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当代美学发展简况

中国当代美学发展简况




9、王国维论悲剧《红楼梦评论》 叔本华认为:悲剧的本质在于显示宇宙和人 生的本质 。 《红楼梦》一书,彻头彻尾的悲剧也。由叔 本华之说,悲剧之中又有三种之别:第一种 之悲剧,由极恶之人极其所有之能力以交构 之者。第二种由于盲目的运命者。第三种之 悲剧,由于剧中之人物之位置及关系而不得 不然者,非必有蛇蝎之性质与意外之变故也, 但由普通之人物、普通之境遇逼之,不得不 如是。……此种悲剧,其感人贤于前二者远 甚。何则?彼示人生最大之不幸非例外之事, 而人生之所固有故也。




b、“境界”或“意境”,要求再现的真实 性 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 “何以谓之有意境?曰:写情则沁人心脾,写 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其口出是也。” 如:昔为娼家女,今为荡子夫. 荡子行不归, 空床难独守。——《青青河畔草》 c、“境界”或“意境”,还要求文学语言 能够直接引起鲜明生动的形象感。





著名的“美育代宗教说”提出。 1)美育是自由的,而宗教是强制的 2)美育是进步的,而宗教是保守的 3)美育是普及的,而宗教是有界的

蔡元培认为纯粹的美感可以破人我之见, 去利害得失之心,因此可以陶冶人的性灵, 使之日进行高尚的境地 。
二、中国当代美学简况


从纵向上看,中国当代美学包括三个阶段: 这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70年代。 1956年,学界对朱光潜唯心主义美学观的 批判引出了中国当代第一次美学大讨论— —美的本质,逐渐形成四种不同的学派。 第二阶段:70年代末——80年代。美学热 第三阶段:80年代末90年代初——深入探索



7、王国维认为“造境”与“写境”、“主 观之诗人”与“客观之诗人” “主观之诗人”——偏重于“观我”,作 品“意余于境” “客观之诗人”——偏重于“观物”,作 品“境多于意” (真正理想的作品——意 境两浑) 客观之诗人,不可不多阅世。阅世愈深, 则材料愈丰富,愈变化,《水浒传》、 《红楼梦》之作者是也。 主观之诗人,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故生于 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是后主为人君所短 处,亦即为词人所长处.不必多阅世.阅世愈浅, 则性情愈真,李后主是也.
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 全出。







6、王国维论“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 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 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淡 淡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 何者为物。 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多,然未始不能 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一切景语皆情语。自相矛盾


4、王国维提出一个论断:艺术美高于生活 美(∵艺术美使人易忘物我利害的关系) 5、王国维的“境界说”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 有名词。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
文学之工与不工,亦视其意境之有无,与 其深浅而已。 境非独景物也,喜弄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 界。







(1)差别:(a)强调的侧重点不同(境界 包括意境) (b)“意境”只能用于艺术作品;“境界” 不仅用于艺术作品 (2)王国维“境界”(或“意境”)的涵 义 a、“境界”或“意境”是情与景、意与象、 隐与秀的交融和统一 文学之事,其内足以摅shū己,而其外足以感 人者,意与境二者而已。上焉者意与境混,其 次或以境胜,或以意胜。苟缺其一则不足以 言文学。




8、王国维论“入乎其内”与“出乎其外” 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 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 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 外,故有高致。 “入乎其内”确有观察社会生活状况、掌 握丰富的创作素材 ,体验到生活的本质在 于“欲”,在于“痛苦”; “出乎其外”,力求摆脱这种痛苦,忘掉 物我之关系,排除一切功利的念头,采取 一种超然物外、漠然静观的态度。

(二)蔡元培
“中国有美学,实以蔡元培先生提倡为最 早。” ——陈望道

蔡元培与王国维一样,都是中国现代美学 的奠基者。 他注重西方美学思想与中国儒家美学思想 的融通会合。蔡元培的美学思想,都是以 美育实践为轴心而展开和发挥的。 蔡元培认为,美育的要义正在于用美的事 物来陶养人的伟大而高尚的情感和行为。
主观派:吕荧、高尔太;
客观派:蔡仪;
主客观统一派:朱光潜;
客观性与社会性统一派:李泽厚。
第三节 中国现当代 美学发展简况
一、中国现代美学简况




(一)王国维。 1、王国维认为:生活的本质是“欲”,追求 欲望必然带来痛苦,要摆脱这种痛苦只有求助 于美和艺术。 2、、王国维认为:美在于形式,美和美感都 是超功利的,他反对把艺术作为政治道德的手 段,保持艺术的纯粹性、独立性。 3、王国维提出:眩惑(他把美和眩惑相 对) ——就是不但不能使人摆脱生活之欲, 反而使人从纯粹之知识回到生活之欲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