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劝学 作文讲评

劝学 作文讲评

《“劝学”新说》作文讲评
【原题呈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劝学》是两千多年前荀子对学习问题的朴素认识,《师说》是一千多年前韩愈对"耻学于师"的批评。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我们今天在学习中又遇到了新的难题。

针对当下学习中的某些问题,请以""劝学'新说"为副标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文体特征明显;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1、首先确定文章体裁是议论文,重说理。

2、材料中提到《劝学》《师说》是古代关于“学习”“从师学习”的经典论述;副标题“‘劝学’新说”,提示我们要站在现代人的立场、角度思考“学习”,不管哪个角度,都不能脱离“学习”的话题。

3、"针对当下学习中的某些问题",提示我们要思考,在学习中,我们遇到过哪些"问题",如“碎片化阅读”“学习内卷”“读书无用论”等等。

针对这些读书中的不良现象和对"学习"理解有偏差的观点,引出话题,展开论证,重点落实到"'劝学'新说"的意义上,必须突出"新"。

从这个题目我们应该意识到写作必须关注现实,关心社会变化,引入时代气息。

4、运用本单元的说理方法(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类比论证、举例论证、引用论证等)进行论证,观点要明确,立意要新颖。

【例文鉴赏】:请你打分+品评优劣
1、学习何需人劝
——“劝学”新说
两千多年前的荀子,洋洋洒洒地挥就了《劝学》一文。

“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

”——这是告诉我们学习的意义在于改变和提高自己;“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这是教育我们学习的作用是弥补我们的不足之处。

荀子这位思想家在距今甚远的年代道出的心志,几千年来未失去其意义。

然而,在荀子所不知的今天,我要说,学习何需人劝?
用政治老师的话说,这是一个知识经济时代,我们要通过学习培养能力,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改之地;用化学语言来讲,我们便如同那烧杯中的粗盐溶液,在往返于烧杯、漏斗、蒸发皿时,要一次又一次提高自己的纯度;用物理语言可以这么说,我们受着来自各施力物体大小不同方向各异的压力,它们的合力产生了加速度,而加速度的方向,只能永远向前!在这样一个充满竞争的时代,学或不学已经由不得你选择,容不了你犹豫,没有空让你郁闷或抱怨,在这样一个时代,学习何需人劝?
或许听起来有些残忍,有些无奈。

但“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既是事实,也是真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学海是无涯的,即使以苦作舟潜心钻研,也不会达到极境,更何况偷懒不学的人?你正处身于这么一个时代,你已立足于这样的一种境地。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你周围的竞争,便是那暗流汹涌的水,那让你不退的,唯有学习再学习。

因此,学习何需人劝,或是为了国家、民族,或是为了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或是为了家人无限的期望,让我们潜入学海之中吧!去发现那更深处的宝藏,去领略那苦中的甜与乐!
这么说来,学习是一件痛苦和需要牺牲的事?诚然,学习需要我们花精力,动脑筋,去安逸,抵诱惑,我们不得不承认,学习的确是一个痛苦的甚至需要牺牲很多的过程。

然而,可以确定的是,在忍受了“积土成山”那漫长的过程后,你能感受到“风雨兴焉”的真正快乐;在牺牲了无数欢乐的时间渐渐“积水成渊”后,你得到的是腾然跃起的蛟龙。

痛苦换来的,是更大的快乐;牺牲换来的,是更多的硕果。

学习是痛苦而艰辛的,而通过学习换来了认知和思想的升华时,你又会感到学习其实是甜美而芬芳的。

你甚至会情不自禁地吟诵起孔子名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劝学》
一文,通过种种美妙的比喻,既是在陈述着应当去学的道理,又是在期盼着众多当时和后来的学子能主动地学习啊!
你不愿成为“胜于蓝”的青,“寒于水”的冰吗?你不愿“致千里”、“绝江河”、“成江海”吗?相信各位同学都会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把学习当成是自己的事,当成学生的天职,那么,我可以大声的说一句,学习何需人劝?我们正在拼命地学着呢,我们将会这么拼命地学下去!
【点评】:
2、读书吧,少年!
——“劝学”新说
《劝学》一文,荀子勉励人们努力学习,“积善成德”,成为君子。

