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棉花枯黄萎病识别鉴定 杨勇讲解

棉花枯黄萎病识别鉴定 杨勇讲解

1
棉花枯萎病
发病规律 枯萎病子叶期至结龄期均可发病,以5片真叶到蕾铃期发 病较重,危害盛期多在现蕾期。气温在20度时开始发病25℃30℃病害受抑制,秋季温度下降到25℃左右又出现第二次高 峰。
病菌主要在种子、病残体或土壤及粪肥中越冬。带菌种子 及带菌种肥的调运成为新病区主要初侵染源。田问病株的枝 叶残屑遇有湿度大的条件长出孢子借气流或风雨传播。病菌 从棉株根部伤口或直接从根的表皮或根毛侵入,棉花苗期感 病出现死苗,现蕾前后达到发病高峰。夏季大雨或暴雨后,地 温下降易发病。
4
棉花枯萎病
3、紫化型:叶片部分或全部变暗 紫色,与遭受冻害的棉苗相似。 多发生在低温环境和盐碱地。
5
棉花枯萎病
4、青枯型:病株子叶或真叶突然失水,叶色稍变深绿,叶片变软下垂, 叶柄弯曲,严重时全株青枯死亡。多发生在天气急剧变化,特别是雨 后天晴时易出现。
6
棉花枯萎病
5、皱缩型:病株5~7片真叶期顶 部叶片变厚,皱缩畸形,叶色深绿, 棉株节间缩短,株矮但不死亡。重
病株叶片萎蔫干枯脱落,提前枯死 。
7
棉花枯萎病
棉花枯萎病成株期症状
成株期发病除以上症状外,常见的症状是株型矮缩,节间缩短,叶色深绿
,叶片皱缩,叶缘向下卷。在同一棉株上,可出现半边发病,半边正常的半边
枯现象。在暴雨后突然转晴的情况下还可出现急性萎蔫型,即全株叶片突
然失水,迅速萎垂,叶、蕾、花、铃脱落严重,病株成为光杆甚至枯死。 棉花枯萎病最重要的典型症状是病株的根、茎、枝条和叶柄等的维管 束均变成深褐色。
株型 发病特点
内部症状 病症
早期便可脱叶形成光杆 从上往下发病
病株的维管束呈深褐色 潮湿时产生红色霉状物
由下向上发病病株的维管束呈浅褐色来自潮湿时产生白色霉状物18
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症状表现主要区别比 较
19
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症状表现主要区别比 较
棉茎剖面(左:棉枯萎病 中:棉黄萎病 右:健株)
20
12
棉花黄萎病
棉花黄萎病病株
13
棉花黄萎病
黄萎病前期病叶
黄萎病后期病叶
14
棉花黄萎病
15
枯、萎病混生病株症状
枯、萎病混生病株症状:在棉枯、黄萎病混生病田,两种病害可以 同时侵害一个棉株,表现的症状就更为复杂,这样的病株叫混生病株, 症状叫同株混生型。同株混生型的症状可分为三种类型。 1、混生急性凋萎型:多在铃期发生,同一病株上表现有枯萎病和黄萎 病的两种症状,有些叶片表现黄色网纹型、紫红型或黄化型证状,而另 一些叶片则表现为黄萎病的掌状斑驳。这种病株发病快,病势猛,叶片 迅速脱落,棉株死亡。 2、混生慢性凋萎型:同一病株苗期先出现枯萎病症状,植株矮缩、瘦小 ,有些叶片出现黄色网纹、至蕾铃期又出现黄萎病症状,叶片显露黄褐 色掌状块斑。但病情发展缓慢,棉株一般不会迅速枯死。 3、矮生枯萎型:病株低矮,只有30-40厘米,上部叶片皱缩、变厚,叶 片浓绿、叶片皱缩,但不表现其他症状;另一种是棉株下部叶片出现网 纹块斑,紫红块斑或掌状斑驳,经分离,在同株上可有枯、黄萎两种病 原菌。
