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基于语文资源库的课例分析宝山区红星小学刘桂珍语文资源库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具有学科特点的、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体现课改理念的、具有可开发性的教学资源。
教师可在教学过程的各个阶段,有目的、有计划、有选择地从语文资源库里下载相关的文字、影视、声音、图片、课件等资料或直接应用,或进行重组。
这样既能节约教师大量查找资料的时间,又能将教师从繁杂的课件制作中解放出来,更能使课堂教学的表现形式形象化、多样化、视觉化,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的事物直观化,从而有效地激活学生思维的关联点和情感的共鸣点,促使课堂效益最大化,满足了新形势下教学改革的新要求。
因此,当语文资源库走进我们一线教师身边的时候,一下子得到了我们的认可,并成为了我们的“智囊库”和“左右手”。
下面就结合《半截蜡烛》一课的案例进行说明。
一、背景介绍《半截蜡烛》是五年级第二学期的一篇讲读课文。
课文以半截蜡烛为叙事主线,生动记叙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一个普通家庭的母子三人与突然闯进的德国军官斗智斗勇,巧妙周旋,并最终保住了秘密情报的事。
课文简单易懂,孩子读过一两遍后普遍能了解文意,感受到伯诺德夫人一家的机智、勇敢、镇静和他们的爱国精神。
但由于文中出现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对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学生来说比较遥远,学生对于这次战争的历史资料知之甚少,对文章内容的感悟也只能局限于文字表面提供的信息,很难感悟到隐藏在文字背后的内涵——战争的残酷、“半截蜡烛”的重要性、作为弱者的伯诺德夫人一家三口所表现出来的那种打动人的力量等等。
而资源库内丰富的资源媒体可以使课文内容变得丰厚起来,可以拉近学生与文本、作者之间的距离。
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就要充分应用资源媒体,想方设法地为学生学习文本创设适宜的情景,让学生与文本能“零距离”地亲密接触,让简单的课文变得滋味浓浓,让学生的理解变得深刻起来。
二、原设计意图简述整堂课的教学设计,我先播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资料,让学生仿佛亲眼目睹这一难忘的历史镜头,充分了解战争的残酷,从而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拉近与文本之间的关系,把学生引入到最佳的学习状态中区。
然后我遵循学生的认知特点,充分运用语文资源库里的拓展资料,化难为简,激活学生思维的火花。
并随着教学进程,资源媒体一次又一次地辅助呈现,极力营造紧张的氛围,使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感悟更丰满、更深入,自然而然地体会到课文中的一种打动人的力量,这种人性的力量就是一家三口作为弱者在面临危机时,表现出来的机智、勇敢、镇定以及将德国强盗赶出祖国的坚定信念,水到渠成地突破课文的重点和难点。
三、重要教学过程判断描述及应用效果分析片段一例:【一、揭示课题,简介时代背景】1、资源媒体呈现(截图),与具体内容、方式。
我先将语文资源库内有关反映二次世界大战的图片、资料做成课件。
在揭示课题后,我适时播放悲伤哀婉的背景音乐,又配以声情并茂的解说,同时课件媒体上出现相关的二次世界大战的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
本环节资源媒体呈现(截图)如下:2、学与教的过程还原(实录描述)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19课半截蜡烛,一起把课题读一遍。
