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5课《长征》节选导学案 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5课《长征》节选导学案 苏教版

长征节选二、自主预学1.一读课文,借助字典、书下注释,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泥泞.()猝.然()愕.然()蓦地..()吓.得一怔.()()趴.()战马前腿刨.地()哽咽..()和.着舞曲()急骤.()牦.牛()2.二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一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第四部分:3.三读课文,在课本中注明你的疑问。

疑问摘要:三、互动探究(一)交流讨论“预学导学”部分的知识点。

(二)阅读课文,思考讨论:课文节选了电视剧《长征》的四个场景。

你感到这些场景中哪些情节最使你感动?读了剧中下面两段文字,你是否觉得心头一亮?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1.刘少奇俯身拿起那袋所剩不多的炒面,自语地:“多好的同志,都把生的权利让给了别人……”2.蔡畅:“主席,你有办法驱散大家的疲劳和饥寒吗?”毛泽东:“我哪里有哇!不过,我从《马赛曲》中领悟出了一条真理:在物质条件奇缺的情况下,那就用精神来填补它!”小组讨论交流:(三)品味语言思考:课文中多处用了“猝然”这个词,请你联系课文内容,分别说说下列句中的“猝然”所含的情理。

1.彭德怀俯身整理一位烈士的遗容,猝然眼花,栽倒在草地上。

2.警卫员猝然回身抱着战马的脖子失声地哭了。

3.彭德怀猝然拔出手枪,对准战马扣动了扳机。

4.毛泽东怀着异样的情感猝然站起身来。

(四)分析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找出课文第三、四部分两处自然环境描写的语句,读一读,说说这两处描写的作用。

(五)总结全文。

1.中心意思:本文充分渲染了长征过草地途中的险恶环境和悲壮场面,表现了红军指战员坚定的革命意志和精神,同时也细腻地展现了红军领袖特有的以革命人道主义为核心的丰富的内心世界。

2.写作特点:①精心选择和切换场景。

②个性化的台词和动作。

③特写境头的恰当运用。

四、课堂练习(一)同步反馈训练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上正确的读音。

蓦.地()哽咽.()篝.火()分.外()冤枉.()踉跄..()和.着口琴声()2.“然”可以作副词或形容词后缀,如“突然”“显然”“凛然”“欣欣然”“飘飘然”等。

请你先根据字面揣摩一下下面几个词的意思,然后再查阅一下词典,看看自己揣摩得是否正确。

(1)猝然:________ (2)惨然:________(3)愕然:________ (4)毅然:________3.写一段话,创设一个情景,把下面几个词用上去(不超过100字)。

翩翩起舞万籁俱寂情不由己异口同声(二)课内阅读(一)草地上的担架:一条腿的周团长倒在担架上,两个抬担架的战士坐在地上,饿得连头都抬不起来了。

周团长拿起身边那袋所剩不多的炒面,看着低头坐在担架前边的那个战士,无力地:“小同志,你吃一口吧?”担架前边的战士依然无声地低着头。

周团长自语地:“他可能睡着了。

”他吃力地转过身,看着坐在担架后边的那个战士:“小同志,你把它吃了吧?”这个战士无力地说:“周团长……我,不行了,你吃了它……还能走出草地……”周团长生气地:“我是个残废,吃了它也走不出草地去。

”这个战士:“不!不……”周团长痴痴地看着担架旁边的水塘,似在自语:“他们都是因为我呀……”这个战士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只能微微摇头。

周团长依然在自语:“他们还年轻,应该活下来……”沉吟片时,突然把手中所剩不多的那袋炒面扔到战士面前,毅然从担架上爬下来,艰难地向水塘爬去。

战士微微地睁开眼,看见周团长吃力地爬向水塘,他本能地拿起那袋所剩不多的炒面,蓦地站起,又倒在了担架旁边。

周团长回身看了看再也爬不起来的战士,又转过身全力向水塘爬去。

1.文中哪些词语表明周团长选择了死亡是经过深思熟虑的?2.处于极度饥饿中的周团长和战士互相推让炒面,表现了他们怎样的品质?3.作为攻占娄山关的英雄周团长,没有勇往直前,却爬进水塘赴死。

对此你是怎么看的?五、拓展阅读七根火柴(节选)王愿坚卢进勇看着这场景,眼睛里像揉进了什么,一阵酸涩。

在掉队的两天里,他这已经是第三次看见战友倒下来了。

“一定是饿坏了!”他想,连忙抢上一步,搂住那个同志的肩膀,把那点青稞面递到那同志的嘴边说:“同志,快吃点吧!”那同志抬起失神的眼睛,呆滞地望了卢进勇一眼,吃力地举起手推开他的胳膊,嘴唇翕动了好几下,齿缝里挤出了几个字:“不,没……没用了。

”卢进勇一时不知怎么好。

他望着那张被寒风冷雨冻得乌青的脸,和那脸上挂着的雨滴,痛苦地想:“要是有一堆火,有一杯热水,也许他能活下去!”他抬起头,望望那雾蒙蒙的远处,随即拉住那同志的手腕说:“走,我扶你走吧!”那同志闭着眼睛摇了摇头,没有回答,看来是在积攒着浑身的力量。

好大一会,他忽然睁下了眼,右手指着自己的左腋窝,急急地说:“这……这里!”卢进勇惶惑地把手插进那湿漉漉的衣服。

他觉得那同志的胸口和衣服一样冰冷了,在左腋窝里,他摸出了一个硬硬的纸包,递到那个同志的手里。

那同志一只手抖抖索索地打开了纸包,那是一个党证,揭开党证,里面并排摆着一小堆火柴,干燥的火柴。

红红的火柴头聚在一起,正压在那朱红的印章中心,像一簇火焰在跳。

“同志,你看着……”那同志向卢进勇招招手,等他凑近了,便伸开一个僵直的手指,小心翼翼地一根根拨弄着火柴,口里小声数着:“一,二,三,四……”一共只有七根火柴,他却数了很长时间。

