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景德镇窑里风景区之梅岭休闲山庄

景德镇窑里风景区之梅岭休闲山庄

梅岭休闲度假区
亲爱的旅客朋友们,大家好,游览尚未结束,同志仍需努力啊。

接下来我们要去是梅岭休闲度假区,一个可以堪称世外桃源的地方,它离瑶里有7公里,由梅岭村,梅岭峡谷,梅岭徽饶古道遗迹、梅岭度假村四块组成。

虽然“梅岭”这个名字十分大众化,但是此梅岭非彼梅岭,待我跟大家细细道来。

在此之前,请允许我隆重地说说这个名字的由来,您就可以感受过去的梅岭有多美了。

那是在盛唐之末,从东河虎头上有个叫“洞里”的地方,迁来了一对夫妇,男的姓张,女的姓黄,两人至深的爱情因家庭的百般阻挠走上了私奔的道路,于是它们跋山涉水、翻山越岭,逃离尘世的桎梏,历经犹如红军长征一般的艰辛之后,终于站在邻界的山头,此时,他们放眼望去,顿时欣喜万分,原来,那是漫山遍野的梅花正迎面绽放,好似象征着他们纯洁永恒的爱情,给了他们生活的信心,于是他们决定在此定居,并为此取名叫梅岭。

这个美丽的爱情为梅岭增添了不少温情的元素,如今我们也有幸来到这个纯美之地,也趁着诗意的景色找一找初恋的感觉吧。

可以说,当时的梅岭的确就是桃源生活的翻版,因为很久以前,梅岭是赣皖边界徽饶古道上的一个繁华集镇,油坊、酒店、杂货店一应俱全,梅岭村保存的古民居共有100多栋,大多为清代所建,也有少量明代建筑。

村内大街小巷纵横交错,村边瑶河支流穿村而过,四周群山环抱,更因世代居住在这里的人们勤劳的开山垦地,有了这个瑶里耕地最多的美丽村落。

【梅岭村】
现在我们所站的地方就是梅岭村口了,请大家先随我参观梅岭村。

梅岭村从形态上看,最初的规划者似乎是为了方便耕作而选择了村址,借用了背山面田畴,“五水归一”以及河流的凸岸立基置宇等地理优势。

汩汩的河水从村前经过,方便了人们农业生产和日常洗涤。

潺潺的小股溪水,则被引到村落内部,成为沿溪住户的门前水,随取随用,经过祠堂的小溪,则被引入一个半月形的水池,收水的作用给整个水流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历经数年,后来的人们秉着喝水不忘挖井人的感恩之心开始用心经营。

一座祠堂的墙外,同时也是村子的水口,在这里设了一处造型独特的水岸,其形状像一艘扬帆航行的大船,象征家族的发脉,蕴意十分深刻。

宁静的水岸上栽种着九株风水树,苍劲挺拔宛若帆桅,树龄均在500年以上。

其中最粗的树胸径达73.2厘米,高达14米,树龄已有1000年以上。

这棵树默默地守在水岸旁边,为来去的船舶靠岸时提供坚实的肩膀,他们把缆绳系在上面,让这个家族的大船能够安稳地泊在这静谧的港湾。

同时,水岸的四周有水塘围绕,既聚财,又防火,被堪称为水口园林的典范。

我们顺着马路向那边看去,小溪与主河的交界处建了一座桥,还种了一棵大树,意在以收住水的去势,在风水有聚财之力。

而村中滨河的一面,建有一座廊亭,供族人劳作之余纳凉休憩;对岸则是通往安徽方向的古道,沿途建亭,为过往客商提供暂时休息的空间。

据了解,徽州古道从梅岭村前的河对岸一直通向右龙,共20里,进入安徽可到休宁、屯溪。

梅岭原来小学的位置原为驿站,卖吃的给过往客商。

过路的客商多为休宁一带过来到瑶里外面的南泊村挑米、挑油的人。

梅岭村对面的村落叫楼前村,顺古道至楼前村可以到达瑶里,下面请大家随我到祠堂内参观。

张氏宗祠
各位游客朋友们,这里是过去有“江南第一祠”之称的张氏宗祠,当然,这个形容有些夸张,但也说明这是一座曾经规模宏大的祠堂。

张氏宗祠始建于唐末,元末焚于战火,现存宗祠重建于明初,后经人不断修缮。

在此,懂风水的游客们可以验证一下了,这个祠,前面有个月形水塘,旁边两个一样的水塘,这象征着什么呢?大家请看,对面那座山的形态像是一团火焰,故称“火焰山”,由于张氏宗祠正对火焰山,所以经常遭火灾,于是风水
先生的指导下,建立这些水塘以避火灾。

如今,这座占地1999平方米的宗祠三堂两天井,气势恢宏,古朴的老祠砖、老木、老石雕,无疑不镌刻着当时的清雅之味。

大家跟随我来看看这个进门两侧的厢房,虽说年代已久,隔板已坏,却也依稀可见这门槛经久不裂,折光反华,那么到底原来的梯子是如何搭的,为何门槛会磨得如此光滑呢,其实我也不知道答案,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发挥想象力,说不定您就解了这个谜了。

