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精品】森林培育

【精品】森林培育

地位指数:即该树种在一定基准年龄时的优势木平均高或几株最高树木的平均高
造林地种类:一。

荒山荒地;二。

迹地;三。

农耕地、四旁地及撩荒地;四.已局部更新的迹地、次生林地及林冠下造林地.1.荒山:是指没有生长过森林的宜林地或曾经生长过森林,但已经失去森林土壤的特征的立地1)荒山草坡:这类立地造林施工比较容易,一般不妨碍种植点配置,因而可以均匀配置造林,但养分条件比较差.2)荒山灌木坡:造林地上的灌木盖度〉50%。

这类立地的造林施工不易,但立地的养分条件较好。

3)荒山竹丛地:丛生竹的盖度〉30%.造林施工最难,要不断清除盘根错节的地下茎。

2。

荒地:平坦但不利于农业生产的土地或废弃地。

主要包括沼泽、滩涂、沙地、盐碱滩地等。

主要特点是施工容易,但林木成活困难。

1采伐迹地:指森林采伐以后的造林地.采伐迹地是一类特别理想的造林地,主要原因是林木采伐后,造林地还没有完全失去有森林存在的一些有益的特征,如造林地水分充足、湿度大、土壤湿润、多孔性强、杂草和灌木没有侵入等。

特别是新采伐迹地更是如此.不过,如果采伐后,长时期不进行造林,造林地就会变成老采伐迹地.这样造林地一些优良的特征就会失去,有大量的先锋类的草本植物或灌木入侵,造林施工变得困难。

如果时间拖得更长,就会变成宜林荒山草地或荒山灌丛地。

2火烧迹地:指人为或天然火灾后形成的造林地许多研究表明,火烧迹地对新植苗木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主要原因是火烧使速效养分有比较明显的提高,也减少了病虫害的发生和杂草、灌木的竞争.需要指出的是,如果火烧迹地造林工作不及时进行,迹地有变成荒山草坡或灌木坡的危险,这样就增加了造林施工的难度。

因此,在迹地后,应及时造林.农耕地:用于营造农田防护林及林粮间作的造林地种类。

条件较好,但犁底层坚实,要深耕及大穴栽植。

四旁地
路旁、水旁、村旁和宅旁。

农村地区条件较好,城镇差异较大。

撩荒地:停止农业利用一定时期的土地。

土壤瘠薄,与荒山荒地的性质类似.主导因子在环境因子中,对植物生长发育起限制性、决定性作用的因子。

确定主导因子方法方法之一:逐个分析环境因子对植物所必需的生活因子的影响程度,对生活因子影响大的,就是主导因子。

例如,海拔2000m大地形,高海拔的山顶与低海拔的坡脚在热量方面相差很大,会引起树种选择方面的差异,因而是一个主导因子.方法之二:分析环境因子中的极端因子,也就是对植物生存或生长起限制性作用的因子,这样的限制性因子就是主导因子。

如盐碱的含量就是一个限制性的因子,因为高盐碱含量限制许多植物的生长。

适地适树的途径与方法:1途径:选择和改造1)选择的途径①选树适地:是指在确定造林地以后,选择合适的树种进行造林。

这是最普遍和最多的途径。

②选地适树:是指确定了造林树种,寻找与之相适应的造林地。

一般情况下是新树木种的引进所采取的方法。

2)改造的途径①改树适地:是指在树木与立地不相适应的情况下,通过选种、引种驯化、育种等手段改变树种的某些特性使之能够相适.②改地适树:就是通过整地、施肥、灌溉、树种混交、土壤管理等措施改变造林地的生长环境,使之适合于原来不大适应的树种生长。

主要的技术措施包括:整地、施肥、灌水(排水)等.2适地适树的研究方法1)单因子对比法在其它各项立地因子相同或相近的情况下,以某单个因子影响林木生长状况的对比方法.利用这种方法,可以清楚地把最影响林木生长或限制林木生长的单个因子找出来。

2)分立地类型对比方法分立地类型是首先划分立地条件类型,然后对不同立地条件下生长的林木进行比较和分析,以此确定树木是否适合立地。

3)多因子逐步回归的分析方法。

如前所述,主要是把立地因子数量化后与林木生长建立起来数学模型,用于生长预测和适地适树判断。

树种选
择的原则1经济学2生态学3林学4适地适树5造林目的1对于用材林来说,木材产量和价值是树种选择的最客观的指标.2包括繁殖材料来源、繁殖的难易程度、组成森林的格局与经营技术等。

3首先,立地的温度、湿度、光照、肥沃等状况是否能够满足树种的生态要求。

第二,生物多样性保护是森林培育的重要任务,而造林树种的选择是执行这一任务的基础与关键,树种的选择必须坚持多样性原则。

第三,树种选择应考虑形成生物群落中树种之间的相互关系.第四,树种选择作为大规模的遗传材料的选择.4适地适树是林业工作者应该遵循的第一原则.五大林种要求:用材林树种的总体要求:“速生、丰产、优质、稳定”经济林对树种的要求是“丰产、优质、早实、稳定”防护林:1)抗风力强、枝繁叶茂:2)树体高大、寿命长、生长稳定;3)根系具深根性,侧根相对不发达;4)经济价值高。

能源林对树种选择的要求:1)生长迅速,生物产量高,能量高2)具有萌蘖更新的能3)适应性强。

造林密度的作用规律:一。

造林密度对苗木成活的作用二.造林密度在郁闭成林过程中的作用三.造林密度对林木生长的作用四.密度对干形材质的影响。

人工林和混交林特点:1.
在林产品的数量和质量的方面一般来讲,由于空间利用上和树种间相互促进作用,混交林的生长量高于纯林。

2。

资源利用方面3.林分稳定性方面1)混交林的抗病虫害的能力提高2)混交林抗风、霜、雪的能力高,3)防火能力方面,混交林的优势也较明显,4。

生物多样性方面5。

森林综合效益的发挥1)混交林由于林冠层厚,群体结构复杂。

2)改善立地条件的作用明显。

3)混交林结构复杂、层次分明,6。

造林、营林方面1)造林成功的可能性2)造林、营林方面的难易混交类型1.混交林中的树种分类1)主要树种:2)伴生树种:其主要作用是辅佐、护土、改土作用3)灌木树种2.树种的混交类型混交林种间关系技术调节营造和培育混交林的关键,在于正确地处理好不同树种的种间关系,使主要树种尽可能多受益、少受害。

因此,在整个育林过程中,每项技术措施都应围绕兴利避害这个中心。

整地的作用;改善立地条件1。

改善小气候2。

对土壤水分的影响3.对土壤养分的作用4。

对气体的影响二.保持水土1。

生物措施2。

工程措施三.便于造林施工,提高造林质量四.提高造林成活率,促进幼林的生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