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境心理学论文__郑州人民公园调研报告

环境心理学论文__郑州人民公园调研报告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开发与建设也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广度、深度向外拓展。

然而在一个个国际化、现代化的都市美梦中人们对精神与心灵上的需求就显得更为之重要。

为此,我们对城市的外部公共空间以及人们在公共空间的行为习性进行了研究。

我们小组以郑州市人民公园为例进行了实地考察。

调查研究结果主要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公园简介及周围环境分析
心地带,东起二七路,西至铭功路,
南至西太康路,北至金水河。

1951
年辟为公园,1952年8月1日正式
开放。

公园面积30.14公顷,其中
水面积公顷,绿化面积25.41
公顷,是解放后兴建的第一个综合性公园,也是郑州市最大的综合性公园,园内有“彭公祠”、“胡公祠”,他们的存在使公园多了一份内涵。

它是一个以休闲娱乐为主的公共场所,娱乐设施有摩天轮、过山车、海盗船、旋转木马、流星锤、碰碰车、蹦极、水上乐园等。

整个公园有参天的大树,有茵茵的绿地,有荡漾的湖水,是市民休闲娱乐的主要场所。

郑州人民公园位于市中心,是繁华城市的一个安静之地。

周围的主要干道有金水路、二七路等等。

因为公园位于二七塔附近,是郑州最繁华的地段,也是通往市中心的必经之路,所以交通流量也很大,
为了避免交通拥堵,公园设三个出入口,且都向内退让很大空间,也使公园与周围建筑、道路有所分割,因此周边交通还算便利。

公园周围建筑大多是商业建筑,一般都比较的高大、宏伟,因此建筑的高度也会对游客的心理造成影响。

据调查和统计得知,大多数游客对周围建筑的高度对自己休息时的心情都会造成影响。

周围建筑如若太高,会使得周围空间显得逼仄,对在此游玩和休息的人们造成一种压抑感,使人们不能得到想要的舒适度。

另外一方面,由于来自高层建筑的高楼风有时会对行人造成不适和伤害,那么被高层建筑包围的公园也会在一些时候受到高层建筑的影响。

而且建筑密度比较大,与公园相挨紧密,分割不太明显,从视觉与感官上不能达到人们理想的舒适效果。

二、公园景观环境和道路分析
人民公园作为郑州市一个标志性的城市外部公共空间,其园内的景观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为为周围人们的生活带去了绿色,带去了清新的空气,为园内的行人带去了视觉上的享受和感觉上的放松,而且,在这样一个综合性的公园,景观也起着分隔空间,引导和暗示游客的作用。

比如,参天大树的种植,就告诉游客,这里是供大家遮阳、休闲的公共空间,大面积的绿地和铺地也传递着同样的信息;然而,小乔木,整形树,假山,石壁,土山等景观则可作为障景处理,不仅可以造成先抑后扬的效果,而且有助于保持区域的私密和安静;同样,在较小尺度的外部空间,较小的灌木,绿篱,树丛等自然元素以及矮墙,小品等人工元素也会造成视觉遮挡,进一步满足空间的私
密性要求。

草坪,铺地,小品,花坛,喷泉水景和景观灯,常常被视为现代广场不可缺少的要素,这些要素的存在往往给人一种视觉上的享受和心理行为上的引导,会使得行人,游客感觉理所当然的去走近欣赏,去探索,去休憩。

郑州人民公园绿化主要是以苍松翠柏做基调,各种花色的花、灌木点缀其间;乔、灌、花、草搭配栽植,构造出大面积的树林、草地园林景观。

其在景观上就为游客的游玩或者休息起到了一种暗示,指引的象征性作用,一些景观小品也给游客带去了精神上和视觉上的享受。

郑州市人民公园总的来说比
较重视自然资源,显山露水,公园
内的树木虽年久却不失其魅力。


树成林,不仅使环境充满活力,同
样为百鸟提供了栖息的家园,也为
郑州市绿地引来了天然卫士。

这些
树木不仅是宝贵的生态资源,也是宝贵的风景资源。

该公园注重人与自然的协调,在人多时,这些景观有利于不同人
群的分散活动,使人在不同的空间各得其所,减少了拥挤感,而在人少时,这些景观则显得自然、幽静、迷人,为公园增添了不少姿色和内涵。

我们都知道,接触自然是人的基本生物要素之一,所以,园内,绿化、水景等自然和生物元素对公园内空间的生气感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有助于形成较为私密的环境。

