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从古典精神分析到拉康主义(11)- 情绪解析-焦虑

从古典精神分析到拉康主义(11)- 情绪解析-焦虑

从古典精神分析到拉康主义(11)- 情绪解析-焦虑.txt心态决定状态,心胸决定格局,眼界决定境界。

当你的眼泪忍不住要流出来的时候,睁大眼睛,千万别眨眼,你会看到世界由清晰到模糊的全过程。

一、定义焦虑症又称焦虑性神经症,是以广泛性焦虑症(慢性焦虑症)和发作性惊恐状态(急性焦虑症)为主要临床表现,常伴有头晕、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口干、尿频、尿急、出汗、震颤和运动性不安等症,其焦虑并非由实际威胁所引起,或其紧张惊恐程度与现实情况很不相称。

焦虑是精神分析理论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它在人格发展及人格活动的动力状态中都起着主要的作用,焦虑即是对危险的恐惧。

弗洛伊德提出三种焦虑:客观的、神经质的和道德的焦虑。

客观性焦虑是对真正存在的危险的恐惧;而神经质的焦虑是对于因表现冲动的欲望而受惩罚的害怕;道德性焦虑则是由于良知的畏惧。

焦虑总是引起一个人行为紧张的力量,也是促使一个人去减少这种紧张状态的动力。

而自我可以发展起许多抵抗焦虑的保持性的防御,亦即所谓防御机制,例如,一个人通过自居作用(或认同)的机制,以模仿和接受某个模范人物的行为、风格和特征来增强自己,从而认为自己具有与模范人物同等的能力足以应付引起焦虑的那种特殊危险。

案例1::现在我们来看一个较为常见的自卑引发的焦虑症:我会在感觉比自己强的人(地位、学识、金钱等方面)面前很自卑,和他们在一起的时候,不敢展现自我,该说的该做的都畏首畏尾,脑子也不好使了,满脑子只想着“人家怎么这么厉害、怎么这么有水平”“我怎么这么差劲”...同时有一种很强的嫉妒感;相反,和感觉比自己弱势的人相处时,又会有一种超乎寻常的活跃和自大,什么话都敢说,什么都敢表现,无所顾及,跟“人来疯”似的,同时又有优越感;我这个人是不是人品有问题啊?还是心理有毛病?这是一种自卑心理导致心理失去平衡的而采用极端方式寻求平衡的表现。

由于对自卑的状态感到极度的不满,心理失去了平衡,未了保障心理平衡,在逮到可以自信的情境时,就极端地表现自我,与前者之间寻求一种心理上的平衡,向他人----更重要的是向自己证明:其实我也并不是真的那么差劲!当事者两种绝然相反的心理反应和行为表现,是一种典型的应对自卑感焦虑的两极化模式。

之所以或有这两种极端,是因为本身心理上处于不平衡状态,而又找不到其他更好的使自我心理获得平衡的其他方式。

人自动寻求心理平衡的方式有很多,而这位焦虑者恰好其经历在偶然间体验到了这种平衡的方式,于是就沿用了下来,而对于其他平衡的方式不了解、没有经验。

然而,这却是一种不恰当的方式,因为这不符合理性的判断和社会一般公认的方式。

于是,求助者对于两种情况都感到不满意。

结果更加焦虑。

为什么会这样呢?一般来说,缺乏安全感是常见的原因,因为“如果自己什么方面都很优秀的话,就没有危险存在”。

“自己就魔障了”是一种被自己难以接受自己比他人差的自卑焦虑情绪笼罩,而将自我的能力和心理能量给屏蔽了而无法发挥出在的结果,自己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了自卑上,感到焦虑、紧张,当然就无法做其他的事情了。

因为自卑而焦虑,因为自卑而两极化,因为自卑而自闭,因为自卑而抑郁,自卑不是很大的问题但是又似乎可以导致一切心理问题,想起阿德勒所说的话:他们丢掉了一个症状又产生了另一个症状,他们变成了神经病症的收藏家,自卑过度要及时求助于心理咨询。

总结:1.觉察你的心理能量分配情况,把它看成水流,看下是否自卑的支流是否灌注了过多的心理能量?比较觉察:不去关注自己的自卑或者不给它分配心理能量是不是自卑的感觉会很快消失。

