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第2课诗两首(雨巷、再别康桥)专题12020.031,对下面舒婷的这首诗的赏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也许--答一位读者的寂寞也许我们的心事总是没有读者也许路开始已错结果还是错也许我们点起一个个灯笼又被大风一个个吹灭也许燃尽生命烛照黑暗身边却没有取暖之火也许泪水留尽土地更加肥沃也许我们歌唱太阳也被太阳歌唱着也许肩上越是沉重信念越是巍峨也许为一切苦难疾呼对个人的不幸只好沉默也许为由于不可抗拒的召唤我们没有其它选择A.这首诗充分表达了诗人生活中不被理解的无奈和孤寂的心情。
B.本诗以促膝谈心的方式来抹去“读者”心中的孤寂感,并回答“读者”在生活中所产生的困惑。
C.本诗承认生活中的某些缺憾,但更看重有信念、有责任感的人生。
D.这首诗运用了反复、排比的修辞方法,在反复中增加抒情的浓度,在排比中增强语势。
2,(2005年高考北京卷)下列词语中加粗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舷梯娴熟悬崖勒马弦外之音B.按捺纳税刚毅木讷方凿圆枘C.静谧猕猴弥天盖地所向披靡D.皎洁缴纳狡兔三窟矫揉造作3,对《雨巷》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在《雨巷》中创造了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这受中国古代诗词的启发,用丁香结即丁香的花蕾来象征人的愁心。
B.《雨巷》运用了象征的手法。
诗中的“我”“雨巷”“姑娘”并非是对生活的具体写照,而是充满了象征意味的抒情形象。
C.诗中借江南小巷的阴沉来象征当时社会的黑暗;“我”在黑暗中迷失了方向,找不到出路,充满了迷惘和绝望。
D.《雨巷》运用了复沓重唱手法,造成了回环往复的旋律,强化了音乐效果,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
4,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的,________;她静默地远了,远了,________,________。
5,下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戴望舒是中国现代诗人,主要诗集有《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
B.《雨巷》是戴望舒早期的成名作和代表作,诗歌发表后产生了较大影响,诗人也因此被称为“雨巷诗人”。
C.戴望舒早期的诗歌受西方印象派的影响,意象朦胧、含蓄。
D.后期诗歌主要表现热爱祖国、憎恨侵略者的强烈感情和对美好未来的热烈向往,诗风明朗、沉挚。
6,今天,我们感受了徐志摩的离情别绪,其实,离别是没有时空界限的,它会超越历史,不觉来到我们身边。
月假结束,要与父母告别;高中毕业,要与同学分别;出差在外,要与亲人离别。
你最喜欢怎样的告别情感和告别方式?让我们把动人的离别留下来,一起分享好吗?不少于20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阅读《再别康桥》中的两节,回答1~3题。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1.这两节诗运用了哪些修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写出两节诗的韵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怎样理解“招摇”“甘心”二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选出下列各组成语中使用正确的一组()A. 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已成为学校要解决的首当其冲的问题。
B. 开幕式上,火炬台燃起几米高的火焰,美轮美奂,蔚为壮观。
C. 这里的小吃风味独特,耐人寻味,我每次来到这里,总要品尝一下。
D. 反革命两面派的特点之一是言行不一,说的冠冕堂皇,做的卑鄙肮脏。
9,填入文中空缺处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①这套丛书所收书目均由主编。
②有些老课文被视为典范,学生只有迷信的义务,很少有的权利。
③大家一致认为,小张年富力强,担任这个工作很。
A. 裁断置疑合意B. 裁定质疑合宜C. 裁断质疑合宜D. 裁定置疑合意10,阅读臧克家的诗《老马》,完成(1)(2)题。
总得叫大车装个够,它横竖不说一句话,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它把头沉重地垂下!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它有泪只往心里咽,眼里飘来一道鞭影,它抬起头望望前面。
一九三二年四月(1)下面对诗句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总得叫大车装个够”表现老马心甘情愿背负沉重的压力。
B.“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中的“扣”字写出了老马负荷过重,力不能支的痛苦。
C.“眼里飘来一道鞭影”,“飘”字看似很轻,实际上是沉重欺压,有“扬起来”狠狠抽下的意思。
D.“它抬起头来望望前面”,表明老马希望看到苦难的尽头。
(2)对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老马象征着贫苦的农民,作者通过写老马,实际上写出了30年代农民的悲惨命运。
B.全诗充满了哀怨的气势和凄楚的情调,饱含了对农民的同情和对统治者的愤恨。
C.作者以悲愤的笔触,表达了对过去人民“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情感。