不可否认,光滑的门槛一定有着不同寻常的故事,谁来踏过这个门槛,张氏宗祠来自何方呢?据了解,当时的宗祠采用的是五梁结构(违背民房禁止的三堂五梁),另外祠内十根大理石柱及祠外的九棵巨樟,这与皇室有着缕缕关联。

关于张氏宗祠的来历,有着这么一个说法:相传在元朝末年,朱元璋与陈友谅大战鄱阳湖,兵败后企图投湖自尽,后被左右部将救起,他为了避开陈友谅的搜索,便取道赣东北山区,来在这里作短时休整,以便招集散兵游勇以图东山再起。

当时,这里百姓深受陈友谅官兵的欺压,而朱元璋所率的朱家军虽为溃败之军,但是依然纪律严明,对百姓秋毫无犯,深受百姓的拥戴,便纷纷捐钱犒劳。

由于多年的征战,当时百姓的生活也极端艰苦,于是就用准备打制年糕的糯米制成麻糍,招待朱家军,许多青壮年也纷纷踊跃地参军。

朱元璋在这里休整和招兵买马后,转战南北,发展壮大,终于打败了包括陈友谅在内的诸路王侯,成为了明朝的开国皇帝。

一统天下的朱元璋回想起当年当地百姓对自己在危难之中的帮助,又得知梅岭张氏宗祠后被陈友谅焚毁,特地恩准梅岭籍的将士归乡祭祖,并钦准以王侯标准重建梅岭张氏宗祠。

所以,张氏宗祠才有今天这样的规模。

在梅岭,除了这个主祠堂之外,还有三个张氏的支祠,又称为庭屋,其中的两个保存比较完整,另一座已经坍塌了。

在文革期间,把当中的一个支祠中改成了“阶级斗争俱乐部”,成了中国大兴阶级斗争年代的一幅历史遗迹,也是中国历史长河中一个扭曲了的驿站,一块歪斜的里程碑。

凡是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们对“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的阶级斗争想必是记忆犹新的。

俗话说:“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

回顾那样一段历史,我们面对这样一个场景一定是感慨万千吧!
观云亭
现在我们是往度假村的途中,请大家向左侧车外看,在山脚下小河旁,有一座造型秀丽的廊桥,叫做“观云亭”,是徽饶古道上的长亭,可供来往客商纳凉休憩。

之所以叫“观云亭”,顾名思义,是“观云”的地方,这里地处盆地,若是在雨后,则谷内白云茫茫,一铺万顷,四周的山峰被白云俺没,只剩下几个峰尖,象是大海中的岛屿。

白雾飘荡,呈现出静中寓动的美感,正是这种动静结合之中,造化出变幻莫测、气象万千的仙境,若您刚好遇上,喜好摄影的可别错过了,没带相机的就让它留在回忆里吧。

这座桥在七十年代曾作为电影《闪闪的红星》的外景拍摄地,因而声名远扬,所以又被叫做“红军桥”,现在这里每年都有小红军夏令营在这里设营。

这座桥连接了徽饶古道,沿古道往上行可以到达安徽。

梅岭度假村
游客朋友们,现在我们到了度假村,这里是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娱乐餐饮为一体的园林式度假宾馆。

这里的客房和配套设施全部是木房、竹楼,融现代工艺与本地特色为一身,木房配有吊脚回廊,竹楼屋顶被原始、朴实的竹片扎固,是冬暖、夏凉。

房中设施齐全,水电畅通,洗浴、看电视方便。

这里的餐厅随时供应山珍野味,土特佳肴,小卖部备有各种生活用品,瑶里土特产、高级名茶“崖玉”“仙芝”等,这里还有清醇透凉的“瑶里山泉”,周围青山环抱,绿水傍流,随时可以闻到山花的郁香,听到虫鸟的鸣唱,在茶余饭后游客们可以沿古道登山漫步,也可在园池中观赏鱼游,还可以到前面的水池中游泳或垂钓。

在这里休假会让人感到百倍的神清气爽,如果携带家庭成员的话,那就更会把人生天伦之乐,融于无限美妙的大自然之中,乐趣无穷。

如果您想让自己在都市里漂泊已倦的心灵得到短暂的抚慰,如果您想让自己匆忙的脚步找到一个休闲的驿站,这里是不会辜负您的期盼的。

梅岭峡谷
游客们,从这里沿溪而上,就是神奇的梅岭峡谷了,它全长数公里,直达汪湖风景区,整条峡谷掩蔽在浓浓林荫之下,峡谷中怪石嶙峋,有多处泉潭,清彻见底,其中入口处的龙潭是最精彩的一处,倘若您是在盛夏来此游玩,您会情不自禁地跳入潭中,享受这大自然赐予的恩惠。

沿峡谷而上,一路上有“警世棺石”、“雷劈石”、“飞来石”等景观。

由于峡谷中四季都有许多蝴蝶,所以又被叫做“蝶恋谷”。

这里环境幽雅,是滋生爱情磁场,有情人到这里会被这浓浓的情意所陶醉而生化学反应,他们的爱情也会在青山绿水的见证下坚贞不渝,海枯石烂。

关于梅岭的景观,到此就介绍完了,谢谢大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