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广告创意与制作》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一)课程的性质与地位该课程是传媒与艺术设计专业群的专业核心课,是一门整合了多种技术,面向广告行业开展真实项目创意与制作的综合性课程,直接与学生的毕业设计和专业实习对接,是艺术设计专业(影视广告方向)、传媒策划与管理、电视节目制作等专业学生进入行业之前最重要的课程之一。
该课程以实训实践为主,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技术技能和广告业相关知识,完成行业中具有典型工作任务的实训项目,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和实践,使学生掌握中小广告企业中影视广告创意与制作的基本流程和业务技能,培养影视广告职业人的良好素养,能够胜任一般性影视广告的创意与制作工作。
本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二)课程设计思路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学生就业为导向”的总体设计要求,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为中心构建的影视广告项目课程体系。
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本课程主要从对影视广告创意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掌握的要求和加大实践性教学(主要表现在商业影视广告制作过程中)的教学理念入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和研究。
教学内容以“够用、适度”为原则,进行精简和整合;综合运用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教学手段,课程教学方法以“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法”、“现场教学”等教学方法为主,营造生动形象、信息丰富、职业化强的氛围,突出学生创意与实践的比重,推行“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等教学模式,利用学生创意工作室等环境培养学生创意能力和创意意识,同时将该课程建设为学院精品课程。
(三)课程内容选取的依据以地市级广告公司常规业务为主,以地市级电视台、城市LED屏幕、网络视频广告和企业宣传光碟为主要播放媒介的商业广告和公益广告作为典型任务范围,突出房地产、汽车销售、娱乐服务等目前主流的广告主业务类型,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增加企业形象宣传片内容,将实训项目设计为四类,即房地产影视广告、汽车销售影视广告、商品服务影视广告和企业宣传片。
(四)课程特色1.实训项目完全基于行业的真实环境与真实广告项目为主。
2.模拟企业化的工作室环境,培养学生广告职业人的良好素养。
3.利用网络平台实现开放式网络辅助教学和学生实践与创业的交流。
4.培育创意创新氛围和多元化创作环境。
二、课程教学目标(一)总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影视广告制作行业的业务流程、岗位技术标准、典型性广告创意的基本模式,掌握广告创意、拍摄、后期制作、特效等基本行业岗位的专业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广告行业从业素养。
(二)分目标1、能力目标(1)掌握影视广告创意的基本方法;(2)掌握影视广告的市场调研与分析方法;(3)能够熟练运用摄像设备和后期编辑软件完成各项目任务的实际操作;(4)能够通过文字和口头语言表述一个创意方案;(5)能够与一个创意或制作团队协同工作。
2、知识目标:(1)掌握影视广告制作的基本理论;(2) 掌握影视广告制作业务的岗位流程和相关技术指标;(3) 掌握广告文本业务规范和工作项目开支预算方法;(4)了解当前典型性业务案例的创意特点和技术实现方式;3、素质目标:(1)具有良好的广告行业法律意识和业务规范(2)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意识(3)具有服务意识和敬业精神(4)具有良好的交往与沟通表达能力(5)具有团队合作精神三、课程教学内容、要求与学时安排本课程以房地产影视广告、汽车销售影视广告、商品服务影视广告和企业宣传片等广告项目的实践为主,结合影视广告制作行业相关理论知识、职业素养进行课程设计,使学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影视广告创意与制作业务。
根据未来职业岗位对影视广告制作的要求,将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分解为6个学习情境。
(一)学习情境结构与学时分配表(二)学习情境设计表1表2表5表6四、教学实施(一)师资要求1、从事本课程教学的专任教师,应具备以下相关知识、能力和资质:具备高校教师资格;获得国家数字视频(DV)策划师或视频操作员资格、讲师以上职业资格;具备教学组织、管理及协调能力;2、从事本课程教学的兼职教师,应具备以下资质:具备5年以上影视制作工作经验。
3、本课程师资由专兼职教师共同组成。
课程中30%以上的教学任务由兼职教师承担。
(二)教学硬件设施教学正版软件(如Photoshop \ Premiere \ AfterEffects \ 3Dmax\ MAYA等软件)、投影仪、计算机;计算机多媒体教室;影视广告制作实训室(摄像机、抠像幕布、灯光、反光板、录音器等设备)实施建议:1.学院要对教师教学场地(主要指计算机房、影视广告制作实训室)以及实物等教学资源的要求进行协调,为保证教学按计划实施提供有力的保障。
2.教师要根据任务教学,结合本地资源,以服务地方经济为目的,收集生产实践中的典型案例,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真正实现工学结合的教学目的。
3.设计交流与讨论式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体验,采用推测、查阅或询问等方法进行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动手参与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发展;4.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发现、归纳和实践等方法,增强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和设计与实践技能的应用。
