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备课的组织与策略
关注学生 关注效益
关注创新
二、有效备课的策略
1.明确目标
知识与技能 “一课三学” 过程与方法 学 情感态度价值观 科 素养
调查问卷:
我知道自己每堂课的学习目标( A、完全不符合 B、多数不符合 C、不确定 D、多数符合 E、完全符合 量表值:3.96 )
化学教学目标的制定
整合的化学教学目标的制定
陈述的目标: 1.使学生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仪器装 置和方法。 2.通过研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提高学生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网上收集的一份《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 法》教案
教学过程: 1. 写出已经学过的可以得到二氧化碳气体的化 学方程式——回忆 2.实验室制取气体要考虑的问题——理解 3.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理解(教师演示,学 生看,听) 4.测评——能否用燃着的火柴验证产生的气体 是二氧化碳 5.课堂小结:实验室制气体的一般方法——辨 认(教师讲、学生听)
需要考虑的因素: 学生、学校条件、教学内容
重要性程度较大的教学内容,应使用较多 的教学时间,采用学习自主层度较大、较 高认知水平的教学方式!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九年级化学》 “探究”栏目探究活动水平统计
水平 1 0
水平 2
水平 3
水平 4
水平 5 0
16(80%) 3(15%) 1(5%)
网上收集的一份《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 法》教案
②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①激发探究兴趣,培养探究意识 ②体存在哪些问题?应该如何调整?
样例: ①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能区分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
②通过实验比较铁、铝、铜等常见金属的导热性、延展 性和导电性;
③通过实验探究常见金属于氧气、稀酸、其他金属的盐 溶液的化学反应,认识金属的主要化学性质,经历比较 完整的实验探究过程,增强对科学探究的理解,体会小 组合作学习的意义和快乐。
2.设计教学
构思教学方式 构思教学流程 构思教学小结
我们应该注重哪些学习方式
科学探究
实验 资料 收集
?
观察
调查
阅读
讨论
调查问卷:
在解决学习上的疑难问题时,发挥作用最大的 是( ) A.老师的解答 B.与同学的讨论 C. 自己的冥思苦想 D.家长或其他相关人的指点 31.48% 36.42% 21.30% 10.80%
统筹的化学教学目标的制定
⑴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发展是一个持续进步的过 程。 ⑵学生的化学学习是一个由简到繁、由具体到 抽象,有宏观到微观不断深化的过程。
⑶化学科学有其自身的特殊的认识过程。
统筹的化学教学目标的制定
样例分析:酸(9年级) 认识酸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知道酸碱的腐蚀性 初步学会常见酸碱溶液的稀释方法 了解酸碱指示剂和pH试纸检验酸碱的方法 知道酸碱性对人体健康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有效备课的组织与策略
一、什么是有效备课 二、有效备课的策略 三、有效备课的方法
案例分析
溶液的复习课(二)
教学流程: 1.教师讲解,学生填写“回顾基础知识”中的空白,教师多媒体配合 ; 完成“知识能力训练1” 12分 钟 2.学生先分别完成“知识能力训练2”中计算,三名学生上讲台配制溶液, 其余学生观察,评价实验操作 ;讨论完成“知识能力训练2”反思
统筹的化学教学目标的制定
在初中阶段学生应该认识酸的哪些性质? 如何从微观角度认识酸?
统筹的化学教学目标的制定
样例分析:酸
1、认识各种具体的酸及其性质(二氧化碳的性质、锌、 铁与酸的反应,积累实验事实。要求是知道) 2、认识作为类概念的酸及其性质(常见的酸和碱,具 体到抽象,酸能与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等类物质的 反应。第2级要求) 3、对酸的概念的初步定量认识(常见的酸和碱,酸性 强弱—pH试纸,酸性强弱定量的认识。知道) 4、从微粒观视角认识酸的微观本质(常见的酸和碱。 知道,H+)
关于科学探究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 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 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
探究活动的水平层次
提出问题 水平 1 水平 2 水平 3 水平 4 水平 5 教师 教师 教师 教师 学生 形成假设 教师 教师 教师 学生 学生 制订方案 教师 教师 学生 学生 学生 收集证据 教师 学生 学生 学生 学生 得出结论 学生 学生 学生 学生 学生
统筹的化学教学目标制定
整合的化学教学目标的制定
样例: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课时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能区分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 ②通过实验比较铁、铝、铜等常见金属的导热性、延展性和导电性 ③通过实验探究金属的主要化学性质 ⑵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掌握科学探究方法
⑶情感、态度、价值观
• 初中教材:实验、探究、实验活动 • 高中教材:实验、科学探究
实验(演示实验)
水平层次:1
水平层次:1
探究(科学探究) 水平层次: 2
水平层次: 3
探究内容止于装置的探讨 制取实验以实验活动形式出现
探究、讨论之后 总结性指导
课标要求: 实验探究活动应尽可能鼓励学生主动完成; 综合性较强的探究活动要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共同协作完成
12分钟
3.学生先独立做“知识能力训练3”,全班交流 钟 5分
4.学生先独立做“知识能力训练4”(问题较多),全班交流,教师讲解; 多媒体给出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步骤、仪器 10分钟 5.学生做课堂练习 6分钟
问题讨论: • 备课是否有效? • 问题出在哪?
备课、教学是否一致 目标是否恰当 目标、教学、测试是否一致
一、什么是有效备课
在一定的教学投入里,形成有个性、有 亮点、有创意、有拓展的教学设计 ( 时间 精力 努力 物质)
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什么值得学 生学习? 如何计划和进行教学才能提供学生在高 层次上进行学习? 如何选择或设计试题才能提供学生的学 习情况的准确信息? 如何确保目标、教学和测评彼此一致?
有效备课的标准
教学设计 • 是否与课堂表现相一致 • 是否与学生的需求相吻合 • 是否与教学实际相结合 • 是否关注所有教学对象 • 是否关心教学效益 • 是否注重教学实践 • 是否注意教学反思
关注点
• • • • • • • 课标的理解 教材的把握与使用 教学内容的选择 目标的确定 学生真实的起点 教学效益 教师在教学中自身的优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