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顺差
何谓顺差:贸易差额(Balance of Trade)是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如一年、半年、一季、一月)
出口总值与进口总值之间的差额。
当出口总值与进口总值相等时,称为“贸易平衡”。
当出口总值大于进口总值时,出现贸易盈余,称“贸易顺差”或“出超”。
当进口总值大于出口总值时,出现贸易赤字,称“贸易逆差”或“入超”。
通常,贸易顺差以正数表示,贸易逆差以负数表示。
一国的进出口贸易收支是其国际收支中经常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影响一个国家国际收支的重要因素
一、中美贸易现状
据中国海关的统计从1979年到1992年中国对美贸易一直是逆差;1993年以后中国对美贸易一直是顺差,1993年对美顺差62.7亿美元,2005年顺差1141.7亿美元,2006年达到1442.6亿美元,2007年顺差额达到1633.3亿美元,14年增长了25倍。
而美国官方对中国的统计显示,1983年以来美国一直逆差,2005年美对中国逆差2016亿美元,2007年逆差达2562.7亿美元。
据美国商务部统计,2007年美中货物贸易3867.5亿美元,较2006年增长12.8%,其中美国对中国出口652.4亿美元,增长18.2%;自中国进口3215.1亿美元,增长11.7%,美对中国贸易逆差2562.7亿美元,增长10.2%。
美对中国出口方面,2007年美对中国出口占货物出口总额的比重由2006年的5.4%上升到5.7%,提高0.3个百分点,净增100.5亿美元,超过对日出口的626.7亿美元,中国成为美国第三大出口市场,在美前十大出口市场中,中国增速高达18.2%,仅次于德国的20.2%;美自中国进口方面,2007年美自中国进口3215.1亿美元,占美货物进口总额的比例由2006年的15.5%增至16.4%,提高0.9个百分点,超过自加拿大进口的3131.1亿美元,中国成为美国第一大进口来源地,仍保持美国第二大贸易伙伴地位,且与美第三大贸易伙伴墨西哥差距逐渐拉大。
与此同时,2007年美对中国贸易逆差达2562.7亿美元,增长10.2%,占同期美货物逆差总额的31.4%,逆差金额和占比均创历史新高
应该冷静分析中国贸易顺差产生的原因
首先在统计的口径上中美双方并不一样。
例如在2004年,中方统计的顺差是800亿美元,美方统计是1600亿美元,约相差一倍。
原因是美国在统计上采用的“原产地”原则、不包括服务贸易以及到岸价格等,这些都造成与中方统计有出入。
第二,中美贸易还有个结构性问题。
中方出口大多属较低端产品;而美方出口的多为高端产品,总量较少。
据统计,在中国进口的高科技产品总量中,美国商品只占10%左右。
有人开玩笑说:“你不能老让我们买飞机,你还得有其他东西卖给我们,你不增加出口,贸易怎么平衡呢?”
“现在美国有些人把贸易问题政治化,这样就不好了。
我曾经听到一位美国议员在演讲中说:‘你看从中国到美国的船都是满当当的,从美国到中国的船都是空荡荡的。
可见中美贸易如此不平衡,造成美国多少人失业。
’(没有10亿美元的逆差,美国就将减少2000多个岗位,中美的贸易顺差理论上将减少美国32.6万个工作岗位)我认为这不足为奇:我们卖
给你的是鞋子、玩具、衣服,必须用船运,当然是满的;你卖给我们的是软件、芯片,这不需要用船运,用飞机运就可以了。
”据中方统计,2005年,中美贸易总额达到了2116.3亿美元,其中,中国对美国的出口1629亿美元,从美国进口487.3亿美元,分别增长24.8%、9.1%和30.4%。
商务部副部长易小准就此分析,仅从数字来看,美方出现了比较大的逆差,但是只要稍加分析,就可以看出中美经贸关系实际上是互利双赢的,双方的利益分配大体是平衡的。
易小准认为,首先,国际制造业大量向中国转移,跨国公司、海外销售和项目公司的返销大量增加,导致了美国对华的贸易出现了比较大的逆差。
2005年,中国出口总额的58%来自外商投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的贸易顺差净值844亿美元,占中国贸易顺差总额的83%,如果把这一部分扣除,那么中国的贸易顺差仅为175亿美元。
易小准特别指出,美跨国公司的贸易转移,也带来了大量的贸易逆差。
如果扣除跨国公司的海外净销售和进出口,美国的逆差就会大大缩小,甚至出现顺差。
扣除跨国公司的关联贸易,美国的贸易逆差就会下降2/3,对中国的逆差则下降了30%。
如果扣除中国的加工贸易顺差,或者外商投资企业的顺差,中国对美国的顺差就会分别减少91%和73%。
此外,国际产业的转移也导致了贸易顺差的转移,东亚一些国家对美贸易顺差随着对中国投资转移到了中国。
尽管如此,中国政府为了缩小中美贸易逆差做了大量的努力。
2005年中国超过英国,成为美国第四大出口市场和对美国出口增加最快的国家。
去年,中国签订购买70架波音飞机的协议,价值近40亿美元,加上进口美国的电信产品,汽车整车和零部件、机电设备等,合同总金额将近95亿美元。
