立即停止开挖,增加支撑,强行控制围岩变形,同时增加锚杆,稳固围岩,在强大支撑的保护下继续开挖,尽快使初期支护封闭成环。
2、采用导爆索装药结构,预裂减振爆破,周边设置空眼减振,尽量不扰动围岩。
3、确保锚杆施工质量,项目经理部安排现场旁站监控人员跟踪把关。
4、喷射混凝土必须密实,钢架背后不得填塞片石、木材等充填物,必须用喷射混凝土喷射密实。
5、钢架施工注意事项
5.1.为保证钢架置于稳固的地基上,施工中应在钢架基脚部位预留足够的坚实地基,架立钢架时挖槽就位,或钢架基脚铺设纵向槽钢。
5.2.钢架平面应垂直于隧道中线,因隧道跨度大且扁平,只有使全环钢架垂直安装才能发挥最大的支撑能力。
5.3.为增强钢架的整体稳定性,应将钢架与纵向连接筋、结构锚杆、定位系筋和锁脚锚杆焊接牢固。
5.4. 要重视钢架的锁脚锚杆施工质量。
5.5.钢架连接接头要连接牢固。
拱脚部位易发生塑性剪切破坏,故该部位接头除栓接外,还应四面帮焊,确保接头的刚度和强度。
6、加强量测小组的管理,每日按时量测、分析,并及时报告分析成果。
7、安全保障措施
7.1贯通前项目部组织各部门和作业班组召开贯通专题会议,并对各工班作业人员进行施工技术交底和安全技术交底,认真贯彻落实。
7.2洞内设专职安全员,24小时值班。
隧道开挖剩余60m范围后每排爆破前有专职安全员通知进出口端洞内外作业人员撤离至安全区,避免因爆破冲击造成安全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