D.作者善于从现实生活中捕捉典型的镜头,逼真地刻画出老马的形象,朴素中见坚守,平淡中见深远。
1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毕竟沉湎首屈一指过尤不及B. 安详幅圆不可思议漠不关心C. 纰漏雀跃长篇累牍重蹈复辙D. 通牒蛰伏故伎重演莫衷一是1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 木讷(nà)狡黠(xiá)飞来横祸(hèng)矫揉造作(jiǎo)B. 讥诮(qiào)饕餮(tiè)若即若离(jí)暴殄天物(tiǎn)C. 根茎(jīng)信笺(qiān)怙恶不悛(quān)量体裁衣(liàng)D. 翘首(qiáo)文档(dàng)如椽之笔(chuán)休戚与共(qì)13,下面四项中,诗歌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B.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C.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D.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14,对下面一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三弦沈尹默中午时候,火一样的太阳,没法去遮拦,让他直晒着长街上。
静悄悄少人行路;只有悠悠风来,吹动路旁杨树。
谁家破大门里,半院子绿茸茸的细草,都浮着闪闪的金光。
旁边有一段低低土墙,挡住了个弹三弦的人,却不能隔断那三弦鼓荡的声浪。
门外坐着一个穿破衣裳的老年人,双手抱着头,他不声不响。
A.诗中的“不能隔断”四个字把三弦声的美与力推向了极至:这声浪从土墙的阻拦下“鼓荡”出来,飞到墙外老年人的心中。
B.诗中运用了反衬的手法,用优美的三弦声反衬老年人的悲苦,正是这种不和谐给本诗增添了感人的力量。
C.诗歌巧思独运,三组景物依次呈现,由长街写到残院,由残院写到老年人,层次分明,立体感极强。
D.诗的音乐美令人称道,词语叠用让人听来如闻三弦弹拨,十分和谐入耳。
15,对《再别康桥》运用的表现手法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中笼罩着一种宁静、安谧的氛围,水草、柔波、彩虹、星辉,恰当地衬托了诗人静默的心境。
B.诗人运用比喻、拟人、借代等修辞手法,写出了康桥那特有的优美景色,表达了自己那追梦般的思念之情。
C.诗人把自己对母校的深情融进了悄悄别离时那富有特色的形象和想像中,形成了一种轻柔、明丽而又俊逸的格调。
D.全诗四行一节,诗行排列错落有致;每句字数基本为六七字,于参差变化中见整齐;每节押一韵,呈现出明显的旋律感。
16,下面是关于“新诗”的一些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现代诗歌的主流是“新诗”。
B.“新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创造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诗体。
C.“新诗”打破了近体诗严格的格律束缚,创造了很多新样式,语言上运用现代白话。
D.“新诗”不必讲究格律,不必讲究押韵。
17,余秋雨,1946年生,_________人,中国大陆著名的文化史论学者、作家。
上海写作协会会长、上海戏剧学院教授。
著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余秋雨台湾演讲》等,他是目前世界各地华人社区中影响最大的作家之一。
18,下列各组中加粗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撑(zhǎng)着彷(páng)徨凄(qī)清巷(xiàng)道B.彳亍(chì chù)凄婉(wǎn)颓圮(pǐ)迷茫(méng)C.河畔(pàn)荡漾(yàng)青荇(xìng)长篙(gāo)D.斑斓(lán)沉淀(dìng)似(sì)的泥(nì)古19,对何其芳的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河我散步的伴侣,我的河,你在歌唱着什么?我这是多么无意识的话啊,但是我知道没有水的地方就是沙漠。
你从我们居住的小市镇流过。
我们在你的水里洗衣服、洗脚。
我们在沉默的群山中间听着你,像听着大地的脉搏。
我爱人的歌,也爱自然的歌,我知道没有声音的地方就是寂寞。
A.第一诗节,描写了流淌的河水,给人以隽永的回味。
B.第二诗节,进一步写河与“我们”的关系,更真切地更直接地抒发了对河的赞美。
C.结尾两行诗以抒情的笔调表达了作者对人民对山水的热爱。
D.“我知道”两句诗,饱含丰富的哲理,引起人们深深的联想。
20,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自身的局限,不能不在它领导的辛亥革命中有所体现。
B. 人们热爱大自然,却又嫌自然界太大,总想有个地方“咫尺天涯”之美,浓缩千里江山于几里。
C. 21世纪的材料科学技术将向具有功能化、复合化、智能化特征的方向发展。
D. 这些平凡的小事,是他生命火光的闪耀,是他对党的无限热爱,对人民无限忠诚。
是他崇高共产主义思想境界的体现。
2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献给贝多芬郑敏人们都在痛苦里哀诉唯有你在痛苦里生长在一切的冲突矛盾中从不忘将充满希望的主题灿烂导出你的热情像天边滚来的雷响你的声音像海底喷出的巨浪你的心在黑暗里也看得见善良在苦痛的洪流里永不迷失方向随着躯体的聋黯你乃像一座幽闭在硬壳里的火山在不可见的深处热流旋转于是自辽远的朦胧降临你心中神的宏亮的言语霎那间千万声音合唱圣曲(1)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全诗从“痛苦”“矛盾”“黑暗”“聋黯”等词语中,可以看出贝多芬身躯的残疾和内心的苦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