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野生与栽培白头翁药用部位解剖结构和皂苷组织化学定位

野生与栽培白头翁药用部位解剖结构和皂苷组织化学定位


与分泌道的数量及大小是决定白头翁皂苷物质含量高低的主要因子。因此 , 分泌腔与分泌道大小和数量的 多 寡可 以 作 为 判 断 所 选 育 的 白 头翁 品 种 是 否 优 良 的 结 构 性 指标 。
关键词 : 白头翁 ; 主根 ; 分泌腔和分泌道 ; 皂苷 ; 组织化学定位
中图分类号 : Q944 . 68
根的横切面中心: 野生白头翁为一条又宽又 长的分泌道所占据 ( 图版Ⅰ: 1) ; 栽培白头翁则 由初生木质部和次生木质部占据 ( 图版Ⅰ: 2)。
木栓层 : 野生白头翁由 10~ 15 层细胞组成 , 细胞长方形作切向延长, 外有棕黄色的栓皮脱 落, 木栓形成层明显, 由一层小细胞构成, 构成 木栓层的细胞有两种, 一种长方形切向延伸, 另 一种近方形 ( 图版Ⅰ: 3) ; 栽培白头翁木栓比野 生白头翁发达 , 约 由 28 ~ 30 层 细 胞构 成 ( 图 版 Ⅰ: 4)。
木质部: 均由导管、管胞、木纤维和木薄壁 细胞组成。在栽培白头翁根中的木质部内, 许多 导管的管腔内含有侵填体 ( 图版Ⅰ: 6) , 维管射 线较宽 ( 图版 Ⅰ : 10 ) ; 而野 生 白头 翁 导管 的 管 腔内 未 见 侵 填 体 的 存 在 , 维 管 射 线 较 窄 ( 图 版 Ⅰ: 9) , 且维管射线局部区域的细胞破裂形成较
栓内 层 : 野 生白 头 翁由 8~ 10 层细 胞 构成 ; 栽培白头翁较狭 窄 , 约 6~8 层细 胞 构成 ; 两 者 的栓内层中均有分泌腔和分泌道的分布, 但野生 的较栽培的含量丰富。
次生韧皮部: 野生与栽培白头翁比较, 韧皮 纤维存在的状态明显不同, 在野生白头翁的根中 韧皮部纤维散在, 偶见多个聚集在一起, 但绝不 呈环存在 ( 图版Ⅰ: 3) , 栽培白头翁根中的韧皮 纤维呈环状形式存在或多个聚集在一起, 偶见散 在 ( 图版Ⅰ: 5) ; 次生韧皮部中均有分泌腔和分 泌道的分布, 同样表现为野生的较栽培的含量丰 富 ( 图版Ⅰ: 8) , 但次生韧皮部厚度却基本相同 (图版Ⅰ: 7) 。
近年来, 对白头翁的需求量逐年增加, 通过 对野生白头翁与栽培白头翁药用部位进行同步的 解剖学比较研究, 旨在为白头翁药材的开发利用 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野生白头翁于 2005 年 4 月采自安徽大别山 , 栽 培白
头翁 2005 年 4 月采自安徽科技学院药用植物园。皂 苷测 定所用材料无论是野生还是 栽培白 头翁均 为 3 年生同 一 部位 ( 切去主根顶 端 0 . 5 cm 后 , 截取 0. 4 cm 小 段 ) ; 解 剖结构比较中所用材料为 2 年 生 ( 用于 根的中 心部位 比 较) 和 3 年生 (其它部位的比较) 。样品均保存在安徽科 技 学 院园 林 植 物 标 本 室 。 1.2 方法 1 . 2 . 1 总皂苷含量测定 供试样品溶液制备 : 将野 生和 栽培白头翁的主根取出 , 立 即用自 来水冲 洗干净 , 置 于 50℃烘箱中 进行 干 燥 , 粉碎 成 60 目 粗 粉。 分别 取 1 . 0 g 加入 95% 乙醇 10 mL, 热回流提 取 3 h , 过滤浓 缩后 , 置 于 50 mL 容量瓶中 , 加 95% 乙醇置 刻度 , 过 滤离 心 , 配 制为 11 gg/L 药材的供试样品溶液 ; 标准品 (安徽中药学院 提供) 溶液配置 ( 略) 。利用 紫外 分光 光度 仪 ( UV-160A 型日本岛津 ) 分别测定野生 和栽培 白头翁 皂苷含 量 ( 重 复 3 次 , 取均值 ) 。以甲醇溶液作为空白对照 , 将标准品 及供试品 溶液置于 200 nm~400 nm 波长范围内 扫描 , 结 果均发现在 205 nm 处有最大吸收峰。同 时用标准品 溶液 的吸收度为纵坐标 , 浓度 为横 坐标 , 绘 制标 准曲 线 , 得 回归方程 : y = 260 .23x - 10 . 583 , R2 = 0 . 9990。 1.2.2 皂苷组织化学定位 利用野生白头翁新鲜主根 (根茎后部) 直接切片 , 切片后用 5% 香草醛、冰醋酸溶液 和高氯酸混合试剂显色 (刘世彪等 , 2005; 乔琦等 , 2004)。 1 . 2 . 3 显微结构比较 将野生和栽培白头翁采 回 , 分别 取其主根 , 用自来水浸 泡 24 h , 再用 自来水 冲洗 去掉 泥 土 , 切去主根顶端 (0 . 5 cm 长 ) 后 , 同时 截取 0 . 4 cm 长 度的小段 , 投入 FAA 液中 进行固定 , 梯度乙 醇脱水 , 石 蜡切片 法 制 片 , 番 红 固 绿 双 重 染 色 , 切 片 厚 度 12 μm, 数码显微镜下观察照相。观察数据均为 15 个视野所测数 据 的 平均 值 。
2 结果与分析
2.1 野生与栽培白头翁主根皂苷含量比较 根据回归方程得: 野生白头翁皂苷 含量为
61 . 67 mg/gg,, 栽培白头翁皂苷含量为 43 . 36 mg/gg。。 2.2 皂苷组织化学定位
白头翁皂苷能与皂苷显色剂发生反应。结果 表明: 根中不同部位, 白头翁皂苷的种类、分布 和积 累 的 情 况 不 同。 分 泌 腔、分 泌 道 显 棕 黄 色 ( 图版Ⅰ : 12) ; 次生韧皮部被染成粉红色 ( 图 版 Ⅰ : 13 ) ; 次生木质部中导管 的管 壁被染 成绿 色 (图版Ⅰ: 4) ; 构成维管射线和栓内层的薄壁细 胞不发生颜色反应。 2.3 白头翁根横切面结构特点