作为一个以休闲娱乐为主的综合性公园,园内的道路是以几条主干道为主,中间又分出了许多小路。

主干道起到了一个重要的引导作用,而这些小干道则根据行人的目的,起到了一个捷径和欣赏景观的作用。

我们都知道,在目标明确时,只要不存在障碍,人总是倾向于选择最短路径行进,只有在伴有其他目的,如闲逛,散步,观景时,才会信步任其所至。

郑州市人民公园基于人们的这一心理,建造了许多小路,在供行人行走的同时,还供行人欣赏周围景色。

公园内的大道主要是以铺地为主,而小道则是以曲折的石子路,石砖为材质铺设,小路的铺设可以避免行人为抄近道,而践踏草地,同时还增添了行人行走过程中的视觉享受。

三、活动观察
1、围观现象
在实地调研中我们看到,人民公园作为一个较大的公共开放场所,内有丰富的娱乐活动,这些活动既有自发的游人之间的小型活动,如体育锻炼,棋牌类活动,参加各类娱乐设施的项目,也有具有一定组织的的民间表演,这些活动不仅使参与者的娱乐生活得到极大丰富,也引起了其他游客的围观行为。

围观现象对于围观者而言,看似被动的接受信息却为他们提供了有共同兴趣的人的主动交流机会,尤其是棋牌类、竞技类活动的围观行为,很容易使围观者通过认真观察活动的进行情况而产生旁观式参与的愉悦感。

在调研中我们也看到,有围观现象的地方往往是这一区域人气最旺盛的地方,例如公园人工湖处的蹦极项目吸引了大批游人围观,观看这一活动满足的大众对惊险刺激的偏爱。

通过观察我们看出这些活动大多比较粗糙,表演者也多是非专业人员,却依然吸引着众多观众,就在于围观所具有独特优势:这类行为具有退出和加入的自由,不具有强制性。

毕竟,人们对于免费的娱乐项目总是愿意尝试一下,同时因抱有较低期望值而易满足。

2、个人空间
人民公园内部有各式座
椅,在公园中心喷泉处围绕
喷泉设有一圈长椅,而我们
看到,尽管座椅间并未设有
扶手隔离座位,但就坐的陌
生游人之间总保持着一定距离是彼此动作,这反映了人们在使用空间时总是下意识的划出一定的个人空间。

3、领域偏爱
人民公园作为一个受到游客欢迎
的公共场所有良好的绿化基础,有着
各种灌木、乔木及大面积绿地满足游
人观赏或休息的需要。

通过观察我们
看到,除了座椅,公园的绿地是游客休息停留的主要地点,同时有一定依靠性的地点也会吸引游人停留,一些活动也会选在有高大树木依靠的地方进行,两旁绿树成荫、景观优美的道路也是散步的好去处。

由于我调研时间是冬天,人们对于有阳光照射的温暖的地方也显出极大偏爱,同样的座椅,游人宁愿多走一段路,也不愿在背阳处休息而选择向阳处。

四、郑州人民公园游客行为习性满意度调研总结
此次调研于2010年11月11日中午13:00----16:00在郑州市人民公园进行,其主体是针对在此地游玩休憩的游客的行为习性以及
公园本身建设规划的现状的调查。

此次调研活动以实地访问、问卷调查、拍照取样、整理分析等方面进行开展。

现以调查问卷结果分析对此次调研活动进行总结:
1、问卷基本情况
本次调研问卷共发放30份,回收有效问卷28份,回收率%。

问卷共17题,涉及到性别比例、年龄层次、行为习性分析、主观感受等方面进行调研考察。

2、问卷结果分析
由于本次调查活动时间是休息日,所以公园游客以学生与离退休人员为主。

半数以上的人来得较为频繁,每次停留时间亦较长。

这些情况从侧面反映出了游客对人民公园的喜爱程度。

从调查结果来看,这主要得益于其优美的环境和丰富的娱乐设施,然而人民公园也有其不足之处。

以下两点为例。

(1)、您认为公园能满足遮风避雨遮阳的要求吗?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相关设施完备,完全能满足要求 5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有一定设施但数量不足 20人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或许有但找不到 3人
由以上问题调研结果可以看出,七成以上游客认为公园内遮风避雨设施数量不足,近一成游客甚至找不到其设施布置,只有不足两成游客认为其完全能满足自身要求。

所以,公园应增加遮风避雨设施,例如修建一些亭子以及连廊等等,并将其至于合理且位置明显的地方,既为游客提供了休息、遮风避雨遮阳的场所,也丰富了公园内部
的建设,使公园本身元素更加丰富。

(2)、
公园作为一个公共活动场所,其也需要一定的私密空间。

人民公园则采用小灌木丛、假山、土山等作障景处理,不仅造成了欲扬先抑的景观效果,更使空间有了私密和安静。

由上图表可以看出,公园内部应加强对私密空间的建设。

3、调研的意义
城市外部公共空间担负着人们进行交往、娱乐、休憩、集会等活动的载体功能。

广场、公园等场所总是被当成是城市的“客厅”、“起居室”,或者城市的“脸面”、“名片”,反映着一个城市的经济水平、精神面貌和文化艺术内涵。

那么,对“城市文化”以及赋予公共空间意义的社会生活的调研就显得尤为重要。

而对城市外部公共空间的研究的意义就在于为整个城市文化建设和人们物质及精神生活所需提供更好的理论基础,为城市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