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石隧道洞身衬砌(二次衬砌)施工方案一、编制依据1、施工过程中引用或参考的主要设计、规范和施工技术规定:二、工程概况1、本项目为车石隧道改建,全长888m,其中隧道长788m,暗洞长773m,明洞15m,暗洞包括:V级围岩39m,IV级围岩(设仰拱)76.2m,IV级围岩(不设仰拱)177.8m,III级围岩480m。
隧道位于直线段,隧道纵断面布置情况为:最大纵坡2.016%,最小纵坡0%,最小竖曲线半径10000m(凸),最大竖曲线半径18000m(凸)。
2、当地交通条件项目所处地经济发达,路网完善,交通运输条件较好。
3、电力、水源供应情况本工程各村均有供电设施和自来水,施工用电可直接与业主和当地政府部门协商解决落实;在各主要工点安装变压器从既有电网接入供电,并配备发电机以备工程施工急用。
施工用水需临时修建水池,接驳自来水或天然山水、雨水使用,生活用水可从附近水厂连接取水。
4、本次施工为隧道洞身衬砌(二次衬砌),围岩衬砌类型采用复合式衬砌,衬砌分类见下表:车石隧道衬砌类型三、施工准备工作1、根据监控量测反映围岩已经稳定,可进行二次衬砌施工。
2、隧道二次衬砌所需原材料已经储备,并经试验检测合格运输采用汽车运输,确保满足隧道二次衬砌需求。
3、机械、二次衬砌班组人员投入30人已就位,具备进行二次衬砌施工条件,具体人员及机械见下表。
施工人员统计表4、制定了二次衬砌施工工作的安全体系,质量保证措施、环保职业健康保证措施等。
5、测量放线、高程等工作已完成。
6、技术交底已下发。
四、进度计划预计开工日期2010年11月1日,完成2011年4月30日,计划工期180天。
详细进度计划见下表:五、施工工艺1、工程测量对每模二次衬砌,都将在模板台车就位后用经纬仪测量其轴线偏位,用水准仪测量其高程偏差;拆模后也将复测一次。
2、地表水与地下水防治按照“以排为主,防排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进行。
防、截、排、堵相结合,形成完整的房排水系统,使隧道防水可靠,排水畅通。
隧道洞身采用土工布加防水板防护,Φ50环向软式透水管引水经Φ100纵向排水管、横向引水管将水排到隧道两边排水沟中。
3、排水盲沟管的施工工艺纵向排水盲沟在衬砌施工前连接好,严格按照图纸盲沟布置图的位置将三通管与横向泄水管连接。
最后在防水板施工时一并将环向和纵向排水盲管半包围4、防水层、止水带、止水条施工4.1 防水层的铺设防水板利用多功能作业平台车用吊环法整幅式挂设,采用无钉挂设工艺施工,使用强力钉及热融衬垫将土工布固定在喷射砼基面上,用压焊器使热融衬垫与防水板热融焊接,铺设在土工布表面。
施工中使用两个作业平台车,每个长6m。
一个用作基面处理,一个用作挂防水层,基面处理通常超前于防水层作业两个循环。
防水板多功能作业平台示意如下:防水板铺设作业台车(正面)两防水层搭接宽度不小于10cm,接缝采用热合机进行双缝焊接。
焊接时,其焊接温度和速度根据材质由试验确定。
焊接完成后,对焊缝进行气密性检查。
4.2 防水层铺设前的准备工作a、测量隧道坑道开挖断面,对欠挖部位应加以凿除,对喷射混凝土表面凹凸显著部位应分层喷射找平;外露的锚杆头及钢筋网应头齐根切除,并用水泥砂浆抹平,使混凝土表面平顺。
b、检查塑料板有无断裂、变形、穿孔等缺陷,保证材料符合设计、质量要求。
c、检查施工机械设备、工具是否完好无缺。
4.3 防水层铺设主要技术要求a、防水层施作,在初期支护变形基本稳定和在二次衬砌浇筑前进行。
开挖和衬砌作业确保不损坏已铺设的防水层。
因此,防水层铺设施作点距爆破面大于150米,距浇筑二次衬砌处大于20米;当发现层面有损坏时及时修补;当喷层表面漏水时,及时引排。
