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课题1 金属材料【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金属物理性质的共性与特性。
(2)了解合金与组成它们的纯金属的硬度、熔点、抗腐蚀性能的不同。
(3)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的合金材料,以及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广泛的用途。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金属物理性质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2)通过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活动,培养学生收集和分析信息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常用物质材料的选用,培养学生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2)通过学习日常生活中金属材料的应用实例,认识到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1.金属的一些物理性质和用途及影响金属材料用途的因素。
2.合金优良的性能。
难点:1.如何设计实验比较合金与组成它们的纯金属的性能的不同。
2.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自学、讨论、小组合作、实验探究【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具准备】黄铜片、铜片、硬铝片、铝片【授课教案】续表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1课时金属与氧气、稀酸的反应【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稀硫酸的置换反应。
2.过程与方法(1)根据大多数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不同,学会判断不同金属的活泼性的不同。
(2)通过实验探究活泼金属与酸的反应,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能通过观察、实验的方法收集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化学实验的观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继续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1)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活泼金属与稀酸的反应。
(3)置换反应的特征。
难点:通过反应推测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教学方法】自学、讨论、小组合作、实验探究【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教学媒体】多媒体实验仪器【教具准备】镁条、锌粒、铁片、铜片、稀盐酸、稀硫酸、试管、烧杯、砂纸、镊子、火柴、小木条【授课教案】学性质决定的,那么金属都有哪些化学性质呢?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回顾旧知】先回顾一下镁、铁与氧气反应的现象,并写出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点拨】其实镁、铝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
铁、铜等在常温下几乎不与氧气反应,但在高温时能与氧气反应。
“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在高温时也不和氧气反应。
【提问】大家可以看出来这几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怎样的?【总结】金属与氧气的反应难易和剧烈程度不同能反映出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反应越容易,反应越剧烈,金属的活动性越强。
【提问】铝的化学性质很活泼,为什么铝制品却很耐腐蚀?回答现象,并找同学板书化学反应方程式。
2Mg+O22MgO3Fe+2O2Fe3O4思考,回答:说明镁、铝比较活泼,铁、铜次之,金最不活泼。
回答: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其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氧化。
4Al+3O22Al2O3联系旧知识,学习新知识,有利于学生将新知识与旧知识相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
学以致用,体会生活之中到处有化学。
续表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金属与盐酸、 稀硫酸的反应【演示实验】在试管中放入几片打磨的镁条,加入5 mL 的稀盐酸,用燃着的木条放在试管口。
【多媒体展示】镁条与稀盐酸反应的现象,以及化学反应方程式。
Mg+2HClMgCl 2+H 2↑【分组实验】1、3、5、7组:镁条、锌粒、铁片、铜片与稀盐酸的反应。
2、4、6、8组:镁条、锌粒、铁片、铜片与稀硫酸的反应。
小组合作完成实验并完成下列表格。
化学反应方程式: Mg+ 2HCl MgCl 2+H 2↑ Zn+ 2HClZnCl 2+H 2↑学生观察实验,总结现象:反应剧烈,有大量气泡产生,固体逐渐减少,生成的气体可燃,产生淡蓝色的火焰。
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实验并记录。
通过亲身体验和观察,学会比较,能概括出金属的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回答现象:镁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反应剧烈,有大量气泡,固体逐渐减少。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归纳总结的能力。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分析能力。
Fe+ 2HCl FeCl2+H2↑铜与稀盐酸不反应Mg + H2SO4MgSO4+ H2↑Zn + H2SO4ZnSO4+ H2↑Fe + H2SO4FeSO4+ H2↑铜与稀硫酸不反应【提问】哪些金属能与盐酸、稀硫酸反应?反应的剧烈程度如何?哪些金属不与盐酸、稀硫酸反应?四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顺序是怎样的?置换反应【提问】观察金属与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如化合物、单质方面考虑,这些反应有什么特点?是否为分解反应或化合反应?【总结】像这样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叫做置换反应。
它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一种。
通式:单质+化合物新单质+新锌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反应较剧烈,有较多气泡产生,固体逐渐减少。
铁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反应缓慢,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固体逐渐减少。
铜不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
小组讨论,回答:镁、锌、铁能与盐酸、稀硫酸反应;镁与盐酸、稀硫酸反应最剧烈,其次是锌,铁反应较慢;铜不与盐化合物A+BC B+AC【点拨】铁与其他物质发生的置换反应,生成的铁元素的化合价都是+2价的。
酸、稀硫酸反应。
