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6文言文断句

2016文言文断句


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 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 珊珊可爱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 可悲
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 ∕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 爱∕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方法1:找名词或代词(人称代词或指示代词), 定句读
文言文中,一般完整的句子,都含有主语、 谓语、宾语。主语和宾语,由名词、代词或名词 短语充当,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有 利于准确断句。此方法也可称巧用语法断句法。 文言文中,这些名词包括朝代名、国名、人名、 物名、地名、官职等。人称代词或指示代词:吾、 余、予、尔、女(汝)、彼、此,等等。 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 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或 者省略。
方法2:看虚词,定句读
1.句首标志词
(1)发语词、叹词、表敬副词:夫、盖、若夫、嗟 夫、嗟乎、呜呼、嘻、且夫、今夫,惟、则、凡、 其、窃、敬、请、若、岂,等等。
(2)时间词:是时、昔者、既而、俄而、乃今、有 顷,顷之、向之、未几、已而、须臾,等等。
(3)疑问词:何、孰、安、胡、焉、奚,等等。 (4)关联词: 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 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等。
顶真
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绕回廊/近 椒房/近椒房/月昏黄/月昏黄/夜生凉(《汉 宫秋》第三折[梅花酒])
探究四:(2)朗读下列语段,看有什么特点? •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 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 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 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 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 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 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 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 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 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 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 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Nhomakorabea堂巩固练习
• 3.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 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 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 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 宝。
3、答案: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 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 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 若人有其宝。
1、答案: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 /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 学相长也。
【译文】即使有精美的食物,不品尝也不会知道它的滋 味;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也不知道它好在哪里。因
此说,认真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知识的不足;教别人
不痛快。以前我曾经听您讲过:‘君子不该抱怨天,不该责怪人。’ 孟子说:“当时是当时,现在是现在。历史上每过五百年,必定有 圣君兴起,其中还必定有声望很高的辅佐者。从周武王至今,已有 七百多年了。算年头,已经超过五百年了;按时势需要而论,也该
是可以有作为之时。只是老天还不想让天下太平,如果要使天下太
平,面临今天这样的形势,除了我以外,还会有谁?我为什么不痛 快呢?”
4、答案:孟子去齐/充虞路问曰/夫子若有不豫色然/前日
虞闻诸夫子曰/君子不怨天/不尤人/曰/彼一时/此一时也/
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由周而来/七百有余
岁矣/以其数/则过矣/以其时考之/则可矣/夫天未欲平治天
【译文】孟子离开齐国,充虞在路上问他说:“看样子您好像有些
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吾何为不豫哉。
探究五:试给下列语段断句看有什么特点?
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 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 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 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 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 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 者,知胜之道也。
方法5:依据总分,定句读
文言文中,也往往有总分、分总的 形式,我们可以据此进行断句。
【译文】宋国有个人得到一块玉,把它献给子 罕。子罕不接受。献玉的人说: 我把它拿给玉 石匠看,匠人认为是块宝玉,因此才敢献上 它。”子罕说:“我把不贪心当做宝,你以玉为 宝,如果把玉给了我,我们都会丧失宝。不如 我们各自拥有自己的宝物。”
课堂巩固练习
• 4.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 孟子去齐充虞路问曰夫子若有 不豫色然前日虞闻诸夫子曰君子不 怨天不尤人曰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 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由周 而来七百有余岁矣以其数则过矣以 其时考之则可矣夫天未欲平治天下 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 也 吾 何 为 不 豫 哉。
本课小结:文言断句的三种方法
1、找名词(或代词),定句读。 实际 操作 2、找虚词,定句读。 中要 综合 3、对话、引文定句读。 运用
课堂巩固练习
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 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 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 后 能 自 强 也 故 曰 教 学 相 长 也。
译文: 皇上经常从容地和韩信议论将军 们的高下,认为各有长短。皇上问韩 信:"像我的才能能统率多少兵马?" 韩信说:"陛下不过能统率十万。"皇 上说:"你怎么样?"回答说:"我是 越多越好。"皇上笑着说:"您越多越 好,为什么还被我俘虏了?"韩信说: "陛下不能带兵,却善于驾驭将领, 这就是我被陛下俘虏的原因。
第一课时
复习目标
1、了解文言文断句的基本概念及步骤。 2、通过练习文言断句,总结归纳断句的基 本方法,提高断句能力。 教学方法:练—析—练
一、基本概念 什么叫断句?
