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语文_议论文作文讲评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语文_议论文作文讲评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对于高三学生来说,议论文写作已经有过练习了,但任然有一定的困难,必定他们在初中练习的文体几乎都是记叙文,对于进入高中以后才开始的议论文写作整体概念不强。

理论有了,往往实践起来往往把事例论据当成记叙文来写,一是不会用简练的语句表达,二是为了凑够字数。

同时学习任务繁重,学生没有闲暇时间阅读书籍,积累素材,因此作文事例陈旧。

而高考作文考察中,议论文又是主流文体,所以在高三专题训练中教学的重点设定为:议论文的论据是否可以有效论证论点。

高三的学生有独立的思维因此,本堂课设计的教学方式以学生的“合作探究”为主,学生在相互的阅读中,发掘关于议论文的论点、论据、论证方法,根据自己“独特的体验”分析整合文章的优缺点,然后“合作”讨论“倾听他人的意见,吸纳他人的意见”,探究出学生以“细节”为话题写的议论文的优缺点,并展示出来,大家一起再探讨。

课标“表达与交流”部分提到“养成多写多改、相互交流的习惯,对自己的文章进行审读、反思,主动吸纳、辩证分析他人的意见。

乐于展示和评价各自的写作成果”,所以本次作文讲评由学生进行点评提升他们的表达与交流能力。

作文讲评课,一方面要教会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能用可靠的材料支撑观点;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在教与学中的“思考--领悟--发现--合作--表达”能力。

效果分析
一、学生掌握议论文的论据有效论证论点的方法。

二、高三的学生有独立的思维因此,本堂课设计的教学方式以学生的“合作探究”为主,学生在相互的阅读中,发掘关于议论文的论点、论据、论证方法,根据自己“独特的体验”分析整合文章的优缺点,然后“合作”讨论“倾听他人的意见,吸纳他人的意见”,探究出学生以“细节”为话题写的议论文的优缺点,并展示出来,大家一起再探讨。

课标“表达与交流”部分提到“养成多写多改、相互交流的习惯,对自己的文章进行审读、反思,主动吸纳、辩证分析他人的意见。

乐于展示和评价各自的写作成果”,所以本次作文讲评由学
生进行点评提升他们的表达与交流能力。

三、作文讲评课,一方面要教会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能用可靠的材料支撑观点;一方面要培养学生在教与学中的“思考--领悟--发现--合作--表达”能力;另一方面通过“细节”话题作文的写作,生活、学习中也要注意细节来提升自我。

教材分析
议论文写作属于高三下学期的“写作”专题之一,是考场作文的主流文体。

议论文又叫说理文,它是以议论作为表达方式,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评论,用以表明自己观点和态度的一种文体。

作者主要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或逻辑论证等手段,运用概念、推断、推理等逻辑方式,直接阐明自己的观点,表达自己的态度、意见和感情,达到以理服人的目的。

议论文由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组成。

一、论点的提出和确立要注意:①正确性:论点的说服力根植于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而这又取决于作者的立场、观点、态度、方法是否正确,如果论点本身不正确,甚至是荒谬的,再怎么论证也不能说服人。

因此,论点正确是议论文的最起码的要求。

②鲜明性: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要非常鲜明,而不能模棱两可,含混不清。

③新颖性:论点应该尽可能新颖、深刻,能超出他人的见解,不是重复他人的老生常谈,也不是无关痛痒、流于一般的泛泛而谈,应该尽可能独特、新颖。

二、论据就是证明论点的材料、依据,包括①事实的材料作为论据的事实材料,可以是
a. 具体的事例,b.概括的事实,c. 统计数字,②理论的材料作为论据的理论材料,可以是a.前人的经典著作、至理名言,
b. 民间的谚语和俗语,C.科学上的公理、规律等等。

使用论据的要求:①确凿性。

我们必须选择那些确凿的、典型的事实。

引用经过实践检验的理论材料作为论据时,必须注意所引理论本身的精确涵义。

②典型性。

引用的事例应该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代表这一类事物的普遍特点和一般性质。

③论据与论点的统一。

论据是为了证明论点的,因此,两者应该联系紧密一致。

三、论证就是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

议论文的论点是要解决“要证明什么”,论据是要解决“用什么来证明”,而论证是解决“如何进行论证”的问题。

论证的目的在于揭示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基本的论证方法:包括三大类五种:归纳法、例证法、演绎法、比喻法、对比法。