b、防水层可在拱部和边墙按环状铺设,塑料板用热熔双缝焊,搭接宽度为10公分,两侧焊缝不小于2.5公分。
c、防水层街头处擦干净,防水层接头处确保没有气泡、折皱及空隙;接头处牢固。
d、防水层用垫圈和绳扣吊挂在固定点上,其固定点间距:拱部为0.5~0.7米,侧墙为1.0~1.2米,在凹凸处适当增加固定点;固定点之间防水层不得绷紧,以保证浇筑混凝土时板面与混凝土面能密贴。
e、防水板与无纺布密切叠合,整体铺挂。
f、防水层在铺设前试铺,并加以调整。
防水层的连接部分,在下一阶段施工前保护好,确保不弄脏和损破。
g、防水层属隐蔽工程,浇筑混凝土前检查防水层质量。
4.4 防水层施工顺序见下图4.5 铺设防水层具备的条件a、喷射混凝土的开挖面轮廓,严格控制超欠挖,欠挖必须凿除,有不平处用砂浆抹平、做到喷层表面基本圆顺,个别锚杆或钢筋头应切断,并用砂浆覆盖;b、隧道开挖中因坍方掉边造成的坑洼,确保回填处理,并待稳定后再铺设防水层。
4.6 防水层搭接方法a、环向搭接即每卷防水层沿衬砌横断面环向进行设置。
b、纵向搭接沿隧道纵断面方向排列。
纵向搭接要求成鱼鳞状、以利于排水。
4.7 防水层质量检查方法4.8 防水层保护措施a、在二次衬砌前,不要在铺设防水层的地段进行爆破作业;b、浇筑混凝土时二衬台车注意模板、堵头等损坏防水层。
4.9 止水带安装:止水带的安设工艺①沿设计衬砌轴线,每隔不大于0.5m钻一直径为φ12mm的钢筋孔;②将制作的钢筋卡,由待灌混凝土侧向另侧传入,内侧卡紧止水带之半,另一半止水带平靠在挡头板上;③待混凝土凝固后拆除挡头板,将止水带靠钢筋拉直、拉平,然后弯钢筋卡套上止水带。
4.10 止水条安装方法:a、在下一节混凝土浇筑前,已出现的纵(水平)向或横(环)向施工缝界面上均安装止水条。
b、用PVC管预埋作预留槽用、用铁丝、铁钉固定止水条在挡头板上。
达到预留凹槽方便、快捷、省料之目的。
c、粘贴固定止水条的施工缝,后浇缝的界面保持干燥、平缝、施工前清除界面上的浮渣、尘土及杂物。
d、止水条安装部位确定后,在需安装止水条的界面上和止水条的底面均涂上薄薄一层SR缓膨剂。
用高强度钉止水条固定在已确定安装的部位。
e、若遇混凝土界面潮湿或凸凹不平,胶粘剂粘贴固定上不牢时,视具体状况用高强钉进一步加强固定。
总之止水条确保与混凝土界面紧密接触,固定牢实,防止止水条脱离界面而失去抗渗作用。
f、止水条定位安装后使止水条被浇筑混凝土包裹,包裹厚度>50mm。
g、止水条延伸使用,接头处采用重叠的方法进行搭接连接,搭接外粘贴后再用高强钉加固定,安装路径沿施工缝形成闭合环路,其间不留断点。
h、止水条定位后在浇筑下一道混凝土前,避免被雨水和其它浸入水浸泡。
膨胀i、浇筑混凝土振捣时,避免振捣棒触及止水条。
j、止水条存放及运输,避免受潮和挤压变形。
5、二次衬砌钢筋钢筋的贮存、加工及安装5.1钢筋的保护及贮存钢筋贮存于地面以上0.5m的平台、垫木上,并使其不受机械损伤及由于暴露于大气而产生锈蚀和表面破损。
5.2钢筋整直盘筋和弯曲的钢筋,采用冷拉方法调直钢筋时,Ⅰ级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2%;Ⅱ级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1%。
5.3钢筋的截断及焊接除监理工程师同意外,所有钢筋的截断及焊接工作均应在工地工场内用专用设备进行加工。
焊接采用对焊方式,搭接长度不小于10d。
5.4钢筋施工技术要求:(1)所用钢筋为Φ12光圆钢筋、Φ22带肋钢筋。
(2)交点处联接方式为焊接。
(3)钢筋尺寸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施工。
6、二次衬砌模筑混凝土6.1拱墙二次衬砌隧道二衬安排在围岩及初期支护变形基本稳定后,采用全断面液压模板台车,整体浇注。
