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诗两首《雨巷》《再别康桥》

2,诗两首《雨巷》《再别康桥》

2 诗两首从容说课《诗两首》包括戴望舒先生的《雨巷》和徐志摩先生的《再别康桥》两首诗。

望舒先生的《雨巷》是先生的成名之作,发表于1928年。

徐志摩先生的《再别康桥》写于1928年他重游当年求学之地——英国剑桥大学后的返国途中,诗中缠结着诗人难以挥去的万千离愁。

这两首诗都是语言优美、情感细腻、意蕴悠长的唯美之作,称得上中国新诗的唯美的典范。

因此,教学上,重点在品味诗歌的“美”,品味纯美的意境、绝美的语言、唯美的情思,尤其应品味语言所呈现出的音乐之美、绘画之美、建筑之美。

一定要紧扣语言本身去感受,通过反复诵读、潜心品读等手段,辅之以音乐的效果,调动联想、想象的能力,感受诗歌意境之美。

拟定两课时。

教学设想:第一课时:简介两位诗人及其创作的相关背景,然后通过听录音范读,学生以各种形式反复朗读诗歌,并分析诗中的主要意象,体会诗人的情感。

第二课时:品析诗中最优美的语言,借助音乐的力量,运用配乐朗诵的方法,进一步感悟诗歌之美,并最终达成背诵的目的。

教学重点品味诗歌的语言,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美之所在、美之真谛。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录音机。

课时安排两课时。

三维目标1.学习鉴赏诗歌语言的基本方法,仔细揣摩优美的诗句,品味诗歌语言之美。

2.理解诗歌的情感,分析情感与语言之间深刻的关系,体会优美的意境所造就的艺术效果。

3.朗读教学,以多种形式、多种手段反复诵读,感受语言之美。

4.合作探究,品悟意境之美。

5.感受诗歌的语言美,感悟诗人的情感美,接受一次美的洗礼,获得一次美的熏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创设氛围,营造气氛【播放电视剧《人间四月天》中以徐志摩先生的诗谱上曲演唱的歌,同时多媒体展示诗作】师怎么样,大家有什么感受呢?生我陶醉了。

生美!实在是美!师对,美!诗美,音乐也美。

而今天我们的确要欣赏中国新诗当中两篇唯美的佳作。

首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两首诗两遍。

师同学们都已经从感性上接触到这两首诗了,请把你的直觉告诉大家,你觉得更喜欢读哪一首呢?生我喜欢《雨巷》。

师是吗?谈谈你的感受。

生我觉得这首诗有一种让人难忘的“愁”,挥之不去,印象太深了。

师原来是“愁”让你难忘啊,也难怪,你们正是多愁善感的年纪,何况你是女孩。

生我喜欢《再别康桥》,因为这首诗的愁没那么浓,更含蓄一些。

我可不愿那么哀愁。

师男生是该坚强一些。

生我喜欢《雨巷》。

因为,我就是在丁香花开的雨季出生的,所以,我对这首诗情有独钟。

师那你也应该喜欢时下流行的《丁香花》这首歌啦?生老师真是我的知音!……师看来,我们的同学都有自己的理由去喜欢诗歌。

那么,诗歌也应该是可以走近的,对吗?生(齐声)对!推进新课师好,那就请你把认为更喜欢读的那一首诗反复再读两遍。

这一次读要求边读边思考怎样读能读得更好呢?师下面,我们每首诗分别请出3位同学来给大家范读,大家先挑选自己的代表吧。

师请选出的同学,各自朗读一遍诗歌,每首诗,我们再让大家点评一下。

【两首诗都分别由三位同学范读,由学生点评其读得好在哪里,哪里是不足。

教师边引导学生在点评中归纳朗读的要点,边在黑板上板书】生我觉得王林读的《雨巷》最好。

师为什么?生她在朗读时特别注意感情投入,有的地方重读,有的地方轻读,让人感觉抑扬顿挫,很有诗味。

师李丽同学提到了朗读诗歌时要注意的两点:感情投入和重读与轻读的问题。

很好!生我觉得梁敏读的《再别康桥》最好。

因为,她在朗读时注意到了节奏快慢。

好的朗诵者应该就像演唱者一样,让听众陶醉在旋律和节奏里。

师对,刘力同学又给大家归纳出了朗读的第三条注意事项:注意节奏。

大家还有什么看法?生应该还要注意适当的停顿吧。

刚才,我就是有几句诗的停顿上把握不好,所以,没读好。

师好,王军又总结了一条:注意适当的停顿。

既然,王军同学找到了自己的失误,我们欢迎他再为我们朗诵一遍,大家说好不好?生(齐声)好!师这次感觉怎么样?生好多了!师大家说呢?生(齐声)好!师看来,朗读诗歌真是一门学问啊。

