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一、选择题2013年题组1.(2013·广东文综·17)右示材料说明当时( )A .中美关系已经实现正常化B .中国已有反霸统一战线构想C .中国积极参与不结盟运动D .中国奉行“一边倒”外交政策【考点】20世纪60年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答案】B 2012年题组1.(2012·上海单科卷·30)“我们亚非国家所需要的是和平和独立,我们并无意于使亚非国家同其他地区的国家对立,我们同样需要同其他地区的国家建立和平合作的关系。
”这段话出自 ( )A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发言B .乔冠华在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后的讲话C .邓小平出席中美建交招待会时的谈话D .江泽民在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上的讲话【答案】A2.(2012·福建文综卷·18)通过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新中国( )A .发挥了大国应有的政治影响力B .促成了“一超多强”的国际格局C .确立了不结盟运动的领袖地位D .巩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内部团结【考点】新中国外交【答案】A3.(2012·山东文综卷·14)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目的是( )A .打破西方国家的外交封锁B .促进世界多极化的发展C .加强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合作D .推动不结盟运动的兴起2011年题组1.(2011·江苏单科·10)日内瓦会议后,毛泽东就外交问题指出:“关门关不住,不能关,而且必须走出去。
”这里,“必须走出去”的战略意义在于()A.缓和中苏关系恶化的局面B.行使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权力C.重建中美间战略伙伴关系D.发挥在国际关系中应有的作用【答案】D2.(2011·上海单科·27)“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善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
”周恩来说这段话是在()A.与尼克松会面时B.与田中角荣会面时C.出席万隆会议时D.出席联合国大会时【答案】C3.(2011·海南单科·25)《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评论说:在1955年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利用了他个人的巨大魅力和外交机敏逐渐减弱了那些怀疑中国或怀疑共产主义的领导人的敌对情绪”。
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外交方针是()A.“求同存异”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另起炉灶”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答案】A2010年题组1.(2010·广东文综·18)下表是我国某时期的国际邮件资费表(部分),从中可推出的符合史实的结论是()AB.改革开放前,中国没有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C.捷克已加入欧盟,成为中国往西欧各国邮件的中转地D.新中国外交史上,苏联及东欧民主国家曾有特殊地位2.(2010·辽宁、湖南、宁夏文综·34)1950年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
”1989年中苏关系正常化后,两国未再签订类似条约。
这主要是因为()A.双方的战争威胁消失B.苏联的政治经济改革C.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D.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答案】D3.(2010·福建文综·18)照片是“看得见”的历史。
图7和图8记录了新中国两次重大的外交活动,他们所体现的共同原则是()图7 图8A.睦邻友好B.战略结盟C.另起炉灶D.求同存异【答案】D4.(2010·全国Ⅰ卷文综·17)1960年起,《人民日报》、《红旗》杂志等对欧洲共同体的正面报道逐渐增多,这表明中国开始调整对西欧的外交政策,其主要背景是() A.“三个世界”理论的提出B.社会主义国家间关系的变化C.美、苏两国间关系的变化D.资本主义国家间关系的变化【答案】B2009年题组1.(2009·广东文基·25)《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对于国民党政府与外国政府所订立的各项条约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应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修改,或重订。
”体现此规定精神的外交政策是()A.一边倒B.另起炉灶C.不结盟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答案】B2008年题组1.(2008·江苏单科·11)1950年中苏两国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2001年中俄等六国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
这两次外交活动表明中国始终()A.坚定奉行友好结盟政策B.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C.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D.坚决打击国际恐怖主义势力【答案】B2.(2008·广东文基·27)被称为“人类历史上有色人种的首届洲际大会”是() A.日内瓦会议B.万隆会议C.第26届联合国大会D.上海APEC会议【答案】B3.(2008·广东单科·14)1974年,毛泽东提出了著名的三个世界理论:苏、美两个超级大国属于第一世界,美国以外的西方国家属于第二世界,亚非拉广大发展中国家属于第三世界。
这表明当时的中国()A.开始重视亚非拉国家的作用B.无意与第一、第二世界搞好关系C.已经放弃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强调国际政治的主题是反对霸权主义【答案】D4.(2008·上海综合·10)在周恩来诞辰110周年之际,为缅怀周总理光辉的一生,老师制作了一张学习卡片(见下表)。