Ⅴ、Ⅳ级围岩地段二衬紧跟开挖。
施工顺序为:仰供(铺底)衬砌钢筋施工衬砌混凝土浇筑。
模板台车结构示意图见下:穿行式隧道模板台车结构示意图V级围岩地段二衬尽量紧跟,距开挖面约100米。
二次衬砌按照先仰供和铺底、后拱墙的次序施作。
Ⅲ级以上围岩地段隧道二次衬砌在围岩及初期支护变形基本稳定后进行施工,二次衬砌采用9米模板台车整体浇注工艺施工,模板台车每循环长度9米。
混凝土掺入膨胀剂,达到S8级抗渗。
输送泵入模,插入式捣固器配合附着式振动器捣固。
①施工前,精确地测量隧道中线和高程,定出模板台车及轨中心线走行轮轨顶面标高,安设钢轨,模板台车就位后调整台车达到施工要求。
②灌筑混凝土时,两边边墙对称浇注。
当混凝土超过拱顶时混凝土输送泵管埋在混凝土面以下,以保证填满整个空间。
③隧道拱、墙背后的超挖部分回填密实并与衬砌同时进行,边墙基底以上1m范围内,使用与边墙同级圬工一起灌筑,其余部位的回填则根据围岩稳定情况、超挖大小按《规范》要求办理。
④砼强度达到2.5Mpa 以上时方可拆模,脱模后混凝土表面洒水养护。
⑤二衬施工缝设橡胶止水带,施工时止水带的位置准确,用特制夹具固定牢固,以防混凝土浇注过程中变形。
⑥拱顶预埋注浆管,二衬后及时压水泥浆回填拱背空隙。
隧道二次钢筋混凝土衬砌施工工艺流程详见下图。
六、重点、难点施工措施1、防止和减少二次衬砌开裂主要措施:循环衬砌1.1混凝土拌合必须严格控制水灰比;1.2设置防水隔离层。
1.3提高混凝土灌筑工艺和提高业务水平,并加强混凝土震捣和养护,精心施工,以提高混凝土衬砌的施工质量。
1.4在两侧边墙对称分层灌筑混凝土,到拱脚处停止1h左右,待边墙混凝土衬砌下沉稳定后,再灌筑拱部混凝土衬砌。
2、二次衬砌有害裂缝处理方法2.1隧道二衬衬砌结构一旦发现漏水的裂缝将用水泥砂浆等嵌缝和补强。
根据裂缝宽度大小,采用不同材料嵌缝:(1)细小裂缝用水泥浆或环氧树脂等涂刷和嵌缝。
(2)对较大裂缝,用10号水泥砂浆或膨胀水泥砂浆嵌缝。
(3)对大裂缝(缝宽大于5mm),采用环氧树脂砂浆,或采用压浆、钢筋网喷混凝土等进行补强。
3、针对隧道衬砌类型的划分设定二次衬砌沉降缝,本隧道沉降缝设在K31+226、K31+999两处。
七、质量保证措施1、组织措施1)提高全员质量意识。
严格按照IS09001质量体系标准及程序,对施工现场实施动态管理和严密监控,建成本项目全优工程。
广泛深入地开展质量教育,提高各级领导和参战全体职工对创优质工程的思想认识,充分发挥每个职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做好本职工作,促使施工工程质量的提高。
2)建立和健全质量管理体系。
编制项目质量计划,建立经理部(指挥部)、队二级质量管理体系,充分发挥质量管理小组的职能作用,做到责任到人,定点定人定责,实行施工质量挂牌承包。
3)成立创优领导小组。
项目经理部、施工队二级分别成立创优领导小组,经理、队长分别担任二级创优小组组长,经理部总工程师、队技术主管担任副组长,成员由施工、机械、安质、试验、物资等部门人员组成。
定期和不定期深入现场指导施工,改善施工工艺,及时检查、发现并解决问题。
4)成立各级专门负责工程质量的部门。
经理部设质检部,工程队设质检员,负责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和检查,制定相关的创优规划和详细的创优措施,并成立相关的创优攻关小组。
5)加强技术学习和质量培训工作。
经理部要有计划、有系统的组织参战的全体员工学习高速公路有关的技术标准、规定、规程、规则和细则,并进行技术考核及教育培训,全面掌握本岗位的操作规程和质量标准的内容、实施步骤,确保工程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