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人物语言悟剧本特点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
四川省南部县第三小学杨蓉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人物机智巧妙的语言。
3.初步了解剧本的特点。
生学置前准备
1.读通课文,读熟课文,选一个喜欢的人物,品品他(她)的语言。
2.搜集二次大战资料。
3.试比较剧本与写人记事文章的不同。
教学过程
一、介绍背景导入课题
师:第二次大战期间,法国有一位家庭妇女,人称伯诺德夫人。
她身边有两个幼小的儿女,为了把德国强盗赶出自己的祖国,母子三人都参加秘密情报的传递工作。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读读他们的故事。
题目叫——(板书:半截蜡烛)
(课件出示)
这是一个剧本,它的开头介绍了
时间是——
地点是——
人物是——
二、初读课文概说剧情
(一)品语言知起因
师:围绕蜡烛,本文共写了两部分内容:一是写伯诺德夫人把情报藏于小金属管,封于蜡烛中,二是写他们一家三口如何保护蜡烛。
首先,我们来找找伯诺德夫人藏情报时说那些话,用“———”画出来。
ppt出示:
小结:伯诺德夫人坚定的话语,也深深影响了她的两个孩子。
他们都做好了和蜡烛共存亡的准备。
(二)抓住动作说剧情
师:“嘭嘭嘭嘭”,听,一阵粗暴的敲门声后,三个德军闯进了伯诺德夫人家。
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就此开始了。
1.默读“保护蜡烛”
Ppt出示:请同学们快速默读保护蜡烛这部分,想想这母子三人是如何保护这半截蜡烛的呢?
2.概说剧情
(学生如概说困难,老师可以这样提示:有人说,戏剧是行动的艺术,这一家三口在保护蜡烛的过程中,采取了哪些具体行动呢?)据生回答梳理板书如下:(ppt出示)
军官:(点燃)(重新点燃)(夺回)
一家三口:(吹熄)(端起)(熄灭)伯诺德夫人杰克杰奎琳(剧情:德国军官点燃藏有秘密情报的蜡烛。
伯诺德夫人取出油灯,吹熄蜡烛。
德国军官重新点燃蜡烛。
杰克走到桌前,端起蜡烛去抱柴,被德国军官夺回烛台。
杰奎琳打了哈欠,走到军官面前,慢慢端着蜡烛上楼,走到最后一级楼梯,成功熄灭蜡烛。
)小结:这个故事情节就是这样,通过母子三人轮流应对敌人,一波三折,把故事情节推向了高潮。
也可以说,剧本就是这样,通过人物对话,一步一步推进故事情节。
(板书:对话推进情节)
三、品味语言表演剧情
师:刚才我们说了这个故事的剧情。
现在我们来尝试演这个剧情,你们有兴趣吗?
生:有
师:在这次保护蜡烛的行动中,谁起了关键作用?
生:杰奎琳
(一)读人物语言
师:请大家再读读“保护蜡烛”这部分,把杰奎琳的话画出来。
生:(读、勾画)
师:你找到了哪些?
生交流后出示ppt:
(二)知晓人物形象
师:如果找一个人来演杰奎琳,你会找一个什么样的女孩?
你怎么知道的?
(生再次走进文本找依据)
师:你们找到的有关杰奎琳的动作、神态、心理活动这些文字,就是剧本中的舞台说明。
很好,孩子们已能在舞台说明的帮助下,读出杰奎琳的形象了。
(三)走进人物内心
师:要演好一个物形象,还要走进这个人物的内心。
请孩子们再读杰奎琳说的这三句话,你能品出什么?
生预设:杰奎琳的天真、可爱,迷惑了德国军官,他们慢慢地放
松了警惕。
1.生转换角色
师:假如你就是杰奎琳,我想采访一下你。
你说“和你聊天真有趣”,是真的吗?
生:不是
师:你为什么要这样说呢?
生预设:满足德国军官的虚荣心。
师:你喜欢德国军官吗?
生:不喜欢。
师:在文中能找到吗?
生预设:我讨厌德国军官。
师:你在德国军官面前能表现出来吗?
生:不能
师:你在德国军官面前把自己真实的想法藏起来了,对吧?
(生点头)
师:请孩子们再读杰奎琳的话。
生读
师:这次你们读出一个形神兼备的杰奎琳了。
2.推荐表演
现在,我们可以表演了。
请你们推荐一个女同学表演杰奎琳,再找个男同学扮演德国军官。
师(配画外音):在保护蜡烛的过程中,伯诺德夫人和杰克都以
失败告终。
蜡烛越燃越短,仿佛成了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伯诺德夫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上,她似乎感到德国军官那双恶狼般的眼睛正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
正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突然,杰奎琳打了一个懒懒的哈欠,走到德国军官的面前——
两生表演
师小结:剧本就是这样,通过对话,给我们刻画了一个天真、可爱,机智聪明的杰奎琳形象。
(板书:刻画人物形象)
四、发挥想象续写剧情
师:眼看一场灾难即将来临,就这样被杰奎琳巧妙化解了,一家人终于松了口气。
此时此刻,他们会说什么呢?请孩子们课后发挥想象,补写几句话,任选一个角色写。
括号里可以写舞台说明,即人物的神态、动作等。
(生写,师巡视指导)
师点评:孩子们写得很成功,真像一个小小的剧作家哦。
五、总结全文道明剧本
同学们,我们第一次阅读《半截蜡烛》这个剧本,大家已经了解了剧本的一般特点。
剧本就是——
(结合板书,总结剧本特点)
板书设计:半截蜡烛
读、品、演、写
剧本
对话推进情节刻画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