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安徽省中医药现状的分析

对安徽省中医药现状的分析

3对安徽省中医药现状的分析自从20世纪80年代初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提出来SWOT这种分析方法后,SWOT分析法便在各行业中流行起来,事实证明,该方法在分析一个企业或一个机构面临的环境以及自身的优劣势时确实有独到的优势,下面试用SWOT分析法这个工具来分析安徽省的中医药事业,并对其的未来发展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3.1Strengths——优势古老的徽州大地——安徽,物华天宝,山川隽永,人杰地灵,有着丰厚的中医药文化底蕴,历史上安徽在中医药界享有盛誉,有着非常大的成就,直到今天,安徽省在全国各省份中,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还处于前列,因此,有着独特的发展中医药事业的优势。

具体表现在:3.1.1良好的中医基础安徽省的中医药事业在历史上一直走在前列,诞生了一代名医——华佗,华佗在外科手术上有了里程碑式的创造,对麻醉的研究也是颇有心得。

遗憾的是,华佗毕生的研究成果没能很好的继承下来,尽管如此,华佗的故里——亳州,却因为他的存在,而在民间有很好的中医药基础。

除了华佗外,安徽历史上还诞生了许多颇有影响力的名医,如徐春圃,汪机等医学大师,明代的汪机,他是新安医学的杰出代表,其一生著述颇丰,共著有医书13种,现有8种,后人称之《汪氏医书八种》,其代表作《石山医话》铸就了滋补培源派基础,堪称中医脾胃学派的里程碑式著作;徐春圃编纂的《古今医统大全》100卷,被誉为中医界十大全书之一,被全国中医界誉为“医宗之孔孟,方书之六经”,明隆庆二年(公元1563年)徐春圃在北京发起组织了我国第一个民间学术团体“一体堂宅人医会”,据初步考证,此亦是世界最早的民间学术团体;古老的徽州大地卓然成医者近千人,撰集编著医籍约729种,如此众多的医家群体和大量的医籍在中国任何一个地域均属罕见。

堪称医学“首富”,故得到了“新安医学”的美誉。

人们只要谈起安徽省的中医药就会想到“南新安,北华佗”这句话。

3.1.2比较好的人才储备安徽省有安徽中医学院、安徽医科大学、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皖南医学院等高校,这些学校为中医药的研究、教育、临床培养了大批人才。

由于有肥沃的土壤,安徽省有许多国家级和省级名、老中医,他们有许多是该领域的专家或者学科带头人,对于该学科的继承和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师资力量,同时,凭借他们在业界的影响力,在向国家争取资源时也很有优势。

另外,由于安徽省历史上在医学领域人才比较多,他们的继承者也很多,因此,安徽民间有很多中医,他们治疗病人有自己独特的技巧,甚至许多人手里还掌握着一些疗效显著的名方、偏方。

3.1.3比较好的中药生产基础安徽省北部平原,中部丘陵、南部山区的地理条件和气候特征使安徽省具备了得天独厚的中药种植环境,仅录入《安徽中药志》第3卷的可作药物的品种就有3482种(其中药用植物2861种,药用动物529种,药用矿物92种),而且也有许多名贵中药材,如祈蛇、祁术、杜仲、金银花等。

安徽省亳州市中医药产业年产中药饮片20万吨,约占全国中药饮片产量的四分之一;中药材出口贸易额位居全国第三。

目前,亳州市正在积极推进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和标准化生产,努力提高中药材和中药饮片质量,打造“亳州中药饮片”知名品牌。

除此之外,安徽还有一些特色中药,如祁门县治疗蛇伤的药物,祁门县作为新安医学的故里,于1965年9月就创建了蛇伤研究所,该所是集蛇伤研究,治疗和蛇类养殖为一体的科研事业机构,该所独立研究的成果“祁门蛇药”曾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和卫生部医药科技成果奖等荣誉称号。

当然,国家的某些政策也是安徽省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有利条件,比如,科技部专门在国家973计划中安排了中医基础理论研究项目,也将中医药作为重大项目列入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人大常委会已决定让国家中医局负责起草《传统医药法》;国务院将中医研究院更名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同志亲自牵头组建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办公室。

国家对中医药事业的支持将为安徽省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清除很多障碍。

3.1.4中药的贸易影响大3.2Weaknesses——劣势3.2.1中医医疗保健服务能力比较低由于历史、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的差异,中医学未能充分吸收近代科学的成果而始终保持着具有自身特点的发展方式,相对于现代医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普及水平的快速提高显得发展比较缓慢,还不能很好满足现代生活条件下不断增长的社会需求。

中医药还未能进入医药保健主流市场,其医疗价值和市场潜力亟待挖掘。

3.2.2中药企业规模小安徽虽然有亳州这样的全国最大的中医药市场,但中医药企业的发展非常不好,全国50强中医药企业中安徽没有一家,这充分反映了安徽中医药企业的尴尬局面。

究其原因,主要是安徽省中医药现代产业基础还是不强,缺乏优质高效的产品,研发和创新能力薄弱。

中药农业刚刚起步,中药产业链尚有待完善,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与合理利用及相关生态环境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中药工业生产工艺和工程化技术落后,生产效率和综合利用能力相对低下,缺乏标准化的专用制药工业装备;中药商业流通方式亟待改造。

亳州中药市场以原料为主和依赖老品种的局面没有明显改观,导致的一个非常不合理的现象是:虽然亳州的中医药市场流通量非常大,但是并没有为当地带来很好的效益,因为出售的药品以原材料居多,附加值太低,没有利润空间。

