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的法律体系中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的区别

我国的法律体系中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的区别

2、从形式上看,2000年7月1日《立法法》实施以后,规章都必须以令的形式发布,因此凡是 以令的形式发布的,就是规章;一般规范性文件则不以令的形式发布,往往以通知、函等形式下发。
3
4
论规范性文件的法律地位及合法性审查
根据现代法制国家的权力制衡理论,行政机关属法律实施部门,专事法律执行,但由于现代社会 中行政管理事务日益复杂化的趋势,使得立法机构的立法速度和质量往往不能满足行政管理的需要。
这里,规章与一般规范性文件的主要区别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从内容上看,凡是法律、法规规定以规章形式规定的事项,应当制定规章,比如,设定行政处 罚,岀台法律、法规的配套制度,均属于规章。至于一般规范性文件,主要用于部署工作,通知特定事项、
说明具体问题。此外行政管理的重大制度也应当制定规章。继岀台了三个部门规章。
那么,什么是规范性文件,其法律地位如何等,在学界长期存有争议。本文将通过对规范性文件 的法律地位和合法性审查等问题的探究,使读者能对其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一、规范性文件的内涵与甄别
实践中,对规范性文件一词的称谓,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的规范性文件是指包括法律、法规、规章等立法性文件和除此以外由国家机关和法律法规授 权组织等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非立法性文件的总称;
“规章”是指有规章制定权的行政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制定,并以法定方式对外公布,具有普遍 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
从广义上讲,规章也是一种规范性文件,但是它不同于我们所讲的一般规范性文件。“一般规范 性文件”指的是法律、法规和规章以外的规范性文件,我们在日常工作中所使用的“规范性文件”,实际 上讲的就是“一般规范性文件",或者称为狭义的规范性文件。
除上述机关外,无立法权限的行政机关制定行政措施或虽有立法权,但未遵循立法程序制定行政 措施的,一般视为制定规范性文件的行为。
因此,是否享有立法权以及遵循立法程序是区分制定立法性文件和非立法性文件(规范性文件) 的关键。
(二)规范性文件与政策性文件的区别
规范性文件与政策性文件均不属于我国法律的范畴。
规范性文件是行政机关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除行政法规和规章外的文件总称;
(三)规范性文件与其他行政管理类公文的区别
实践中,规范性文件和其他行政管理类公文在形式载体上并无不同,两者均被编以文号,冠以发 文机关名称,并都被形象地称为“红头文件”,故常被混为一谈。但事实上,两者存在巨大的差别,如不 注意甄别,将导致行政效率的降低。
根据行政行为是否可以反复适用、调整对象是否特定,可将行政行为区分为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 行政行为。
立法机构常授予行政管理部门一定的行政立法权,以期对一些社会新生现象予以先期规制。
我国在当代的法制化进程中,为缓解行政立法滞后于行政管理需要的矛盾,也移植了授权立法的 做法,授予层级较高的行政机关一定的行政立法权。但问题是,在我国市、县两级的基层行政组织实际上 承担了大部分违法行为的查处,相比上级行政机关来说,更容易遭遇“无法可循”的困窘局面。为解决上 位法缺失带来的“法律真空”问题,基层行政组织往往用制定“规范性文件”的方式,来填补上位法的缺 位。
“法律”通常可以简称“法”。比如,称全国人大制定某部法律为“立法”。但“法规”则以其 不同的形式,分别称为“行政规章”,或称为“地方法规”,而一般不能简称为“法”,因而将制定行政 规章或地方性法规笼统地称为“立法”是不准确的。
1、法律有广义、狭义两种理解。
广义上讲,法律泛指一切规范性文件;
狭义上讲,仅指全国人大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在与法规等一起谈时,“法律”是指狭义上的法律。
我国的法律体系中
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的区别
“法律”和“法规”是两个概念,二者的立法权限和法律效力不同,不可混淆。
“法律”,是专指由全国人大制定,由国家主席签署的规范性文件,其法律效力仅次于宪法,一 般均以“法”字配称,如《刑法》、《民法》、《婚姻法》、《公民岀入境管理法》等。
“法规”是效力低于宪法和法律的规范性文件。“法规”主要有如下三种形式:
2、法规,在法律体系中,主要指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法规及经济特区法规等。法 规即指国务院、地方人大、民族自治机关和经济特区人大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3、 规章是行政性法律规范文件,主要指国务院组成部门及省、自治区、直辖市、省会人民政府, 在它们的职权范围内,为具体行政管理事项而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规范性文件从属于抽象行政行为,其制定需遵循较为严格和复杂的程序,以《江苏省规范性文件 制定和备案规定》为例,规范性文件制定一般须经历公布制定主体、立项审查或编制年度计划、听证、法 制审核、集体审议决定和备案等程序。
政策性文件则是由国家领导机关为达到奋斗目标制定的、一定时期内应完成的任务和所遵循的行 动原则的文件。
两者区别主要在于:
规范性文件在制定方式上,一般采取了法律章节条款的体例,具有严密的逻辑结构,满足一定条 件的规范性文件可作为行政管理的依据。
政策性文件在内容上大多比较原则,一般不具有法的严格条文的形式,因不是立法行为,故其不 具有普遍的约束力,实践中,一般还需要转化为法律来对外实施。
狭义的规范性文件仅指行政机关制定的,具有普遍适用效力的,非立法性文件。
本文所探究的是指狭义层面上的规范性文件。
(一)规范性文件与立法性文件的区别
在我国,享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有:全国人大;国务院及下属部委;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 大和政府;省会、经济特区的人大和政府;民族自治州的人大和政府。
上述享有立法权的机关为执行上位法的规定事项或履行管理职责需要制定具体措施,且遵循相关 立法程序的,视为制定法律的行为;
一是由国务院及其所属部门根据宪法和法律规定而制定的行政法规,也称行政规章;
二是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大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制定的地方性法规;
三是省会的人大制定的地方性法规(须报省、自治区人大批准)。
“法规”一般用“条例”、“规定”、“规则”、“办法”称谓,如《征兵工作条例》、《中外 合资经营企业劳动管理规定》、《城市生活无着落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