数完了,又向卢进勇望了一眼,意思好像说:“看明白了?”“是,看明白了!”卢进勇高兴地点点头,心想:这下子可好办了!他仿佛看见了一个通红的火堆,他正抱着这个同志偎依在火旁……就在这一瞬间,他发现那个同志的脸色好像舒展开来,眼睛里那死灰般的颜色忽然不见了,发射出一种喜悦的光。

那同志合拢了夹着火柴的党证,双手捧起,像擎着一只贮满水的碗一样,小心地放到卢进勇的手里,紧紧地把它连手握在一起,两眼直直地盯着卢进勇的脸。

“记住,这,这是,大家的!”他蓦地抽回手去,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用尽所有的力气举起手来,直指着正北方向:“好,好同志……你……你把它带给……”话就在这里停住了。

卢进勇觉得自己的臂弯猛然沉了下去!他的眼睛模糊了。

远处的树、近处的草、那湿漉漉的衣服、那双紧闭的眼睛……一切都像整个草地一样,雾蒙蒙的;只有那只手是清晰的,它高高地擎着,像一只路标,笔直地指向长征部队前进的方向……这以后的路,卢进勇走得特别快。

天黑的时候,他追上了后卫部队。

在无边的暗夜里,一簇簇的篝火烧起来了。

在风雨、在烂泥里跌滚了几天的战士们,围着这熊熊的野火谈笑着,湿透的衣服上冒起一层雾气,洋瓷碗里的野菜“嗞——嗞——”地响着……卢进勇悄悄走到后卫连指导员的身边。

映着那闪闪跳动的火光,他用颤抖的手指打开了那个党证,把剩下的六根火柴一根根递到指导员的手里,同时,以一种异样的声调在数着:“一,二,三,四……”1.一共只有七根火柴,为什么无名战士却数了很长时间呢?2.下面两个句子中“明白”的含义有什么不同?①数完了,又向卢进勇望了一眼,意思好像说:“看明白了?”②“是,看明白了!”卢进勇高兴地点点头。

3.“那同志合拢了夹着火柴的党证,双手捧起,像擎着一只贮满水的碗一样,小心放到卢进勇的手里”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读了选文,你感受最深的一点是什么?六、学后反思:参考答案自主预学1.nìng cùè mòdì xià zhèng pā páo gěngyè hè zhòu máo2.第一部分:因断粮,许多战士饿死在过草地途中;面临困境,彭德怀欲杀自己战马以救急;第二部分:两抬担架战士因饥饿而生命垂危,周团长让炒面爬向水塘赴死。

第三部分:刘少奇、彭德怀寻找周团长,含悲向殉难指战员致哀;彭德怀忍痛杀心爱战马来挽救战士生命。

第四部分:红军指战员举行篝火晚会,先遣队送来粮食解危。

互动探究(二)课文节选的四个场景中有许多感人至深的情节,由于各人的感受不同,允许有不同的理解,鼓励学生各言所感。

引导学生理解红军官兵的优秀品质和巨大的人格力量以及革命理想、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在红军长征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互动探究(三)1.彭德怀爱兵如子,把自己的炒面分给伤病员吃,忍饥为革命操劳过度,突然晕倒,当在情理之中。

2.警卫员有高度的责任心,眼见首长饿晕而身无半点炒面,认为自己没有尽责,因此突然哭起来,这并不出乎意料。

3.此前曾欲杀马,现在眼见更多的指战员因饿极而牺牲,为挽救战士的生命,为走出草地,彭德怀在凝视“无声战友”良久后拔枪扣动扳机诀别爱马,亦在情理之中。

4.被马蹄声惊醒的毛泽东眼见十多匹战马疾驰而来,预感到饥饿难耐的红军指战员有救了,因而兴奋激动得突然站起身来,这是十分自然的。

互动探究(四)1.第三部分景物描写进一步烘托了艰难惨烈的恶劣环境,也象征性地讴歌了在悲壮的环境中升腾的革命情操,预示着光明就在前头。

2.第四部分景物描写,既展现了草地之夜迎来灿烂朝阳这美丽的自然景观,又预示了红军即将摆脱困境,走向光明。

总结全文1.和积极向上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课堂练习(一)同步反馈训练1.mòyègōu fèn wang liàng qiàng hè 2.(1)突然;出乎意料。

(2)形容悲惨的样子。

(3)形容吃惊。

(4)坚决地;毫不犹豫地。

3.能用这些词,并表达流畅即可。

(二)课内阅读:1.痴痴地、沉吟片刻、毅然、艰难地、全力2.表现了红军官兵在生死抉择关头都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的崇高品质和巨大的人格力量。

3.这是在特定情况下采取的特定行动,周团长的赴死,不是消极怯懦的回避艰难,而是为他人着想,从大局出发,把生的希望让给年轻战士,以惨烈的壮举来催唤人们勇往直前,鼓足走出草地的革命信心,其行为充满了悲壮的人格魅力。

(意近即可)拓展阅读:1.一方面是因为无名战士生命垂危,体力衰竭,没有更多的力气,另一方面也说明无名战士交出火柴时的认真、庄重。

因为这是他牺牲前最重要的一件事。

2.无名战士的“明白”是要卢进勇明白他死前这一庄重的托付,要一根不少地把火柴交给党。

卢进勇的“明白”表明他想到有了火柴可以生火,这个战友的生命有救了。

3.比喻。

写出了无名战士转交火柴时的庄重态度。

4.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