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检验流程与质量控制
养基等)的室内质控 10
a
质量控制中的重点
* 人员能力的培训、考核与权限的授予 * 流程中不同环节试验之间的相互印证 * 首代分离培养基质控措施 * 药敏试验室内质量控制
11
a
人员能力的 培训、考核与权限的授予
* 在所有影响因素中,人的因素居于首位
* 临床微生物检验是一个智力因素占首要地 位的行业,是真正意义上的诊断学。在欧 美从属于临床病理的范畴
生长缓慢微生物(形成肉眼可见生长>1周) 不适合用MIC法
在肉汤中发育不良的微生物不适合用MIC
粘液性铜绿假单胞菌——只能用扩散法,48小时 观察结果
淋病奈瑟菌——CLSI无肉汤稀释法药敏指南
注意微弱生长导致的假敏感(结果需要修正 )
例如铜绿对磺胺、四环素、头孢噻肟/曲松
鲍曼不动杆菌对氨曲南
大于三孔不同梯度浓度的抗生素测试中,出现的高浓度生 长,而低浓度不生长现象叫跳孔。造成跳孔的主要原因, 菌悬液乳化不充分,细菌分散不足,以及药敏卡某些孔被 污染
跳孔的解决方法:根据其他药理学特征类似的抗生素的敏 感性以及分析其他同类不同种抗生素的敏感性进行推断性 修正
修正低浓度——耐药
33
a
肉汤稀释法注意事项
肺链使用含2%冻融马血的MH肉汤
嗜血杆菌使用HTM肉汤
厌氧菌和微需氧菌使用布氏肉汤
淋病奈瑟菌推荐强化GC作琼脂稀释法
菌液浓度(5×104CFU/ml):
初始菌液0.5 McF(约1.5×108CFU/ml)盐水稀释
200倍,加入0.1ml菌液到含有0.1ml 双倍浓缩的
MH肉汤的微孔板中(或预先用标准浓度的MH
肺克、阴沟、变形杆菌34 对呋喃妥因
a
稀释法药敏影响因素
培养基
pH值 7.2-7.4 营养程度 抗生素拮抗剂含量 钙镁离子含量(钙10-25
;镁10-12.5μg/ml)
菌悬液(5×104CFU/ml)
接种效应
浓度高MIC抬高 浓度低MIC压低
• 细菌纯度
• 气体环境
– 所有需氧细菌均放普通 大气环境。如果放CO2, 由于碳酸的影响,药物 活性受到影响,形成假 敏感或假耐药
肉汤稀释后再加到微2孔9 中)
a
接种后应充分混匀,但不能有气泡产生
静置培养
培养温度;35℃
气体环境:所有细菌(包括苛养菌)均置 大气环境;厌氧菌置厌氧环境;微需氧菌 置微需氧环境;淋菌琼脂稀释法置CO2
培养时间:18小时 结果读取:
见后面的幻灯:
30
a
常量稀释法
药敏试验的参考方法: 将标准接种物加入含対倍 稀释抗生素的MH肉汤管中. 过夜培养. MIC 即是能抑 制细菌生长的含最低抗生素的浓度的那一管所标示 的浓度值.
意义:保障药敏结果的可靠性——准确性和 精密度
39
a
40
a
药敏试验结果控制
41
a
药敏试验结果解释标准
CLSI标准;
➢ 全球性
➢ 每年更新
➢ 非强制性学术机构
FDA标准(全球标准)
➢ 建立在CLSI基础上
➢ 6~8年更新一次
➢ 官方机构,标准带有强制性
法国CASFM标准;
梅里埃产品习惯采用的CLSI以外的标准
• 培养时间
– 真菌需48小时 – 奴卡菌需5天
35
a
E-test法
36
a
Etest 试条
MIC 值标注于试 条的光面
毛面贴于MHA上
37
a
Etest 操作程序
按照扩散法标准 操作涂布接种
贴上试条并培养 15-18小时
读取抑菌浓度并
按标准解释
38
a
结果读取
肺炎链球菌 青霉素 MIC = 3 mg/ml
13
a
流程中不同环节试验 之间的相互印证
* 建立全程质控的观点对于提高微生物检验 质量意义重大
* 通过不同环节试验结果之间的推衍和反证 可及时发现一些错误的存在,并及时进行 纠正可防止错误报告的发出
* 不同环节之间的推衍与反证可让我们发现 平时质控中难以发现的失控现象,便于我 们制订相应的规则堵住漏洞,对于工作的 持续改进有着重要的意义
15
a
药敏试验质控
过程控制
结果控制
16
a
药敏试验过程控制
17
a
扩散法
18
a
试验方法与条件
CLSI推荐培养基: 普通营养要求细菌使用水解酪蛋白琼脂(MHA )平板
肺链使用含5%绵羊血的含血MHA 嗜血杆菌使用HTM培养基 淋球菌使用含1%生长因子(不含L-半胱氨酸)
补充剂的GC培养基 平皿大小:最小90mm,通常使用150mm平板 琼脂厚度4±1mm 菌液浓度0.5 McF(约1.5×108CFU/ml)
培养时间:18小时
20
a
透射光
− 葡萄球菌
利奈唑胺 苯唑西林 万古霉素
− 肠球菌
万古霉素
测量方法
21
a
反射光