然而,在荀子所不知的今天,在潮湿腐臭的角落里,有人宣扬"百无一用是书生"的读书无用论。

读书真的无用吗?读书虽然不能给我们带来面包,但能带给我们思想;读书无法消除战争,但能让人在面对死亡时变得安宁、祥和。

由此可见,读书是一种精神活动,它会使人的精神之花由内而外散发出香气。

你唤不到它,但它却萦绕在你身旁。

社会上的一部分浮躁之人,大肆宣扬"读书无用论",把韩寒作为宣扬"读书无用论"的成功素材。

可是韩寒却说:"我是退过学,但我没说过读书无用。

"把比尔.盖茨大学辍学的经历作为宣扬"读书无用论"的盾牌。

但是,请不要忘记,他辍的是哈佛大学。

他深入研究的是计算机编程。

他不是不读书、不学习。

个例的成功不能成为普世道理,只有无知的人才惯于管中窥豹。

从古至今,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无数实践证明,知识是永恒而无形的力量,不停地创造着柳暗花明的新世界。

读书能使人增长见识,开阔视野,净化心灵,陶冶情操。

诚如三毛所言:"读书总会让你散发出永久的由内而外的美丽。

"读不同的书,你会有不同的收获。

这本书告诉你要学愚公移山坚守执着,那本书就提醒你学鲁迅三改其志懂得放弃;这本书告诉你要学孔融让梨内敛谦让,那本书告诉你要毛遂自荐自赏自信……
在一个知识经济时代,一个充满竞争的时代,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你周围的竞争,便是那暗流汹涌的水。

能使你不退的,唯有学习学习再学习。

因此,或是为了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或是为了家人无限的期望,或是为了国家、民族,我们都应该潜入学海之中去发现那更深处的知识宝藏。

在经历了"积土成山"那漫长的过程后,你能感受到"风雨兴焉"的真正快乐;在牺牲了无数欢乐的时间渐渐"积水成渊"后,你得到的是腾然跃起的蛟龙。

痛苦换来的,是更大的快乐;牺牲换来的,是更多的硕果。

学习是痛苦而艰辛的,而当通过学习换来了认知和思想的升华时,你就会感到学习其实是甜美而芬芳的。

同学们,读书有用,只有读书,你的文化素养才会提高。

拿起你的书,好好品味其中的道理吧!
读书吧,少年!
【点评】:
3、学以成人,学以达人
——“劝学”新说
两千多年前,荀子提出:“学不可以已”。

处于信息时代,我们每个人似乎都知道学习的重要性,“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成为口头禅,学习似乎无需再劝。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如今仍有人认为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找一份好工作,是谋生的手段,成其事后可弃之。

此论当然不可取。

荀子《劝学》说道:“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

”学为修身成人。

“玉不琢,不成器”,顽石尚需雕琢才为美玉,更何况人呢?修养身心,形成完整的人格,并非与生俱来的。

我们阅读的每本书,跋涉的每一处山水,经历的每一件事情,都具有芳香,
熏陶着灵魂。

《中国诗词大会》主持人董卿备受观众喜爱,人们喜欢的不是她的美貌,而是她坚持阅读涵养出的谦恭优雅。

在一次次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提高修养,成为真正成熟完备的人。

然而,学习不能修身,仅为个人私欲,则难以成人。

高铁霸座男学习多年,获得博士学位,火车上霸占别人的座位,还对前来劝阻的乘务员进行各种胡搅蛮缠,令人扼腕叹息!
学亦为达人。

荀子又曰:“学恶乎始?恶乎终?[学习究竟应从哪里入手?又到哪里结束呢?]……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

[就其意义而言,则从做书生入手,到成为圣人结束。

]”为学者无私奉献,可达他人。

孔夫子一生好学,广招弟子,传播仁与礼,使世人染上道德光辉。

叶嘉莹学而不辍,坚持教学,讲解古典诗词,令更多的人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钱学森潜心学习,一心钻研,振兴民族科技,让国人拥有镇国重器。

其实,他们皆凡人,他们为学达人、为学为国的“圣人”情怀值得当今学子思考和学习。

当然,学以成人、达人二者之间并不是绝对分开的。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一个怀有仁心的人,一定是首先自己要站得稳,然后看到别人摔倒也愿意扶的人。

首先自己要足够地腾达,而且也愿意博施济众。

],钟南山院士饱读医书,将学识付诸实践,为我国医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84岁的他逆行北上,挂帅出征武汉。

为学多年,成为医生,对于他来说,不再是一种谋生职业,而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为民为国的大爱,激励了无数青年学子。

学以谋生无可非议,但仅限于此则显得狭隘。

学以成人,学以达人,学以为国,以实现更高的人生价值,才不愧于新时代学子之称,才无愧于新时代学子应有之精神!
【点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