韩愈在《师说》中说:“彼童子之师,授之 书而习其句读者”。“习其句读”,就是教学生 断句。中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一篇文章甚至一 本书,都是一个汉字挨着一个汉字地写下来的, 所以前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常常在一句话的末 了用“。”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 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dòu)。给 古书断句也叫断句读。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 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 以 光 映 书 而 读 之。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 衡乃穿壁引其光/(匡衡)以光映 书而读之。
探究二:试给下列语段断句看有什么特点?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 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 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 矣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的时候,才知道自己知识上还存在迷惑不解之处。知道
了自己知识的不足,然后才能反过来要求自己努力学
习;在教学时发现了自己有迷惑不解的地方,然后才能 进一步加强学识修养。因此说: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的啊。
课堂巩固练习
• 2.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 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 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 卖 椟 矣 未 可 谓 善 鬻 珠 也。
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 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方法3:依据对话、引文,定句读 对话、引文是古文断句的又一重要依 据。对话、引文常用“曰” “云” “言” “白” “语”“道” “谓” “对”等为标 志。 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 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 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 明辨句读。
总结:文言断句的主要方法
1、找名词(或代词),定句读。
2、找虚词,定句读。
3、对话、引文定句读。
4、据修辞,定句读。 5、依总分,定句读。
6、借助文言句式及固定结构断句
实际 操作 中要 综合 运用
断句口诀
做前:
古文断句莫畏难,仔细琢磨只等闲。 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 内容大意先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 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
对偶
方法4:明确修辞,定句读
(1)、顶真、排比、对偶、反复是文言文 中常见的修辞方法。 (2)、句式整齐,前后照应,四六句多又 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 利用这两大特点,我们就可以比较好地断句。
北海若曰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以物观之 自贵而相贱以俗观之贵贱不在己以差 观之因其所大而大之则万物莫不大因 其所小而小之则万物莫不小 《庄子· 秋水》
译文:海神回答:“用自然的常理来看,万物本
没有贵贱的区别。从万物自身来看,各自为贵而 又以他物为贱。拿世俗的观点来看,贵贱不在于 事物自身。按照物与物之间的差别来看,顺着各 种物体大的一面去观察便会认为物体是大的,那 么万物就没有什么不是大的;顺着各种物体小的 一面去观察便会认为物体是小的,那么万物没有 什么不是小的
课后作业
请同学们完成P129《名师面对面》文言短文 强化训练(四)断句练习1、2小题。
第二课时
复习目标
1、通过练习文言断句,继续总结归纳断句 的其它基本方法。 2、加强断句训练,提高断句能力。 教学方法:练—析—练
探究四:(1)给下列语段断句,看有什么特点?
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绕回廊近 椒房近椒房月昏黄月昏黄夜生凉(《汉宫 秋》第三折[梅花酒])
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 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 孤 此 四者 天下之穷而无告者 也 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 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 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
方法6: 借助文言句式及固定结构断句
我们还可以借助文言特殊句式(如判断句、 被动句、倒装句等)和一些文言固定句式 来断句,这里就不再详述。
译文: 这五人的死,距离现在建墓安葬,时间只不过十 一个月罢了。在这十一个月当中,所有富贵人家的子弟, 意气豪放、志得意满的人,他们因患病而死,死后埋没 不值得称道的人,也太多了;何况乡间没有声名的人呢? 唯独这五个人声名显赫,为什么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