我们在合作中又有了新的收获。

师同学们读得很好,归纳得也很好。

我们在朗读时要注意停顿、注意节奏、注意重读和轻读等。

那我们现在一起再来读读,牢记刚才归纳的要点。

师同学们觉得自己读得足够好了吗?生老师,我觉得我们在朗读中好像还缺了点什么?师嗯。

老师也觉得大家的朗读是缺了点什么。

缺什么?大家一齐想想。

生似乎还缺了点感情。

师是啊。

因为我们还没体察到诗人的感情。

上一课我们讲到,体察诗人的情感应透过什么去分析呢?生诗中的意象。

师对。

那我们还是分工合作,刚才你选择哪一首诗来朗读的现在还选哪一诗来分析其中的意象,及透过意象所传达的诗人的情感。

也可以低声诵读,帮助理解。

知识拓展、提升【学生自由发言,分析意象及其蕴涵的感情。

答案不尽一致,但只要紧扣诗歌中的意象,不背离诗的感情基调,教师都给予肯定和赞许】生我觉得《雨巷》中的“姑娘”这个意象很独特。

师深入分析一下。

生她有着“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像“我”一样撑着油纸伞,“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中。

走近时,“我”看到她是那样的哀怨、忧愁,投出的目光“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

她并没有停下来,而是“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一般,飘过“我”的身旁。

姑娘最终消失在雨巷尽头“颓圮的篱墙”边。

她很神秘,很幽怨,让人难忘。

生我认为,《雨巷》中的“姑娘”应该不是现实中的人,这个意象应该别有含义,可我还没想出来。

师大家帮他想想吧。

生这位“姑娘”应当是诗人心中朦胧的理想和追求,代表了诗人陷入人生苦闷时,对未来渺茫的憧憬。

【对这个意象,学生分成两派,各自说出不同的观点】师其实,大家的理解都有道理。

对“姑娘”的理解历来也像大家一样存在不同的看法。

我认为,只要解释符合诗歌的意境就是合理的。

师这首诗写得既实又虚,朦胧恍惚。

“我”似乎有着满腹的心事,无限的烦忧,但又不愿明说,或者是说不出来。

“我”似乎在期待什么、追求什么,而期待和追求的目标又显得那样遥远而渺茫。

那么,《再别康桥》呢?生第2节写康河岸边的柳树在夕阳中倒映河中的景象,将柳树比喻成“新娘”,独具匠心,表现了诗人极度迷恋的感情。

康河的美景,留住了诗人的心,他乐而忘返了。

师很好,还有吗?生“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虹与梦,奇异的意象,写出了潭水的静美,表达了诗人对拜伦潭的仰慕与追怀。

