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练唯物史观1.战国时,赵豹警告赵王应避免与秦国对抗,理由是“秦以牛田……不可与战……”。
材料反映了( )A.秦赵应世代交好永不交战B.牛耕在战国时已普遍使用C.先进生产力促进了国力的强盛D.赵国爱好和平反对战争的理念2.(某某市2017届第二次诊断性考试,26)唐前期,府兵制盛行。
府兵即民兵,征自分得一定土地的丁男,平时务农、练兵,战时自筹资粮出兵。
唐中期变府兵制为募兵制,募兵即职业兵,即由政府招募丁男入伍,供其资粮,免其赋役,直至退隐。
募兵制取代府兵制反映了( )A.地方割据严重威胁中央B.小农赋役负担的减轻C.政府财政危机逐渐消除D.国家可支配土地的不足3.(某某市2017届第二次质量检测,27)徐光启《农政全书》记载:“土芋,一名土豆,一名黄独。
蔓生叶如豆,根圆如鸡卵,内白皮黄……煮食、亦可蒸食。
又煮芋汁,洗腻衣,洁白如玉”。
此说法成为土豆传入中国的重要证据。
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孤证不立,该书不能成为土豆传入的证据B.土豆传入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发展C.中外贸易扩大推动了土豆的传入D.当时国人物质生活深受西方影响4.(某某市2018届第一次模拟考试,29)两次鸦片战争中,中国被迫约开商埠16处。
西方的市政管理,经济模式的传入,使这些开放在沿海、沿江的商埠,最先脱出中国传统政治城市的模式,被视为城市近代化的起始点。
这反映了( )A.西方扩X是近代中国各种变化的主导因素B.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对中国产生建设性影响C.中国近代化城市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D.最先近代化的沿海城市成为列强侵华基地5.(某某市2018届毕业班联考二,28)葛剑雄认为,“按照《天朝田亩制度》所宣布的目标,太平军运动确实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但他同时又说,“太平军制度不可能在长时期内制止私人财富的积累和特权的膨胀”。
这说明“太平军制度”()A.削弱了国家在社会经济中的权力B.旨在利用分配制度消灭经济竞争C.废除小农经济难以制止私产膨胀D.是导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源6.(某某、某某、内江、眉山四市2017届第二次诊断考试,29)白话文在维新变法时期就得到了充分重视。
1897年11月7日,《演义白话报》在某某诞生;不久,《某某白话报》创刊。
此后,以“白话”命名的报刊竞相面世。
维新派推广白话文的根本目的是( )A.反对愚昧,提倡某某科学B.开启民智,推动思想启蒙C.募集资金,壮大变法队伍D.效法西方,发展新闻事业7.据记载,《马关条约》签订后的“第一年,日本对中国的棉纱输出立刻增长了4.3倍;第二年,在1896年的基础上又增长了1.8倍”。
这说明( )A.中国近代纺织原料主要依赖进口B.帝国主义进入资本输出的阶段C.近代中国经济半殖民地化的加深D.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8.1905年,梁启超在《历史上中国民族之观察》一文中指出:“中华民族是我国境内所有民族从千百年历史演变中形成的、大融合的结果。
汉满蒙回藏等融为一家,是多元混合的统一大民族。
……中华民族自始本非一族,实由多民族混合而成。
”梁启超提出的“中华民族”这一概念( )A.进一步推动了戊戌变法的发展B.是传统“华夷”观念的延续C.适应了当时“排满”的反清革命D.丰富了“民族主义”的内涵9.(某某市2018年综合质量检测,30)1935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将“苏维埃工农某某国”改为“苏维埃人民某某国”。
1937年2月,中国共产党又提出将“工农某某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
这些改动的前提是( )A.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B.第五次反围剿斗争的失利C.某某事变的和平解决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10.我国于1982年重新修订的《中华人民某某国宪法》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占、买卖、出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
对此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A.它强调保护公民的财产以及人身权利B.村民自治制度可以保障人民当家作主C.我国的某某法制建设历经曲折D.我国公民的法治意识明显增强11.(某某市2018年十二区县重点中学第一次联考,8)古罗马法律规定:对能证明自己因贫穷而确实无力教养儿女的父母,立即给予足够的补助。
材料反映了罗马法( )A.保障一切自由民的利益B.注重缓解社会矛盾C.社会福利制度的完善D.习惯法的陋习被废除12.(某某市2017届第二次联考,33)有学者指出:对于欧洲的现代化进程而言,真正的文化起点不是富庶的意大利那场华丽而感性的文艺复兴,而是贫穷的北欧那场质朴而深刻的某某改革。
这一认识主要是基于某某改革( )A.宣传了早期天赋人权思想B.突显了资产阶级的革命精神C.具有更为广泛的群众基础D.摧毁了欧洲传统的某某信仰13.(桐城2017第三次模拟,24)英国通过圈地运动解决土地问题,而法国大革命时期是将土地分成小块,用分期付款的方式解决土地问题。
后世的史学家们,有些人肯定了英国的做法,而有些人则肯定了法国的做法。
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在于( )A.采用道德标准者肯定了英国,采用生产力标准者则肯定了法国B.运用现代化史观者肯定了英国,而运用革命史观者肯定了法国C.虽处于不同的历史时期,都对生产力发展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D.前者站在新贵族立场上看问题,后者站在农民的立场上看问题14.(某某市2017届第二次诊断性考试,33)“经济革命和政治革命的并行发展并非偶然。
经济革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政治革命,因为它产生了有新的利益、有着使其利益合理化的新的思想意识的新的群体。
