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餐桌礼仪文化从比较中西餐桌礼仪的餐具使用差异

餐桌礼仪文化从比较中西餐桌礼仪的餐具使用差异

餐桌礼仪文化所以西方人即使请客吃饭,也是各点各的菜、各喝各的酒,以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

一、从餐具使用上看中西文化差异筷子刀叉是中西餐桌礼仪最基本差异。

浙江大学游修龄教授认为:东西方出现进食工具筷子和刀叉的不同,和环境有关系。

筷子要发源于有竹子的地方。

我国北方多木,南方多竹,祖先就地取材,竹木均成为我国最原始的筷箸原料。

刀叉的出现比筷子要晚很多。

据游修龄教授的研究,刀叉的最初起源和欧洲古代游牧民族的生活习惯有关,他们马上生活随身带刀,往往将肉烧熟,割下来就吃。

大约15世纪前后,为了改进进餐的姿势,欧洲人才使用了双尖的叉。

到18世纪才有了四个叉尖的叉子。

刀叉和筷子,不仅带来了进食习惯的差异,还影响了东西方人生活观念。

游修龄教授认为,刀叉必然带来分食制,而筷子肯定与家庭成员围坐桌边共同进餐相配。

西方一开始就分吃,由此衍生出西方人讲究独立,子女长大后就独立闯世界的想法和习惯。

而筷子带来的合餐制,突出了老老少少坐一起的家庭单元,从而让东方人拥有了比较牢固的家庭观念。

笔者提醒在使用餐具时中西均有不同的规范。

如中餐进餐时不可玩弄筷子,更不可以用筷子向人指指点点或打手势示意。

当然,绝对不可吸吮筷子或把筷子插在米饭中,这是大忌。

在使用刀叉时也有一些禁忌。

如手里拿着刀叉时切勿指手画脚。

发言或交谈时,应将刀叉放在盘上才合乎礼仪。

忌用自己的餐具为别人夹菜。

餐具掉落不要弯腰拾捡。

餐品不要一次性切好,尤其带汤汁的餐品,要一小块的逐一切食等等。

二、从座次安排上看中西文化差异中西都讲究正式的宴请活动的座次安排。

西方人请客用长桌,男女主人分坐两端,然后按男女主宾和一般客人的次序安排座位,即男女穿插安排,以女主人的座位为准,主宾坐在女主人的右上方,主宾夫人坐在男主人的右上方,讲究“女士优先”的西方绅士,都会表现出对女士的殷勤。

而在西方,右为尊,左为次。

三、西方人一坐到餐桌上便专心致志的去静静的切割自家的盘中餐。

喝汤时不能发出响声,如汤菜过热,可待稍凉后再吃,不要用嘴吹。

吃东西时要闭嘴咀嚼。

不要舔嘴唇或咂嘴发出声音。

进餐时可以与左右客人交谈,但不要只同几个熟人交谈。

左右客人如不认识,可先自我介绍。

别人讲话不可搭嘴插话。

音量保持对方能听见的程度。

咀嚼食物不要说话,即使有人同你讲话,也要等咽下食物后再回答。

四、西方盛宴一般四至五道菜,份量以吃完或稍有剩余为最佳。

如果在家里,最好是吃完所有的菜,这样女主人会很高兴,认为大家喜欢她做的菜。

面对丰盛的宴席,主人会说“已经倾其所有来招待大家”的话。

西方人强调效率和实用主义价值观,在交际中十分注重自身面子的需要。

如在宴席上西方人不议论令人作呕之事,会千方百计采用含蓄文雅的词来替代toilet,如:“WherecanIwashmyhand”、“IwonderifIcouldgosomewhere.”、“CanIaddsomepowder?”等。

另外,在西方国家不要问“吃饭了吗?”等我国习惯的问候语。

“您吃饭了吗?”容易使人莫名其妙,甚至会出现误会。

如在英国,你若问人吃饭没有,其含义是你有意请对方吃饭;这对于未婚男女,则表明你有意约会对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