本次议论文讲评课的重点是利用论据使用合适的论证方法证明论点。

高三的学生有一定
的理论基础和论据的积累,但是逻辑思维相对较差,因此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以“细节”话题》议论文讲评评测练习班级:姓名:
教学反思
作文讲评课是作文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

它是根据作文教学的要求,对批改中发现的学生作文的优缺点进行分析和评价的过程。

在作文教学的全过程中,它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既是对前一次作文的总结,又是对后一次作文的指导。

反思这堂作文讲评课,我认为其成功之处在于:
首先教师要给自己一个恰当的定位,扮演好导演的角色,引导学生一步步走向目标。

这中间,教师擅于调控课堂,做到有收有放,收放自如。

其次,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教师是活动中的一员,在生生、师生的互动中生成新知识。

再次,教师要擅于评价和鼓励,用精当的评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课上,我还注重让学生练习有条理地说话、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锻炼学生的朗读能力、概括能力,极大的展示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修改习作的意识和能力等。

让作文课不单是写,而且还有听、说、读等方面的训练。

本课里同样也有一些有待改进的地方,如:环节上还有些把得死,想放开,可是不知道学生会说什么,怕驾驭不了,所以设计的时候还是走了保守的路线。

这说明还是课堂调控能力不是很强,需要进一步锻炼并加强学习。

课标分析
一、课程标准对于写作的要求:
关于议论文,课标要求“论述类文本写作的评价,应考察能否恰当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能用可靠的材料支撑观点。


因此,此次教学的重点设定为:议论文的论据是否可以有效论证论点。

二、课程标准关于课堂教学的建议
(一)全面发挥语文课程的功能,促进学生素质的整体提高。

高中语文课程应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应该继续关注学生的语言积累以及语感和思维的发展,帮助学生在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的实践中,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增强语文应用能力,培养审美能力、探究能力。

(二)针对高中语文课程的特点实施教学。

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很强的实践性。

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和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应该让学生在广泛的语文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逐步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语文教学应该注意汉语言文字的特点,重视培养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

(三)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激发其学习兴趣,调动其持久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了解自己,了解学习的对象,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
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

学习应当是“接受”和“探究”的和谐统一。

不能忽视对必要的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针对我国学生目前的实际情况和教育发展的需求,特别要重视探究学习。

学习需要独立,也需要合作。

今天强调合作学习,是为了提高群体学习效率,更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

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帮助学生克服自我中心的思想倾向,使他们积极参与讨论及其他活动,学习正确自如地表达,敞开自己的心扉,同时也学习倾听他人的意见,吸纳他人的意见,深入到别人的内心世界,在追求共同目标的学习过程中,学会协作和分享,学会宽容和沟通。

因此,本堂课设计的教学方式以学生的“合作探究”为主,学生在相互的阅读中,发掘关于议论文的论点、论据、论证方法,根据自己“独特的体验”分析整合文章的优缺点,然后“合作”讨论“倾听他人的意见,吸纳他人的意见”,
探究出学生以“细节”为话题写的议论文的优缺点,并展示出来,大家一起再探讨。

课标“表达与交流”部分提到“养成多写多改、相互交流的习惯,对自己的文章进行审读、反思,主动吸纳、辩证分析他人的意见。

乐于展示和评价各自的写作成果”,所以本次作文讲评由学生进行点评提升他们的表达与交流能力。

三、课程标准对于学生通过高中语文课程的学习获得的发展要求
思考领悟:养成对语言、文学以及文化现象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发展思维品质,增强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乐于进行交流和思想碰撞,在互相切磋中,加深领悟,共同提高。

发现创新:注意观察语言、文学和中外文化现象,学习从习以为常的事实和过程中发现问题,增强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提高探究能力和探究成果的质量;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学习多角度多层次地阅读,从文本中发现新意义,获得对优秀作品常读常新的体验;在执着的探索中,逐步养成严谨、求实的学习作风,既能尊重他人的成果,也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

作文讲评课,一方面要教会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能用可靠的材料支撑观点;一方面要培养学生在教与学中的“思考--领悟--发现--合作--表达”能力;另一方面通过“细节”话题作文的写作,生活、学习中也要注意细节来提升自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