生:齐读课题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二次世界大战吗?(这个问题立刻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有的学生低头思索起来,有的同学抬头看着我,从他们的眼神中,我可以看出他们对知识的渴求,只有1位同学举起了手,但又迅速把手放了下去。
)师(媒体播放背景音乐,并出示文字资料):1939年-1945年间,德国、日本、意大利三个法西斯国家发动了这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伤亡最惨重,破坏性最大的全球性战争。
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卷入战争,军民死亡5120余万人。
(在文字、声音的冲击下,学生被深深震撼了,同学们不由自主地瞪大了眼睛,注意力高度集中在大屏幕上。
)(媒体上出现德军侵略法国的路线图,)师继续解说:1940年,德国占领了法国,他们在法国任意地闯入民居,任意地残杀民众,(媒体出示相关图片)被饿死的人不计其数,遍地是被杀死的囚犯,集中营尸骨堆积如山,人们饱受煎熬。
为了保卫自己的家园,整个法国从老人到孩子都参加了反法西斯的斗争。
《半截蜡烛》就是发生在这个时期的一个真实的故事。
(随着老师的解说,画面的变化,尤其当学生看到集中营里堆积如山的尸体时,我在他们的脸上看到了悲伤、难过,看到了油然而生的对德军的痛恨之情)3、效果描述分析这一环节的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文字、图片、声音的三重冲击,让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在大屏幕上,心灵随着资源媒体的内容而跳动,情感也与之产生共鸣,充分了解了伯诺德夫人一家三口之所以要参加秘密情报传递的原因以及他们要将德国强盗赶出自己祖国的坚定信念,为下文的学习做了铺垫。
课后,在交流学习体会时,许多同学都谈到自己看到这些背景资料时的感受:顾家辉同学说:“老师在电脑中播放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画面,不仅让我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还提高了我学习这篇课文的兴趣。
”孙嘉雯同学说:“当我看到老师在媒体上播放的那些关于第二节世界大战期间的背景资料时,我心里感到既难过又痛恨。
我难过得是这次战争使许多无辜的老百姓伤亡惨重,成千上万具尸体堆起来,就像一座山似的。
痛恨得是那些德国军官,为了占领法国,他们实在是太残忍了。
”吴非同学说:当我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和巨大的伤亡人数时,我知道了战争的可怕,这使我想起了毕加索画的《和平鸽》,增加了我对世界和平的渴望。
”刘瑾辉同学说:“当我看到德国强盗的暴行时,我太气愤了,我也明白了为什么伯诺德夫人和两个幼小的儿女会参与秘密情报的传递工作了,如果我生活在那个年代,我也会毫不犹豫地参加情报的传递工作的。
”片段二例:【三、学习课文,感悟后果严重】1、资源媒体呈现(截图),与具体内容、方式。
在讨论半截蜡烛被点燃的后果时,我先将语文资源库里的有关秘密情报内容的拓展资料呈现给学生,再出示仿照文本所述的半截蜡烛的课件(也插上小金属管,内藏一纸条),点燃半截蜡烛,并根据课文的进程,让被点燃的半截蜡烛不断变短,同时用类似炸弹爆炸倒计时的钟声进行渲染,让学生深深感受到越来越紧张的连大气都不敢喘一口的,甚至于连空气都似乎要爆炸的紧张局面。
媒体再适时出示重点句子,引导学生潜心读文悟情,深入体会人物的心情,让人物形象走出文本,走进学生的心灵。
资源媒体呈现(截图)如下:2、学与教的过程还原(实录描述)师:请同学们轻声读读这句话,想一想:万一蜡烛自动熄灭会有什么后果呢?生:蜡烛熄灭,秘密就会暴露,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生命的结束。
师:哦,你只是读了句子,有谁能结合句子中的关键词语说说有什么后果呢?(学生思考了一会儿,又有个别同学举手发言。
)生1:蜡烛熄灭,就会引起德军的注意,绝密情报的内容就会暴露。
生2:德军就会发现伯诺德夫人家是情报站,他们一家三口生命就会结束。
)(由于对历史背景缺乏了解,同学们的回答只是局限于文字表面提供的信息,没有真正了解蜡烛熄灭后的严重后果,课堂思维不活跃)。