5.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制订阶段性学习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
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评价并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策略。
(三)教材及参考资料教材以“高职高专国家精品教材为指导”的原则,选用具有企业一线技术骨干、高级技术工程师共同参与编写的教材。
教材及参考资料的选用:(四)教学方法1.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灵活使用的形式,实行任务导入、项目工作的新型教育模式,采用启发式、案例分析、实例制作为主体的教学方法。
2.采取互动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影视广告创意与制作》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本身的研究发展也很快,因此,书本上的内容常常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在授课时,除了结合课本的理论知识外,还多补充大量的操作实例和项目,做到与时俱进。
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拓宽学生学习渠道,改进学生学习方式,提高教学效果,增强教学的开发性和灵活性。
3.在设计“任务型”教学活动项目时,应注意活动要有明确的目的并具有可操作性;要以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为出发点,内容和方式要尽量真实。
4.工作室项目教学方法,利用教师或者是合作行业,引进实际项目,针对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分组教学建议教学方法:小组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现场教学法、启发式、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
(五)教学评价1、评价原则教学评价是指对学生学业评价。
突出阶段评价、目标评价、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
关注评价主体的多元性。
体现各课程在评价上的特殊性。
(1)强调工作过程与模块评价,结合课堂提问、案例分析、讲解与操作,综合思考与练习、专业能力考核等手段,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考核,并注重理解与分析能力的提高与培养。
(2)强调课程结束后综合评价,应用实例分析与理解、案例讲解与操作等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注重考核学生所拥有的综合职业能力及水平。
通过评价,使学生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创意设计与实践综合应用能力的全面发展;使教师更为及时地获取反馈信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适当的调整,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使学校及时了解课程标准的执行情况,改进教学管理。
2、评价建议《影视广告创意与制作》课程的学习成绩评定的基本思路是注重学习的过程,强调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控制作用,用学习的过程成绩来作为期末考试的主要成绩,调动老师的教和学生学的积极性,将“试题”转变为“试能”,达到使学生真正掌握知识和技能的目的。
3、考核方式与成绩构成本课程按照百分制进行考核,考核主要包括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两大方面,平时考核占70%,期末考试占30%。
(1)平时考核:包括学习态度、学习水平和实践动手能力三个方面。
学习态度的考核:主要是考查每个学生上课出席情况,主要包括出勤情况、听课态度及作业完成情况,占15%。
学习水平的考核:主要包括课堂提问、讨论课发言及平时测验的考核,占15%。
实践动手能力的考核:占40%,主要根据实际操作和设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
(2)期末考试:考试题多为设计型、综合题,考查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和创新思维能力。
4.成绩认定及考核标准学生成绩的认定,包括2个方面,一是平时总评成绩,满分70分;二是按照课程考核标准进行的期未考核,满分30分。
两项分之和,即为学生最终成绩。
表1 《影视广告创意与制作》课程平时考核标准(70分)表2.《影视广告创意与制作》期末试卷试题分布(30分)(六)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1、利用软件及网络多媒体《影视广告创意与制作》课件、教学录象,通过动态、直观、自主的课程训练平台,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
2、开发和利用网络学习工具,充实“课程复习”、“在线答疑”、“习题解答”、“模拟创作”等,让学生置身于网络实作课堂中,积极主动完成本课程各阶段的学习任务。
3、充分利用行业资源,与市内外多所影视广告公司达成合作,通过真实案例的创作真正使学生达到工学结合,满足企业人才培养需求。
4、建义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例如:“视频操作员”等,使之教学、实训、职业技能证书考试相互结合,满足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
五、课程管理(一)课程教学团队课程负责人:刘洪波主讲教师:何燕妮、李烨、周峰、宁猛(二)责任1、艺术设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把握课程发展方向2、教研室主任与课程负责人负责课程的整体建设、内容的调整、课程的持续发展;2、专任教师负责课程的授课,专任教师与实训指导教师共同负责课程的实训指导。
3、课程负责人负责监督课程的实施。
六、其它说明1、在教学过程中,要求配备一定数量的兼职教师,以满足工学结合教学的需要。
2、强化校企合作,确保工学结合教学的顺利进行。
3、本课程适用于三年制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和传媒策划专业。
4、为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该课程标准使用2-3年后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