筷子和刀叉哪个好用
筷子和刀叉,是最为东方人和西方人最常用的家具。
比较它
们哪个好用,似乎有点儿不知所云。
但是,对于现今的中国人而言,
确实有必要来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当一双筷子放在你的眼前,仔细端详一下它,你立刻就会感
受到发明它的先人们高度智慧: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件事——吃饭,
竟能被如此两根又细又小营生的木棍所打理周全。
大到硕大的菜叶、
肉片,小到一粒粒花生米,都不得不听从它的调遣。
在中国文化几千
年的发展历程中,筷子,不知道蕴藏了多少的文化底蕴;筷子背后的
故事,又不知有多少。
而相比之下,刀叉,非得纷繁复杂的多了——右手持刀,左
手执叉,将一小块牛排什么的放在盘子里,翻来覆去,切成数块,再
一块块送进嘴里,演化过程整个过程还不能发出一点响声,美其名曰“绅士风度”。
当然,我在这里并截叶不贬低刀叉的意思,毕竟那也
代表了一种和西方人的生活方式。
然而,历史观以一个普通中国人的
眼光来看,用刀叉吃饭,真算不得是什么享受。
中国人是用不惯刀叉的。
一个从未吃过西餐的中国人,给他
端上一桌丰盛的筵席,再给他一副刀叉,他一定会立时手足无措。
同
样地,给一个从未到过的欧洲人一双筷子,再给他端上以一盆炸酱面,他一定也会手忙脚乱,说不定会扔了筷子,或者用手抓起面条,然后
送进嘴里去!可见外国人也不太会用筷子。
然而文化也是这样。
毋庸置疑,文化的学术交流与融合给人
类文明带来了进步与繁荣,但我们不愿意看到的,是文化的滥交。
在
我们中间,有很大一部分人,他们虽然不觉得“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传统性也承认中华传统文化有它的优越性。
但是,他们却总爱
给先人老祖宗的东西添上那么点“现代”味。
于是,好好的京剧《苏
三起解》成了不男不女的流行歌曲,民族舞蹈、民族艺术品也走了形。
他们觉得,这样就是和世界“接轨”了,就是“走向世界”了。
非也!
诚然,不同中华文化的交流是好事,但是这种交流应该建立在不破坏传统文化原有的美感和历史、艺术内在价值的基础上,否则,这种融合就变了形。
不尽相同不同的文化适合于不同的民族。
就像黄豆上抹不上黄油,三明治八卷里也卷不进鱼香肉丝。
真难以想象,如果世界各地的人都在使用筷子,或是都在使用镰叶,那么这个世界会变成一个什么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