师(出示拓展资料):你们能否结合“情报站和绝密情报上的内容可能是什么?”来谈谈有什么后果呢?(学生不由自主地抬起头来,注意力高度集中到大屏幕上,稍作思考便一下子恍然大悟,情绪激动地纷纷举手发言,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
)生1:绝密情报的内容可能是关于法国情报人员的名单,蜡烛熄灭,名单就会暴露,这些人就会被德军抓住。
生2:绝密情报上的内容可能是法国军队发动战争的时间、进攻路线等,现在被德军提前知道了,德军就可以先做好准备,这样法国军队就会打败仗,伤亡惨重。
生3:我们都知道,会有许多送情报的人和取情报的人来情报站,情报站一旦遭到破坏,情报人员就会被捕。
生4:德军还会躲在一边,等着一批又一批的法国情报人员来到这个情报站,还会有很多法国人被捕。
师:德军是一群杀人不眨眼的恶魔。
一旦蜡烛自动熄灭,不仅意味着伯诺德夫人一家三口生命的结束,还意味着——生:还意味着许许多多法国人生命的结束。
师:(媒体出示半截蜡烛)现在蜡烛被德国军官点燃了,(媒体出示点燃的蜡烛)时间在一分一秒地过去(钟声渲染),当务之急是什么?生(异口同声):熄灭蜡烛。
师(边指板书边说):熄灭了蜡烛——生(纷纷举手发言):就保住了秘密、保住了情报站、保住了伯诺德夫人一家三口的生命、保住了许许多多法国人的生命。
3、效果描述分析让学生感悟蜡烛背后的联系是教材的一个难点,资源媒体巧妙的运用,能敏锐地抓住学生思维的关联点,一下子拉近学生与教材之间的距离,拓展了学生自由思考、交流、探讨的时空,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高涨,思维的火花犹如被点燃的蜡烛一样不断跳跃,课堂发言人数达到33人次(班级总人数为39人),其中语文基础不太好、平时不发言的学生也积极加入其中。
我班的陈天逸同学是个好动的特殊学生。
在平时的课堂学习中,他经常思想开小差,不是喜欢在下面插嘴,就是在课桌上乱涂乱画或者将自己的拇指放进嘴里有滋有味地吮吸。
但在这堂课中,它显示出极大的学习兴趣,几乎把手举到我的眼前,生怕我看不见他。
课后,我曾问他为什么这堂课这么积极,连小动作也不做。
他说:“平时听不懂就要做小动作了,今天的课很有趣,我不懂的地方,你让我们看资料,正好这方面的内容又是我最感兴趣的,所有我就不做小动作了。
”不仅是陈天逸,还有许多同学都有相同的感受。
汪逸同学说:“滴答滴答的钟声,如同定时炸弹一样,让我感觉到了从未有过的紧张,让我的心也提到了嗓子眼,就好像这半截蜡烛也关系到我的生命一样,我从来没有在语文课上举过手,可是这次,我却忍不住鼓起勇气举了一次手。
”李康同学也说:“当我看到媒体上出现半截未点燃的蜡烛,随后老师鼠标轻轻一点,蜡烛竟燃烧了起来。
此时,我也像被点燃似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
老师一问问题,我便立刻举手准备发言。
”三、反思及改进设想:(一)教师反思1、语文资源库的应用,丰富了阅读背景。
学生对文章背景知识的了解直接影响他们对文章的理解。
语文资源库的应用,提供了大量的内容丰富的阅读材料,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也掌握了相关的背景知识。
大大丰富了学生的阅读积累,加大了课堂的教学容量,取得传统教学手段无法达到的教学效果,对提高课堂效率,优化语文课堂教学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2、语文资源库的应用,淡化了教学难点语文教育教学实践中,难点的突破是语文教育者棘手的难题,语文资源库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影像于一体,能变枯燥为生动、变抽象为形象,从听觉、视觉多方面勾通现实、引发想象,化静为动,虚实相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协调旧知,内化新知,淡化难点,使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语文资源库的应用,激活了思维火花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的内涵是多层次的、多义的,因而在语文教学中,教材中一些问题的解答具有多元性,要允许并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