亳州的中药市场扮演了一个“为他人做嫁衣裳”的不理想的角色。

3.2.3安徽中医药现代科学基础薄弱中医以整体、动态和辨证的思维方式认识生命与疾病的复杂现象,但用传统概念表达的中医药理论的科学内涵难以被现代社会普遍理解和接受;复方中药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理等现代研究一直没有突破;适合自身特点的研究、评价方法和标准规范体系尚未建立,适应时代要求的自主创新体系尚未形成,制约了安徽中医药现代化进程。

而且,现在又有许多外省市甚至外国的人来安徽学习安徽的一些优势技术,比如中药的炮制,针灸的技巧。

学成后回去自己投入大量资金研发,寻求新的突破,而安徽因为资金的欠缺,水平处于停滞不前甚至倒退的状态,长此以往,安徽的优势将丧失殆尽。

3.2.4传统中医生收入低传统中医纯粹用望闻问切等方法来治疗病人,这导致中医收入太少,因为收入不理想,许多中医就改行做西医,或者干脆中医院也像西医院一样花大力气投资现代化的仪器设备,靠化验检查来支撑其生存,从而弱化了医生“望闻问切”的作用,成为德国波科特教授所说的“假中医”。

中医院大量引进“高级”仪器设备的做法,不仅加重了患者负担,而且对于中医的发展没有丝毫益处,实质上它使中医丧失了临床诊疗的机会,使中医越来越跟不上时代。

3.2.5人才结构不合理中医药人才成才相对较晚,因为前些年中医药的发展不是很好,所以到现在出现的一种情况是:老一辈人才均已经过了创造性研究的最佳年龄,而新一代的中医药人才还未真正成熟,这导致中医药人才队伍缺乏层次结构,构不成梯队。

这种人才上的缺陷阻碍了中医药的继承和发展。

3.3Opportunities——机会3.3.1中医交流环境的变化随着科技的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整个社会的联系大大加强了,故有人把整个世界比喻成“地球村”,在这个如此狭小的世界里,我们的中医交流便捷性大大加强,除了可以在国内交流外,还可以跟欧洲、美洲、非洲国家交流,别人有了新的研究成果后,我们几乎可以在同时了解到,并利用其研究成果来辅助我们的研究。

真理愈辩愈明,当大家对同一个问题有了相背的观点或者相异的观点后,大家可以通过语音或视频“面对面”地交流,这充分反映了技术的发展使交流的环境变得更快捷、更直接、更方便、更有效。

3.3.2安徽经济的持续发展这些年来,安徽虽然在全国的省份里经济发展水平并不处于前列,但也在发展,而且发展速度还非常快,我在合肥呆的四年亲历了合肥的高速发展。

安徽省经济的发展必然会给中医药事业带来发展的契机,首先,民众有了更大的经济实力投资于健康、保健;其次,政府财政收入的增加也必然会增加对中医药事业的投入。

而且我认为,只要省委、省人大、省政府对中医药事业引起足够的重视,对中医药事业的投入增长的比率会超过经济增长的比率。

3.3.3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对健康需求的要求必然会增加。

而在这一方面,中医显然更合大家的胃口,因为中医讲究“治未病”,重保健的理念,会给大家提供更好的健康思路,大家会花更多的精力和金钱在预防上,提高自己的体质,避免受疾病的困扰。

而且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追求环保、追求自然的意识会不断上升,中医药几乎纯天然的药物来源以及天人合一的治疗思路会更容易得到大家的欢迎,也更符合社会进步的需要。

3.3.4现代科学的发展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为中医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尤其是生命科学,免疫学的发展,能让大家更加了解中医药,使大家对于中药的培育、炮制提供更合理,更有效率的方法。

同时也为中医药去除了一些因为所处时代的原因而导致的中医药的某些错误。

3.4Threats——威胁3.4.1心态上的不自信近代中国屈辱的历史使不少国人失去了民族自信心,否定文言文,否定儒释道诸子百家。

我们不能说我们一切都好,但绝不能自轻自贱,全盘否定自己文化。

我们的宫商角徵羽五音记谱法与西方的五线谱水平相当甚至略高一筹,但无人教授,适于养生的古琴古筝也极少有人传承,我们的养生体育如五禽戏、八段锦、太极拳并未纳入正规教学。

中国哲学不同于西方哲学,但也不亚于西方哲学,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主要载体,它并不落后于西医药,而且代表未来医学发展的方向。

二十世纪初叶,西医药尚没有发展起来,水平比较低,然而,不少人根本尚未弄清什么是中医,就开始否定中医。

余云岫则更提出《废止旧医案》要彻底消灭中医。

1914年,教育总长汪大燮提出:“余决议今后废除中医,不用中药【3】”,1929年旧政府卫生部还正式通过了《废止旧医以扫除医事卫生之障碍案》,国人心态上的不自信严重威胁着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3.4.2外来文化的冲击近代西方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它的一切东西都披上了闪闪发光的外衣,许多人都以向西方看齐为荣,西方的文化也以极强的攻势向全世界扩散。

在我们国家,西学东渐使中国渐趋西化。

我们不少人把别人家的“牌位”搬到了自己家庙。

埃及是世界文明古国,然而,今天的埃及人奉行的是阿拉伯文化,早已不是建金字塔的埃及人的文化了,犹太人的国家早已灭亡2000多年,但其文化传承至今,所以又复国,建立以色列。

中医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若不对其继承发展,恐怕将蹈埃及的覆辙。

因此,我们在面对外来文化时,要有选择的去学习,不要因为别人的文明而放弃了自己的文明。

3.4.3教育上的欠缺3.4.3.1中医学高学历教育:四川省刘晓峰副省长明确指出,“很多中医药大学的学生,不愿意背‘汤头’、读经典,毕业后开处方有错别字,诊病依靠现代检测手段,而对中医传统的望、闻、问、切没有真正掌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