这里融情入景,营造出难以言传的优美意境。

第5节紧承上节诗意,对“梦”加以引申,向诗意纵深处开掘。

这里的“梦”,是对过去留学生活的真实写照,暗含了对逝去的康桥生活的无限留恋之情。

师作者对康桥除了留恋和热爱,还有别的感情吗?生在第6节,诗人的思路急转,把读者从梦境中拉回到现实,别情缕缕,离绪重重,现在哪有心思歌唱呢?诗情达到高潮。

但这个高潮却以情绪的低落和基调的抑郁作为标志。

师没错。

这首诗表达的是一种微波轻烟似的淡淡的离情别绪,谈不上什么现实内容或时代精神,但各个时期的读者对它都有强烈的共鸣,认为它给人带来了巨大的审美享受。

原因在于它以美妙的艺术形式表达了人类共有的一种感情,即对逝去的美好往事,人们总是充满怀念。

师了解了诗歌的感情,剩下的时间,我们再读、再背诗歌就有了更深的体会啦。

时间交给大家!课堂小结读诗就是感受其美。

上一课毛泽东的词给我们的是壮美的情感体验,今天这两首诗给我们的是优美的情感熏染。

都是美。

布置作业明天我们要继续创造美。

今天的作业是请每一位同学为两首诗当中的一首,选择一段你认为合适的乐曲,进行配乐朗诵。

板书设计朗读的要点⎩⎨⎧--------重读和轻读注意感情投入节奏快慢注意停顿,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创设氛围,合作学习师 让我们继续美的历程,把音乐之美与语言之美、意境之美和情感之美结合在一起。

请各组派出代表展示你们挑选的配乐。

【学生播放自己挑选的音乐】师 音乐都很美,但哪一段与我们的诗是最相配呢?同学们讨论讨论,要说出理由。

推进新课【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视了解】生 我们觉得王军选的那首中国古典音乐很好,跟《雨巷》的意境很配合。

师 为什么?生 因为,这首诗很有中国古典诗词的味道,我在网上看过介绍,“丁香”在我国古典诗歌中就是忧愁、落寞的象征,而且还常常与雨联系起来。

王军选的古曲让人很容易就沉浸在那种幽怨的气氛里了。

师 好,李立同学是从意境的角度来分析音乐与诗歌的关系,很好。

大家还有不同意见吗?生 我更喜欢王林选的那首轻音乐。

师 也谈谈自己的理由。

生 第一,我认为,这首曲子也符合《雨巷》的意境;第二,从节奏上,这首曲子与诗歌的节奏更配合。

王军的那首好像太慢了一点儿。

师 梁亮同学又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标准:节奏。

为了更进一步地分析两首曲子哪一首更符合诗歌。

我们就请挑选者配乐来朗诵一下,大家来做评委。

【两位学生分别配乐朗诵《雨巷》】师 好了,朗诵结束,哪一首更好,评判权归大家。

师 结果出来了,王军选的古曲以34票战胜了王林选的轻音乐。

师 《雨巷》有了它的“搭档”,我们也不能冷落了《再别康桥》啊。

大家也评一评吧。

生 我们觉得刘丽选的那首钢琴曲不错,符合刚才大家提的标准。

生 我们都喜欢你上节课播放的《人间四月天》的主题曲。

师 看来,又是要用擂台赛的形式解决了。

刘丽选的音乐当然由她朗读;《人间四月天》的主题曲让谁来朗读呢?生 (齐声)老师!师 (微笑)这个擂台赛,我的身份有些尴尬啊。

我应该当裁判,还是参赛选手呢? 生 老师,您就当一回参赛选手,让我们也来当一下裁判吧。

师 也好,现在的课堂,老师与学生的地位本来就是平等的,不过,你们裁判可要公平啊!生 (齐声)一定公平!【教师和学生各自用配乐朗诵了《再别康桥》】师 好了,到裁判出手的时候了。

师 结果是我的《人间四月天》以40票战胜了刘丽的钢琴曲,谢谢大家的支持。

师 通过讨论和表决,我们给两首优美的诗歌配上优美的乐曲。

下面。

我们就用自己选出的曲子来配合朗诵吧。

大家也来感受这种诗美配乐美的意境。

【学生在音乐的配合下,进行配乐朗诵】师美的音乐,美的诗,其实诗的语言本来就如音乐一般是美的。

在这两首诗中选择你认为最美的句子,说说其美在哪里?生我喜欢《再别康桥》的第2节里“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这一句,这句写康河岸边的柳树在夕阳中倒映河中的景象,将柳树比喻成“新娘”,独具匠心,表现了诗人极度迷恋的感情。

康河的美景,留住了诗人的心,他乐而忘返。

师我也很喜欢这一句。

生我喜欢《再别康桥》里“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作者把虹与梦,这两个奇异的意象,叠加起来写出了潭水的静美,表达了诗人对拜伦潭的仰慕与追怀。

这里融情入景,营造出难以言传的优美意境。

师分析得很恰当。

生我喜欢“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这几行诗是《再别康桥》一诗的高潮所在。

诗人在此由梦境回到现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