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中药 化湿药
白豆蔻证。 2.呕吐。 【用法用量】 煎服,3~6g,入汤剂宜后下。 【使用注意】 阴虚血燥者慎用。
【鉴别用药】
豆蔻、砂仁 均具有化湿行气,温中止呕、止泻之功,常 相须为用,用治湿阻中焦及脾胃气滞证。但 豆蔻化湿行气之力偏中上焦,而砂仁偏中下 焦。故豆蔻临床上可用于湿温痞闷,温中偏 胃而善止呕;砂仁化湿行气力略胜,温中重 在脾而善止泻。
草果《饮膳正要》
为姜科植物草果Amomum tsao-ko Crevost et Lemaire的干燥成熟果实。主 产于云南、广西、贵州等地。于秋季果实成 熟时采收,除去杂志,晒干或低温干燥。
草果《饮膳正要》
【性能】 辛,温。归脾、胃经。 【功效】 燥湿温中,除痰截疟。 【应用】 1.寒湿中阻证。本品辛温燥烈,气浓味厚,其燥湿、 温中之力皆强于草豆蔻,故多用于寒湿偏盛之脘腹冷痛, 呕吐泄泻,舌苔浊腻。常与吴茱萸、干姜、砂仁、半夏 等药同用。 2.疟疾。本品芳香辟浊,温脾燥湿,除痰截疟。多配 常山、知母、槟榔等同用,如草果饮(《慈幼新书》)。 【用法用量】 煎服,3~6g。 【使用用量】 阴虚血燥者慎用。
《名医别录》
【性能】 辛,微温。归脾、胃、肺经。 【功效】 化湿, 止呕, 解暑。
藿香
《名医别录》
【临床应用】 1、湿阻中焦证。 2.呕吐。 3.暑湿证及湿温证初起。 【用法用量】 煎服,5~10g。鲜品加倍。 【使用注意】 阴虚血燥者不宜用。
佩兰
《本经》
[来源]为菊科植物 佩兰Eupatorium fortunei Turcz.的 干燥地上部分。主 产于江苏、浙江、 河北等地。夏、秋 二季分两次采割。 切段生用,或鲜用。
概述
使用注意: 化湿药物气味芳香,多含挥发油,一般以作 为散剂服用疗效较好,如入汤剂宜后下,且 不应久煎,以免其挥发性有效成分逸失而降 低疗效; 本类药物多属辛温香燥之品,易于耗气伤阴, 故阴虚血燥及气虚者宜慎用。
概述
现代药理: 本类药大多能刺激嗅觉、味觉及胃粘膜, 从而促进胃液分泌,兴奋肠管蠕动,使胃肠 推进运动加快,以增强食欲,促进消化,排 除肠道积气的作用。
草豆蔻
《雷公炮炙论》
草豆蔻
《雷公炮炙论》
[来源]为 姜科 (Zingiber aceae)植 物草豆寇 Alpinia katsuma dai Hayata 的干燥近 成熟种子。
草豆蔻
《雷公炮炙论》
【性能】 辛,温。归脾、胃经。 【功效】 燥湿行气,温中止呕。 【应用】 1.寒湿中阻证。 2.寒湿内盛,胃气上逆的呕吐。 【用法用量】 煎服,3~6g。入散剂较佳。 入汤剂宜后下。 【使用注意】 阴虚血燥者慎用。
白豆蔻
《名医别录》
[来源]为姜科 (Zingiberace ae)植物白豆蔻 Amomum kravanh Pirre ex Gagnep.或 爪哇白豆蔻 Amomum compactum Soland ex Maton的干燥承 受果实
白豆蔻
《名医别录》
【性能】 辛,温。归肺、脾、胃经。 【功效】 化湿行气, 温中止呕。
第十二章
化湿药
概述
含义:凡气味芳香,性偏温燥,以化湿运脾为主要 作用的药物,称为化湿药。 性能特点: 本类药物辛香温燥,主入脾、胃经,能促进脾胃 运化,消除湿浊,前人谓之“醒脾”,“醒脾化湿” 等。同时,其辛能行气,香能通气,能行中焦之气 机,以解除因湿浊引起的脾胃气滞之症状。 此外,部分药还兼有解暑、辟秽、开窍、截疟等作 用。