中国也一直是美国大豆、棉花的最大进口
三、中国对美国贸易顺差并不反映真实利益分配
顺差和逆差并不能充分反映国际贸易和国际经济活动中的真实利益分配格局,顺差大的国家可能处于国际分工的低端,获得的利益较少,甚至出现“贫困化增长”;还有一个原因是,中国的出口加工贸易产品出口价格很低,但是,到了欧美的一些零售市场价格却很高。
据调查,像中国的纺织产品,到了美国的超市价格就翻了4掊~5倍。
原因是被欧美的中间环节的流通企业截留,赚取很大一块利润,而中间环节这块利润中国是享受不到的。
总体看,中国出口产品的贸易附加值很高,而中国在整个附加值中所赚取的比例却很低。
以纺织品出口为例,2001年,美国取消对中国105种纺织品服装配额中的29种,2002年上半年中国对美国纺织服装出口由于数量大量增加,而造成价格下跌,跌幅达30%~50%如全棉针织类338/9S配额价2000年12月20日为美元32.69/打,平均单价约100美元/打。
配额约占出口价的三分之一。
2000年中国338/9S类别有1879000打,该项配额收入(租金)约为6142万美元。
中国当年只要出口2亿美元的服装,就可得到6千多万美元的净收入。
而到2005年该项配额取消时,按照中国目前出口服装行业平均利润,约需出口20亿美元以上服装,才能创造6千多万美元的利润。
同样,347/8类别也需出口上十倍的增长,才能抵消配额收入的损失。
2005年,纺织品配额全部取消,中国获得利益低于配额时代。
因为中国大规模的扩大纺织品服装出口所得利润首先要弥补上10亿美元配额租金收入的损失。
美国出于国内政治因素,会使用“特保条款”和反倾销措施来限制中国纺织品服装进口的激增。
假使中国达到所需的约300亿美元的对美纺织服装出口,中国也为此付出巨大的资源,非凡是能源,水资源和环境污染的代价。
同时,中国还要面对美国国内代表纺织业利益集团的政治势力和国际上纺织服装出口国联盟的反对。
出口总量增长,而收益没增长或跟不上出口总量的增长,中国的利润就这样转移到了美国!
三、探求中美贸易摩擦最佳解决途径
1.利用多边机制解决贸易摩擦
解决与其他国家的国际贸易争端我们应熟悉和适应及其他国际贸易规则,在实战中积极利用世贸组织多边机制维护自身权益,避免和应对各种可能的指控,并在贸易摩擦中处于有利位置,学会运用争端解决机制。
国人应当加快熟悉规则的步伐,特别是要熟练掌握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制规则,为抑制贸易战,打赢贸易战做好准备。
2.建立完善的预警机制解决贸易摩擦
有效的反倾销预警机制包括三个部分:市场预警,政策预警和政企沟通一个完善的预警机制,需要加强三个主体的作用一个是政府,政府有关部门要跟踪一些产品的进出口贸易,尤其是进口与出口激增,进口与出口价格急速变化的产品驻国外新闻记者也应具备极强的意识,及时跟踪和报导国外反倾销或限制进口的动向性信息,特别是对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国的一切限制进口措施要进行详细报道。
二是建立对政府有影响力的全国性行业协会组织,以发挥其协调,谈判和行业约束及服务的功能行业协会,积极主动地应对,指导、协调涉案国内参与应诉,力争取得对我有利的结果。
三是国内企业不但要学会规则解决国际贸易摩擦,更要学会如何避免摩擦。
我国应借鉴国外成熟的贸易救济机制,进一步完善我国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及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法规,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贸易救济体系,健全应对贸易摩擦的快速反应机制
3.加快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减少贸易摩擦
我国目前被指控倾销的产品大多是科技含量较低的产品,本身很容易被替代。
事实证明,技术层次高,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不容易被反倾销,从而减少与其他国家之间在技术贸易等方面的摩擦。
因此,无论是为了获得稳定的市场份额,还是提高经济效益,企业都应从提高产品档次,形成产品的个性化竞争优势入手,打造产品国际品牌只有让产品本身具有一种价值感,才能提高消费者对产品的忠诚度,这样一方面避免了反倾销,另一方面又形成稳定的顾客群从企业长期的趋势看,塑造品牌形象,提升中国产品在世界消费市场的信誉,走品牌竞争的策略才是出路。
为此,政府一方面要通过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鼓励企业创新,并尽可能给企业更多途径降低维权的成本;另一方面要引导企业创造条件到国外申请专利,这样不仅可以在国外市场获得创新所带来的利润,降低出口中知识产权问题带来的风险,还可以应对来自其他国家同类产品的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