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Mg>Zn>Fe>Cu。
思考,回答:这些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是一种是单质,另外一种是化合物。
判断下列反应是否为置换反应(1)甲烷完全燃烧。
(2)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3)碳高温还原氧化铜。
(4)实验室制取氢气。
归纳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要点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规律。
自我反思,自我总结培养归纳和表达能力要点二:金属与稀酸的反应规律。
要点三:置换反应的特点。
续表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知识延伸探究判断金属活动顺序的方法思考总结培养学生归纳知识的能力。
板书设计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1课时金属与氧气、稀酸的反应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1.常温下,铝、镁与氧气反应。
2.铁、铜在高温下能与氧气反应。
3.金即使在高温下也不与氧气反应。
二、金属与盐酸、稀硫酸的反应1.金属与酸的反应:(1)镁反应速度最快,锌次之,铁最慢,反应后都生成了氢气。
(2)铜与稀盐酸或稀硫酸不反应。
(3)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Mg>Zn>Fe>Cu。
2.置换反应:特点:一种单质+一种化合物另一种单质+另一种化合物。
第2课时金属活动性顺序【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初步认识常见金属和某些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2)知道金属活动性顺序,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进行相关反应的判断。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金属活动性实验的探究,引导学生初步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并通过实验现象总结、归纳获取信息。
(2)通过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相关应用,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探究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探究能力、观察能力和信息收集能力。
(2)通过观察金属与某些金属化合物溶液的反应现象,感受化学之美。
【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1)通过实验判断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2)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难点: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判断置换反应能否发生。
【教学方法】教授法、演示法、实验探究法【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教学媒体】多媒体实验仪器【教具准备】试管、砂纸、铝丝、铜丝、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硫酸铝溶液【授课教案】1.铝丝表面有紫红色物质生成,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
2.铝丝事先用砂纸打磨,为了除去表面的氧化铝薄膜,保证反应顺利进行。
3.铝的金属活动性大于铜。
4.2Al+3CuSO4Al2(SO4)3+3Cu 【探究实验】比较铜与银的活动性顺序以及铜与铝的活动性顺序。
【实验用品】铜丝、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硫酸铝溶液Cu+2AgNO3Cu(NO3)2+2Ag【教师点拨】铜不能置换出硫酸铝溶液中的铝,能说明铝的金属活动性大于铜。
学生实验,观察,总结,记录。
(1)铜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现象:铜丝上有银白色物质析出,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2)铜与硫酸铝溶液不反应。
(3)金属活动性顺序Al>Cu>Ag。
强调金属实验前需要打磨养成学生尊重客观事实的习惯续表流、讨论呢?要点一:金属活动性顺序。
要点二:金属与化合物溶液反应规律。
要点三:判断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方法。
板书设计第2课时金属活动性顺序金属的活动性顺序1.金属与化合物溶液的反应:(1)2Al+3CuSO4Al2(SO4)3+3Cu。
(2)Cu+2AgNO3Cu(NO3)2+2Ag。
(3)铜丝浸入硫酸铝溶液中无现象。
2.金属的活动性顺序:(1)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2)应用。
课题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一些常见的金属矿石,如赤铁矿、磁铁矿等。
(2)了解铁矿石炼铁的原理。
(3)了解铁生锈的条件以及防止金属锈蚀的简单办法。
(4)知道如何保护金属资源。
2.过程与方法(1)通过铁的冶炼的学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总结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锈蚀条件的研究,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金属资源的保护途径,培养学生爱护自然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1)用铁矿石炼铁的原理以及实验注意事项。
(2)实验探究铁生锈的条件。
难点: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金属冶炼中有关杂质含量的计算。
【教学方法】自学、讨论、小组合作、实验探究【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微课学习【教学媒体】多媒体实验仪器【教具准备】金属样本、金属矿石样本【授课教案】【点拨】实验原理3CO +Fe2O32Fe+ 3CO2【讨论】①实验开始时,先通CO,还是先加热?②实验结束时,先停止通CO,还是先停止加热?③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什么?【注意】一氧化碳有毒,一定要进行尾气处理。
巧记“一氧化碳早来晚走,早来防氧化,晚走防爆炸”。
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3.尾气燃烧并产生蓝色的火焰。
小组讨论,回答:①先通入CO,后加热。
②先停止加热,后停止通CO。
③检验生成的气体CO2,吸收反应后剩余CO中的CO2,便于尾气的处理。
加强对相关化学方程式的记忆通过讨论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续表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铁的治炼播放工业高炉炼铁过程一、在实际生产中,铁矿石的冶炼过程更为复杂。
用的材料有铁矿石、焦炭、石灰石和空气。
其中,焦炭的作用是燃烧放热,提高炉温以及制取还原剂CO。
石灰石的作用是将矿石中的二氧化硅学生观看,结合课本第16页,思考讨论以下问题:1.炼铁原料是什么?2.焦炭、石灰石的作用分别是什么?理论联系实际,明白理论知识与实际生产中存在的区别与联系续表板书设计课题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一、金属资源的利用1.金属资源:(1)金属资源的存在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