棉花枯黄萎病的识别、鉴定 杨勇
0
新疆是我国重要的棉花生产基地,也是我国惟一种 植长绒棉的地区。但近年来,由于棉田连作年限延长, 种子调运频繁及栽培条件有利于棉花枯、黄萎病的 发生,使枯、黄萎病在新疆各棉区迅速传播,特别是南 疆长绒棉种植区,常大面积死亡,严重影响了长绒棉的 产量和品质,制约了长绒棉产业的发展。 棉花枯萎病、黄萎病是棉花成株期主要的病害, 也是当前危害棉花最重的病害,被称为棉花上的“ 癌症”,一旦发生难以根除,结果造成严重减产。 因此对枯黄萎病有着正确的识别、对棉花材料抗 病性有准确的鉴定,对选育长绒棉的抗病品种有很大 的帮助。
8
棉花枯萎病
棉花枯萎病成株期症状
9
棉花枯萎病
棉花枯萎病成株期症状
10
棉花黄萎病
发病规律 黄萎病发病适宜温度25℃-28℃,较枯萎病高,所以发病 高峰出现较枯萎病晚。一般棉花现蕾后 开始出现病株,7-9月 开花结铃期进入发病高峰。 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也能在棉籽内外、病残体、带菌 棉籽壳中越冬。侵入期主要是在棉花2~6片真叶期,蕾期零 星发生,花铃期(7~8月)进入发病高峰期。多雨年份或适温 高湿条件发病重。连作棉田、施用未腐熟的带菌有机肥及缺 少磷、钾肥的棉田易发病,大水漫灌常造成病区扩大。
11
棉花黄萎病
棉花黄萎病的几种典型性状
1、枯斑型:感病初期,叶缘和叶脉间出现淡黄色病斑,病斑逐渐扩大并褪 绿变黄色,叶片边缘向下卷曲,叶片变厚发脆。随后,病斑边缘 至中心颜 色逐渐加深,但靠近主脉处不褪色,呈黄色掌状斑纹,主脉及附近保持绿 色,似“花西瓜皮”状,叶肉变厚,叶片向下卷曲,后期叶片焦枯,由下 而上脱落。发病严重时,整个叶片枯焦破碎,脱落成光杆。病株一般不矮 缩,可少量结铃,但早期发病重的植株较矮小。 2、落叶型:在夏天久旱遇暴雨或大水漫灌之后,病叶叶脉间或叶缘处突然 大片褪绿萎蔫,似开水烫过状,叶色由淡黄色急速变为黄褐色至紫褐色, 叶缘向 背面卷曲,病株主茎顶梢、侧枝和果枝顶端变褐枯死,蕾、花、铃 、叶片大量脱落,十天左右即落成光杆。有时病株基部叶腋处可出赘芽和 新的枝叶。 无论哪种症状,剖开病株根、茎和叶柄,都可见木质部有浅褐色条纹,比 枯萎病的色浅,这是该病诊断的主要特征。
2
棉花枯萎病
棉花枯萎病苗期几种典型性状
1、黄色网纹状:病株子叶或真叶的叶脉褪绿变黄,叶肉仍保持绿色,叶脉 变色多先由叶缘和顶部开始向里扩展,叶片局部或大部分呈黄色网纹状,叶 片萎蔫甚至干枯脱落,棉苗死亡。多发生在湿度较大棉田。
3
棉花枯萎病
2、黄化型:病株的子叶或真叶多 从叶片边缘开始,包括叶脉和叶肉 同时变色,局部或大部分变黄,最 后叶片干枯脱落。多发生在高温 环境下。
16
枯、萎病混生病株
17
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症状表现主要区别比 较
项目
危害时期 发病盛期 症状类型
枯萎病
苗期至成株期 现蕾前后 黄色网纹型、青枯(萎蔫)型、矮缩型 、黄化型、紫红型 株型改变、表现矮缩、丛生叶、小叶;
黄萎病
主要发生在成株期 开花结铃期 掌状斑驳型(黄斑、枯斑 )、萎蔫型 株型一般正常;落叶少, 多在后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