云 南 植 物 研 究 2007 , 29 (5) : 492~496
Acta Botanica Yunnanica
野生与栽培白头翁药用部位解剖结构 和皂苷组织化学定位 *
王桂芹1 , 努尔巴衣·阿布都沙勒克2
(1 安 徽科技 学院 生物系 , 安 徽 凤阳 233100 ; 2 新疆 大学 资源与 环境 科学学 院 , 新 疆 乌鲁 木齐 830046)
WANG Gui-Qin1 , Abdusalerk N2
(1 Biological Department of Anhu 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lege, Fengyang 233100 , China ; 2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 College , Xinjiang University, Urumqi 830046 , China )
Abstraactt: Anatomical structure and the content of barbloin in primary roots of Pulsatilla chinensis were studied by means of anatomy and histochemical localization .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wild and cultivated P. chinensis were as follows: the phloem fiber in roots of wild P. chinensis was dispersed , while that in the cultivated roots gathered to circular or other shapes; a large amount of invade body was found in the vessel cavity of the cultivated ; secretory ducts and secretory cavities were rich in the wild , the number and size of which are the main factors determining the barbloin content of P. chinensis . Key words: Pulsatilla chinensis; Primary root ; Secretory ducts and secretory cavities; Barbloin ; Histochemical localization
1996) 、抗生 育 ( 幕 慧 等 , 1996 ) 作 用 ; 还 具 有 抗肿 瘤 活 性 ( 冯 丹 等 , 2003 ) 、 抗 肝 损 伤 ( Dachum 等 , 2004 ; 王 灵 宵等 , 1999 ) 、 增 强 免 疫 功 能 ( 戴玲等 , 2000) 等作用 ; 此外 , 在兽医临 床 上可用于治疗多种牛、羊疾病; 在农业生产上, 白头翁对小麦赤霉病菌和水稻白叶枯病菌等均表 现出很好的抑制活性 ( 张超等 , 1999) 。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0253 - 2700 (2007) 05 - 492 - 05
Annaattoommiiccaall Struucttuuree Compaarissoonn and BBaarrblloin HHiissttoocchheemmiiccall Looccaalliizzaattiioonn of Wild aanndd CCuullttiivvaatteeddPPuulslasatitlillala chhinennssiiss (RRaannuunnccuullaceae))
目前, 对白头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化学成分
* 基金 项目 : 国家 重点基 础研究 发展 规划资 助项 目 ( G1999043508) ; 安徽 科技 学院引 进人 才专项 ( ZRC200436) 收稿 日期 : 2006 - 12 - 20 , 2007 - 06 - 07 接受发 表 作者 简介 : 王桂 芹 (1954 - ) 女 , 教 授 , 从 事结 构植物 学研究 。E-mail : wgq6112@ sina . cam
白 头 翁 ( Pulsatilla chinensis ( Bge .) Regel .) 为毛茛科白头翁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根入药 ( 国 家药典委 员 会 , 2005 ) 。白 头 翁作 为 中药 始 载 于 《神农本 草经》。 其性 寒、味 苦、具 有清 热 解毒、 凉血 止 痢、 燥 湿 杀 虫 的 功 效。现 代 药 理 研 究 表 明 : 白头翁具有抗病原 虫 ( 闫艳 等 , 2006 ; ) 、 抑 菌抗 炎 ( 杨 银 书 等 , 2006 ; 时 维 静 等 , 2006 ) 、 治疗 慢 性 结 肠 炎 和 溃 疡 性 结 肠 炎 ( 韩 清 等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