测量其他细菌与药 物时
22
a
变形杆菌 忽略环内的迁徙
生长
23
a
测量肉眼可见的 明显抑菌区
忽略环边缘的微 弱生长
24
a
环内生长现象
铜绿假单胞菌 耐药亚群
大肠药敏,被肠球菌污染
49
a
真菌药敏
M27-A2用于酵母样真菌的稀释法药敏—— 只有氟康唑、伊曲康唑和氟胞嘧啶有解释 标准,其他药物的测试结果报告MIC
M44-A用于酵母样真菌的扩散法药敏——只 有氟康唑有解释标准
M38-P用于丝状真菌的稀释法药敏——只有 操作方法,报告MIC值,但无解释标准
50
a
药敏试验质量控制要点
19
a
涂布方法:无菌棉签浸透菌液后稍微挤干 ,棉签与平板呈30°左右的倾角密集左右来 回涂布,完成一遍后旋转120°后再涂,如此 三次,最后绕边缘一次
纸片之间最佳间距30mm,不得低于25mm 培养温度;35℃;重叠时不超过3个碟子
气体环境:普通细菌大气环境;嗜血杆菌 、淋球菌、肺链置CO2环境
少见菌和苛养菌的特殊药敏
参考方法:M45-A
乏养菌与颗粒链菌——稀释法 嗜水气单胞菌复合群——稀释法与扩散法 弧菌属细菌(霍乱除外)——稀释法与扩
散法
芽孢杆菌属(炭疽除外)——稀释法 空肠/大肠弯曲菌——稀释法与扩散法 棒状杆菌——稀释法(可用的药物标准比
BSAC标准提供的多)
47
a
猪红斑丹毒似菌——稀释法 HACEK组苛养性G-杆菌——稀释法 卡他莫拉菌——稀释法 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稀释法 巴斯德菌——稀释法 其他,如乳杆菌、片球菌、无色藻菌——稀释法
* 基础知识的扎实程度、临场实践能力的高 低、自主学习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工作质 量的好坏
* 个人能力在报告质量中有直接而明显的体 现
12
a
人员能力的 培训、考核与权限的授予
* 在微生物室对后进人员的培训考核是一项 长期任务,对于人才梯队的形成和特殊能 力的传承有着重要意义
* 根据每个人员能力的层次分别授予对应等 级的权限对于控制微生物室整体质量,防 范错误的发生,提高报告质量有确定的意 义
菌 M27-A2 酵母样真菌MIC法(2002) M44-A 真菌纸片扩散法(2004) M45-A 低频分离菌与苛养菌(2006)
* M100 updated yearly
44
a
CLSI M100-S22 解释标准 覆盖的细菌类别
肠杆菌科 铜绿假单胞菌 不动杆菌属 洋葱伯克霍尔德菌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其他非肠道杆菌 葡萄球菌属 肠球菌属
目标菌落 选取
首代培养 (菌落计数)
染色镜检
鉴定药敏
综合报告
6
a
粪便培养标准化操作流程
样本接收
镜下筛选 (粪便常规)
压片法 制片
首代培养
选择性 增菌培养
染色镜检
目标菌落 选取
鉴定药敏
综合报告
7
a
其他标本标准化操作流程
《实用临床微生物检验与图谱》 卫生部规范化操作流程图
8
a
质量控制
9
a
概念
钙镁离子含量、锌离子含量(用 27853氨基糖苷类和亚胺配能结 果监控)
– 苛养菌放普通环境生长 不良,导致假敏感
菌悬液
• 培养时间
浓度高抑菌环缩小 浓度低则扩大
– 粘液性铜绿需48小时
• 测量方法
27
a
稀释法
28
a
试验方法与条件
CLSI推荐培养基:
普通营养要求细菌使用补充阳离子MH肉汤
淋菌只有扩散法和琼脂稀释法,无肉汤稀释法标准
46
a
Methods for Antimicrobial Dilution and Disk Susceptibility Testing of Infrequently Isolated or Fastidious Bacteria;Approved guideline
英国BSAC标准;
欧洲应用比较广泛的标准
欧洲EUCAST标准 …….. 42
a
CLSI药敏解释标准
CLSI 药敏 (Clinical Laboratory standard institution) 指南
43
a
CLSI 药敏文件
M100-S22 常见菌 (2012)** M11-A7 厌氧菌 (2007) M39-A3 积累抗菌谱(2009) M24-A 分枝杆菌, 奴卡菌, 以及其他需氧放线
* 狭义质量控制:对试剂和仪器的控制
* 广义质量控制:对所有影响试验结果可靠 性的因素进行的全面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