2.像这样的案例,焦虑的根源是自卑,自卑是不是就是病根啦哪,也不是,焦虑与自卑都是表象,自卑的两极化最常见的原因是不安全感导致的,只有最终解决了其内心中的不安全感、不自信才能解决最终问题。

3.从精神分析的角度讲,自卑在强烈自尊心的作用下往往会反向形成为自负,通常自负源自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过度一帆风顺,二是对自己片面的认识,三就是情感的反向形成,这种自负是自卑而来,是由对内攻击外显出来的对外攻击,所以情感上的自负往往看起来似乎矛盾重重内心似乎像个火药桶,他们的自负令自己伤痕累累。

二、鉴别诊断人类所有的认识都来自于比较,没有比较就没有认识。

人类认识世界的所有方法都是对事物进行比较的方法。

人类建立起来的关于世界的整个知识体系,其实就是一套比较体系,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总感到世界充满相对性的原因。

我们只能认识事物的差异,以此来分辨出不同的事物,我们无法认识事物的本身----“物自体”究竟是什么。

普罗太格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万物自为万物,本不需要尺度。

只有当人试图是认识万物,去分析万物的时候,才有了尺度的要求。

所以人是万物的尺度,没有人,万物自生增长,无所谓尺度的问题。

1.神经衰弱患者可能有焦虑症状,但焦虑症的焦虑紧张情绪较一般神经衰弱的症状更为突出。

2.恐怖症多表现为对某一物体,某疾病或某种环境的恐惧和严重不安,且常伴有其他强迫观念和行为,虽伴发焦虑,但与焦虑症有区别。

恐惧(fear)多因明确的事物引起,如怕狗、怕地震,引起恐惧的对象是可以指认的;而焦虑的原因模糊,只觉惶悚不安,但未必了解所怕者是何事何物。

3.疑病症患者的紧张恐惧情绪多继发于疑病症状,而疑病症状又与自身内部特殊不适感受和以往生活经历、联想或暗示等有关,因而应与焦虑症相鉴别。

4.焦虑与抑郁的区别.抑郁症主要特征是心情低落,而且作为精神病理状态,抑郁的程度必须达到使心理功能下降或社会功能受损害。

如果用一种简短通俗比拟,抑郁症症状是抑制向下的,而焦虑和紧张是惊恐向上的。

典型抑郁症病人具有“懒、呆、变、忧、虑”“五D征”特征,加上顽固性失眠和躯体不适;典型焦虑症病人具有“不宁、不适、不安”三A征——莫名其妙紧张不宁、全身不适和精神性不安,焦虑是一种情绪状态,患者基本的内心体验是害怕,如提心吊胆、忐忑不安,甚至极端恐慌或恐惧。

可资鉴别。

抑郁症是心态的低迷表现,而焦虑症一般多属于心理急噪!两者同属于个人的性格所致,但医治方法却不相同。

抑郁症患者需要到换到一个新环境去放松心情,而焦虑症患者则需要亲人或患者本人比较相信的人去开通去,去调节心态!三、治疗1、药物治疗。

抗焦虑剂为首选药物。

常用药物为舒乐安定、佳静安定和氯硝基安定等。

但是,本病使用精神性药物,其剂量和服药方式很有讲究,必须在专科医生指导下服用。

2、物理治疗。

经颅微电流刺激疗法是一种与传统药物治疗、电抽搐治疗完全不同的治疗方法,是通过低强度微量电流刺激大脑,改变患者大脑异常的脑电波,促使大脑分泌一系列与焦虑、抑郁、失眠等疾病存在密切联系的神经递质和激素,以此实现对这些疾病的治疗。

3、自我疗法。

比如:增加自信,自我反省,自我松弛,自我催眠等.4、营养与饮食疗法。

补充营养素,避免可乐、油炸食物、垃圾食物、糖、白麦粉制品、洋芋片等易刺激身体的食品,避免咖啡因、番烟、酒精、药物、茶碱,保健药膳等。

5.认知行为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的不同,运用行为治疗的医生有两种不同的方法来治疗焦虑症。