”符合上述观点的选项是( )A.王安石变法某某改革法国大革命B.太平天国法国大革命农奴制改革C.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1832年议会改革D.商鞅变法明治维新1832年议会改革15.马克思在1872年曾说:“由于最近25年来大工业有了巨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由于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实际经验而后来尤其是有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达两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
”对此认识不正确的是( )A.“这个纲领”是指《共产党宣言》B.工业革命促使工人阶级力量壮大C.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随时代发展要加以更改D.国际工人运动的实践促使革命原理逐渐完善16.(某某2017届第二次质量检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往往认为历史在时间的链条上延续,其不同时间段的内涵没有本质性的不同。
孔子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孟子认为“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乱”。
战国时期阴阳家邹衍创立“五德始终”说,认为王朝是按照“五行相胜”的规律依次兴衰更替,周而复始。
如舜为土德,夏为木德,商为金德,周为火德,其代周而兴者当为水德,秦王朝就曾用这种理论为自己的统治寻找合法性依据。
韩非认为,“上古之世”有巢氏构木为巢,燧人氏钻燧取火,“中古之世”鲧、舜治水,“近古之世”汤、武征伐桀、纣,都只是解决自己时代所面临的民生问题。
而这三大时代的整体演替,未必就是由“落后”逐步走向“先进”。
“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这对于重道德的中国文化来说,甚至可以理解为是“退步”。
——摘编自魏光奇《选择与重构:近代中国精英的历史文化观》等材料二近代中国精英人士认可“公理”“公例”,即各民族、各国家的历史演变体现了某种或某些共同的规律。
康有为的“公羊三世说”认为从“据乱世”到“升平世”再到“太平世”是人类社会进化的普遍规律。
孙某某却指出:“以优胜劣汰、弱肉强食为立国之主脑,至谓有强权无公理”。
在此基础上,李大钊进一步指出:“马克思则以‘物质生产力’为最高动因,全社会的表象都要依附于最高动因的变化,及经济构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传统的历史观,并对其进行评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精英历史观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答案精析1.C [根据“秦以牛田……不可与战……”可知牛耕在战国时期是非常领先的技术,促进了秦国生产力的发展,实力强大,故C项正确。
]2.D [唐朝中叶,由于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土地兼并盛行,均田制瓦解,材料“府兵即民兵,征自分得一定土地的丁男”“募兵即职业兵”反映了唐朝中期士兵由民兵向职业兵转化,军队由政府出资供养而不再从事农业生产,从侧面反映出国家可支配土地的不足,故D项正确。
]3.B [土豆在明朝中后期传入中国,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正好可以与这段史实相佐证,故A项错误;土豆等外来高产经济作物的种植,必然有利于中国种植结构的调整和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故B项正确;土豆的传入是西方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X的结果,故C 项错误;国人物质生活深受西方影响,这是发生于近代的史实,故D项错误。
]4.B [西方扩X属于外因和诱因,不可能成为近代中国各种变化的主导因素,故A项错误;西方资本主义很明显对中国是一种双刃剑的作用,在给中国人民带来苦难的同时,也冲击着中国的封建旧制度并传播着西方资本主义新制度,故B项正确;材料中并没有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相关信息,故C项错误;最先被西方列强侵略的沿海城市成为最先近代化的地区,这属于因果颠倒,故D项错误。
]5.D [根据题意可知“太平军制度”即指太平天国实行平均分配产品的制度,这一制度由政府推行,加强了国家对社会经济的控制;太平天国推行平均分配产品的方案,超越了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在个体小农经济的基础上,“不可能在长时期内制止私人财富的积累和特权的膨胀”,最终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故D项正确。
]6.B [提倡某某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主X,故A项错误;白话报刊的创办有利于宣传维新思想和维新变法,故B项正确;材料未提及白话报刊是为盈利而办,故C项错误;白话报刊的创办为维新变法服务,故D项错误。
]7.C [鸦片战争后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故A项错误;棉纱输入是帝国主义对华商品输出的表现,故B项错误;《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对华商品输出增长很快,这是经济侵略的表现,表明中国经济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故C项正确;甲午战争后欧洲列强加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故D项错误。
]8.D [1905年戊戌变法早已失败,故A项错误;材料提及中华民族内涵的变化,是对传统“华夷”观念的突破与颠覆,故B项错误;梁启超的民族主义观是把满族也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份子,并不适应反满革命,故C项错误;材料主要提及中华民族内涵的变化,极大地丰富了“民族主义”的内涵,故D项正确。
]9.A [结合1935年至1937年的时代背景可知,这一时期中日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故A项正确;第五次反围剿斗争的失利发生于1934年,故B项错误;某某事变和平解决发生于1936年,故C项错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是在1937年9月,故D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