概述
适应范围: 用于湿浊内阻,脾为湿困,运化失常所 致的脘腹痞满、呕吐泛酸、大便溏薄、食少 体倦、口甘多涎、舌苔白腻等证。 此外,有芳香解暑之功的药物,湿温、 暑湿等证,亦可选用。
概述
选药及配伍:使用化湿药,应根据湿困的不同情况 及兼证而进行适当的配伍应用。 湿阻气滞,脘腹胀满痞闷者,常与行气药物配伍; 湿阻而偏于寒湿,脘腹冷痛者,可配伍温中祛寒药; 脾虚湿阻,脘痞纳呆,神疲乏力者,常配伍补气健 脾药同用; 湿温、湿热、暑湿者,常与清热燥湿、解暑、利湿 之品同用。
砂仁
《药性轮》
砂仁
《药性轮》
[来源]为姜科 (Zingiberaceae) 植物阳春砂 Amomum villosum Lour.、 绿壳砂 Amomum villosum Lour.var.xanthi oides T.L.Wu et Senjen 或海 南砂Amomum longiligulare T.L.Wu的干燥成 熟果实。
砂仁
《药性轮》
【性能】 辛,温。归脾、胃、肾经。 【功效】 化湿行气, 温中止泻, 安胎。
砂仁
《药性轮》
【应用】 1.湿阻中焦及脾胃气滞证。 2.脾胃虚寒吐泻。 3.气滞妊娠恶阻及胎动不安。 【用法用量】 煎服,3~6 g,入汤剂宜后下。 【使用注意】 阴虚血燥者慎用。
厚朴
《本经》
厚朴
《本经》
【性能】 苦、辛,温。 归脾、胃、 肺、大肠经。 【功效】 燥湿消痰, 下气除满。 (化湿兼行气 消积平喘)
厚朴
《本经》
【应用】 1.湿阻中焦,脘腹胀满。 2.食积气滞,腹胀便秘。 3.痰饮喘咳。
厚朴
《本经》
此外,七情郁结,痰气互阻,咽中如有 物阻,咽之不下,吐之不出的梅核气证,亦 可取本品燥湿消痰,下气宽中之效,配伍半 夏、茯苓、苏叶、生姜等药,如半夏厚朴汤 (《金匮要略》)。 【用法用量】 煎服,3~10g。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 本品辛苦温燥湿,易耗气伤 津,故气虚津亏者及孕妇当慎用。
苍术
《本经》
【性能】 辛,苦,温。归脾、胃、肝经。 【功效】 燥湿健脾, 祛风散寒。(内燥脾湿,外祛风湿)
苍术
《本经》
【应用】 1.湿阻中焦证。 2.风湿痹证。 3.风寒挟湿表证。
苍术
《本经》
【用法用量】 煎服,5~10g。 【使用注意】 阴虚内热,气虚多汗者忌用。
【教学内容】
掌握:苍术、厚朴(附厚朴花)、藿香 熟悉:砂仁(附砂仁壳)、豆蔻(附豆蔻壳) 了解:佩兰、草果
藿香
《名医别录》
藿香
《名医别录》
[来源]为唇形科 (Labiatae)植物广 藿香pogostemon cablin (Blanco) Benth.的干燥地上 部分。
藿香
佩兰
《本经》
【性能】 辛,平。归脾、胃、肺经。 【功效】 化湿, 解暑。 【应用】 1.湿阻中焦证。 2.暑湿或湿温初起。 【用法用量】 煎服, 5~10g。鲜品加倍。
苍术
《本经》
苍术
[来源]为菊科 (Compositae) 植物茅苍术 Atractylodes lancea (Thunb.) DC. 或北苍术 Atractylodes chinensis (DC.) Koidz. 的干燥 根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