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考数学试卷讲评课说课

中考数学试卷讲评课说课

中考数学试卷讲评课说课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大同市第22中学校的初中数学教师荣丽慧,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查漏补缺,重视落实——中考三模试卷讲评课》第一课时,下面我从以下六个环节展开说明。

一,说教学思想
以《初中数学的新课程标准》遵循的“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帮助学生掌握未来发展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特别关注学生兴趣的培养,把学习兴趣作为学习的不竭动力,同时,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在教学中体现因材施教。

1、锁定教学目标,重视学生需要。

总体原则是把备课的重点由“备试题”转向“备学生”,教师应结合学生实际对广而杂的知识点认真分析,要让试卷“为我所用”,敏锐地分清主次,锁定适当的教学目标。

2、引导自主探究,总结规律方法。

试卷讲评课不能上成教师的一言堂,而应是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群言堂。

在试卷讲评课中不能单纯告诉学生结论、事实等,而要学生通过积极主动参与,拥有表述自己思维过程的机会,才有利于强化正确思维方式,弥补自己思维方法的缺陷。

3、巧设试题链接,形成知识体系。

有效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组织的条理性。

试题受卷面、时间的限制,不可能将所学知识全部涉及,在试卷讲评时应当从一“点”出发,调动原有知识积累,并适当地补充新知识,把“面”带出来。

1、通过试卷讲评,让学生找出在解题中存在的问题,做错的原因,注意方法与策略以及查缺补漏。

2、规范学生答题,使学生的答案规范化。

四、重点难点:
错题改正以及解题的方法与策略、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五、说教学方法
这节课我主要采用讨论与练习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重在让学生思考、发现,再进行相关拓展练习,从而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

六、说教学流程
(一)、试卷分析
一是考试成绩统计
二是对试题本身进行分析;
试卷共24道题,数与代数部分约39分,空间与图形部分约65分,统计概率约16分,试题既注重了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又关注了对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归纳能力、计算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考查。

三是分别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两方面对学生答题情况、错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以便于在讲评时让出错都说出解题的思路,让优生对其思路解法进行点评、订正,让有独特解法的学生讲出其解题思路,可以增加其学习的兴趣和解题信心,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注,这样学生就能够更好地参与课堂提高课堂效率。

(二)、自查自纠,自我提升
提前发试卷后,给学生课后充足的时间让他们独立的去思考、去订正,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探究错误的原因,在一个宽松、民主的气氛中学生的心里压力会减弱,将注意力更好的从分数转到试题中来,为认真听讲做好准备。

(三)、确定矫正内容
①全班出错率较高、得分率较低的题目及相对应的知识点。

例:第12、13、17、19、20题
②具有典型性、针对性和综合性的题目。

如:第14、15、16、22题。

(四)、分析、讲解
(1)讲错例。

请考试中计算出现错误的同学上黑板写出步骤,促进其计算能力的提高。

(2)讲思路。

对第10、12题,学生分析讲解试题题型特点和解题的思路。

我引导学生思考试题在考查哪些知识点,这些知识点之间有什么联系,解题突破口在哪?
(3)讲方法。

抓住典型题目第18题,学生讲解解题方法思路,我引导学生总结要注意深度观察,抓住问题本质,排除干扰,得出结论,解题要既注重结果,更注重过程。

推广:找出试题中哪些题目涉及到方程思想?(5、15、17、20)哪些题目涉及到图形变换?(第24题)。

目的旨在以点带面,构建知识体系。

第24题看似简单,实际上综合力比较强,在做的过程中学生还是存在一定的困难,如何从中找中解题所需要的角、边之间的关系,分析出解题思路,不少学生一开始没有思路,所以我让学生先小组交流,集思广益,然后请学生讲演,并板书解题过程。

我借机指出书写的规范程度,并提问通过解决这个问题,你有什么收获?通过学生的回答补充,促使学生把知识和经验系统化、数学化。

活动结束后教师小结:一定要充分注意审题,从题中挖掘线索。

拓展巩固
学生独立思考,师巡视,对学生进行适时的点拨、指导,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然后小组交流,最后学生讲解介绍思路及产生过程,分享成功的方法。

并板书解题过程。

第25题探究新知大多数学生能自行解决,结论应用对于学生有困难,我采用师生共同分析探究方法,首先请学生解读题意,发散思维,打开思路,引导学生画出图形,逆向分析思路,确定采用代数的方法或几何方法解决,学生选择一种自己易于接受的方法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集体交流,最后写出解题过程。

(五)、留给学生时间消化讲评内容
要求学生在讲评的基础上再认真阅读一遍,清理自己的失分点,教师可进行个别指导,最后让学生把自己的典型错题建到自己的错题集中,以便随时查阅反思,避免下次再犯累似的错误,从而提高了认知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课堂小结。

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习惯,提高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网络,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触类旁通。

(七)、课后反思
把学生试卷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加以整理,做好笔记,为下次考试命题做好准备。

在整理过程中,变换角度,重新设计题目,以达到彻底巩固学生所学知识的目的(八)课后探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