如果患者的焦虑症状与某些确定的情境有关,那么,医生通过运用“情境分析”,一种行为治疗技术,来找出患者的焦虑症状是由情境中的哪些关键因素造成的。

然后医生运用“系统脱敏”的技术,降低患者对这些特定因素的焦虑程度。

如果患者的焦虑症状游离于任何特定情境也就是不与某种特定环境有特殊的关系,那么医生就会运用“放松训练”来降低病人的总体紧张水平。

另外,由于焦虑症患者经常表现出无助感,所以治疗者会帮助患者通过学习有用的技巧(比如,社交技术,直言技术),来提高患者面对各种情境的信心。

由于焦虑症患者特有的认知方式-容易把模糊的刺激解释为威胁,容易过高估计消极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认知治疗常常被用来改变患者的认知方式。

6.精神分析治疗:因为精神分析学把焦虑症的起因归结为压抑的无意识冲突,所以,焦虑症的精神分析治疗,就是帮助患者领悟他们的内在心理冲突的根源。

具体请见:精神分析治疗。

一切妄自尊大和死要面子的行为在精神分析现场都是毫无意义的。

我们必须面对自己的无能和脆弱。

案例2王某,女十九岁,某重点综合大学哲学系二年级学生,于学校开学一周后前来诊所咨询。

从大学一年级第二学期开始,她就出现了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每到期末复习考试临近期间,就紧张焦虑,不伴有较严重的睡眠障碍。

患者自述:我学的虽然是哲学专业,但却还要学高等数学和物理等理科课程。

我在中学学习时,数理化就是弱项,所以才报考了文科,不料到了这个系也要学习数学物理,我感到负担沉重。

一年级的第二学期开学初,我就因数学等三科不及格进行了补考。

于是情绪十分低落。

我曾写了一封很长的信给辅导员老师,诉说我的苦恼和焦虑。

是辅导员老师告诉我,应当到心理咨询机构求助于心理学专家,所以我就来了。

"她原在某市的中学读书,父亲在市里工作,母亲是县里的小学教师,有一个妹妹和母亲住在一起。

平时她在市里读书和父亲生活在一起,假期回县城与母亲妹妹团聚。

上高中时父亲因病去世,为了让她有更好的学习条件,母亲让她坚持在市里的重点中学学习。

她自幼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记忆力也很强,遵守纪律,尊敬师长,因而深受老师的器重。

但她对数理化无兴趣,通过自己努力才勉强使数理化考试保持在八十分上下。

因为老师器重她,所以只要市里、区里或学校里有竞赛活动不管是什么竞赛,老师都要选派她去参加。

为此,她的学习负担十分沉重。

参加竞赛前老师要给她"开小灶"进行个别辅导,布置很多模拟试题叫她做,虽然这对她的学习有所促进,但她感到精神压力很大,简直不堪重负。

老师当然是一片好心,她也认为应当对得起老师,因而深恐竞赛失利,对各科的学习都抓得很紧很紧。

但在心底深处她对这种竞赛性的考试很反感,对数理化的竞赛更是头疼至极。

而老师却总是对说:"这是莫大的荣誉,是学校和老师对她的重视。

要她一个不漏地参加所有的竞赛,她也只好硬着头皮强记强学强练。

每逢竞考,"战前"的几天她都要死记硬背、苦练苦算到深夜。

有天晚上,她正在宿舍背书强记第二天竞赛科目内容,恰逢邻居在请客喝酒,猜拳行令的声音很大,吵得她无法看书。

她又急又气,心中烦躁至极。

就是从那个时刻,她心头产生了强烈的怨恨:一恨老师总让她参加各种竞考,使她疲惫不堪;二恨隔壁的人整夜吵闹,扰乱了自己的复习;三恨家长不该让她留在市里读这个使人疲于应付的重点中学。

在这种焦虑怨恨的情绪状态下,她一夜也没睡着,第二天在考场上打了败仗。

而且从此就经常失眠、多梦,梦中总是在做数理化的竞赛题,要不就是梦见在竞赛时交白卷。

那一学期的期末考试,她全科失利,平均分数仅七十分。

以后,只要临近考试期间,就总是焦急、心慌和彻夜失眠,为此,她参加高考也告失利。

只是由于她基础很好,所以经过复读后,参加第二次高考被录取到了现在这个重点大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