根据老师所列周总理的主要事迹:①亚非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②促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③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④参加重庆谈判,同学们自上而上填写表格“主要事迹”一栏,正确的填写顺序是()A.①②④③B.③②④①C.④③①②D.③②①④【答案】B5.(2008·上海历史·32)周恩来总理曾说:“1954年日内瓦会议的结果表明,国际间的冲突是可以通过和平谈判解决的。
”能够体现这一精神的是()A.三个世界理论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不结盟原则D.国家主权理论【答案】B2007年题组1.(2007·广东文基·26)新中国建立后,在外交上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维护了中国的独立与主权B.1954年日内瓦会议后中国与许多欧洲国家建交C.改革开放后中日两国正式建交D.中美建交后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答案】A2.(2007·广东历史·1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表明()A.中国在西方世界赢得了广泛的盟友B.中苏同盟关系出现了严重的裂痕C.中国在外交政策上实现了明显的转变D.“一边倒”战略取得了重大的胜利【答案】C二、主观题1.(2011·福建文综·38)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曾有过三次……大革命。
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它结束了领主封建制,创立了中央集权制的帝国;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它结束了帝国,建立了民国;第三次则发生在1949年,它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政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五1949年上半年,毛泽东先后提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三条方针。
这是个根据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已经当时的国家环境作出的重大决策。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4)指出材料五“一边倒”方针的具体体现和中国共产党作出这一决策的国内外环境。
结合所学知识,论述毛泽东提出三条外交方针的重大意义。
(12分)【答案】(4)表现:同苏联、东欧等国家建交;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国内外环境:新中国百废待兴,迫切需要一个稳定的国际环境;苏联支持新中国,美国敌视新中国。
意义:同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彻底决裂,捍卫了新中国在国际上的独立自主地位,确定了新中国对外关系的基本格局。
2.(2011·上海文综·31)1949年以来,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为回顾这段历史进程,老师制作了下表,并列举标志性史实如下:①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③制定《共同纲领》④成立澳门特别行政区。
根据表中示例,将标志性史实与历史进程匹配起来。
(填写编号)3.(2010·安徽文综·36)(28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来华,乾隆皇帝颁布上谕,宣称:“各处藩封到天朝进贡观光者,不特陪臣俱行三跪九叩之礼,即国王亲至,亦同此礼;今尔国王遣尔(指马戛尔尼)前来祝嘏(福),自应遵天朝法度,免失尔国王祝厘纳贡之诚。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材料二钦差大臣耆英代表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后,于1844年11月奏称:“夷情变幻多端,非出一致,其所以抚靖羁縻之法,亦不得不移步换形。
固在格之以诚,尤须驭之以术,……有加以款接方可生其欣感者,并有付之包荒(包容)不必深与计较方能于事有济者。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材料三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外交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截至2008年底,中国与171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共参加了13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缔结了近20000项双边条约,参加了300多个多边条约,参加了24项联合国维和行动,派出维和官兵11063人次。
——摘编自中国外交部编《中国外交》(2009年版)、2009年10月《世界知识画报》(1)依据材料一指出当时清朝统治者的对外态度及其在对外关系方面的影响。
(8分)(2)材料二反映出这时某些清朝官员的对外态度有了怎样的变化?为何会发生这种变化?(8分)(3)概括材料一、二三所反映的不同时期中国外交的基本特点及其形成的主要原因(12分)【参考答案】(1)以天朝上国自居、不愿与他国平等交往。
限制中外交往,堵塞与世界沟通的渠道,使中国继续处于封闭状态(2)畏惧西方列强,对外态度软弱,不敢为维护民族利益而抗争。
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战败,在外交上处于不利地位;某些清朝官员已感到中国的实力不如西方国家,不惜放弃民族利益以维护清王朝统治(3)朝贡外交、屈辱外交;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中国曾长期在世界文明中居于领先地位,封建统治者养成了盲目自大心理;中国不断遭受列强侵略,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获得独立,民族自信心增强,综合国力不断上升。
4.(2007·重庆文综·39)2007年1月30日至2月10日,国家主席对非洲八国进行了友好访问,谱写了中非友谊的新篇章。
材料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列强商品的涌入,非洲各地原有的手工业、冶炼业进一步受到摧毁,而机器制造业几乎是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