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食品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

食品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



专用工作室的标准操作规程和定期的检测校准
程序。(洁净室等) 特殊环境中的专用设施质量控制应符合有关要 求(净化工作台)

三、检测环境要求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室要求布局合理,操作区 域与办公区域分开。洗涤室、培养室、消毒 间、无菌室应分开。无菌室要设有套间或缓 冲间。微生物检验室应备有自动或脚踩式洗 手池和固定的消毒设施。

容积的控制(二)

吸管的控制:通过小计量容器校准后使用。 小计量容器吸管、容量瓶、量筒等玻璃器皿,
校准周期一般为1-2次/一年。

小计量容器日常使用检查可每周进行一次,包 括容器的完整性,并做好相应的记录。
pH计
pH计使用前应用标准液进行校准。 缓冲液使用有效期:PH4.00 约1年 PH7.00 约6个月 pH9.00 约6个月 pH计的维护:电极外表的定期清洗; 电极敏感性检测及极性恢复。
检验项目与方法:物理、化学及生物学指标鉴 定 A:感官测定,检查其颜色与透明度,培养基 应澄清,无浑浊。 B:PH测定,按各种培养基要求的PH±0.2。 C:生物学指标检定,无菌实验、被检培养基 相应细菌生长率测试;菌落大小及特征的检测。

常用培养基的质量Βιβλιοθήκη 制 (一)无菌试验:
每批配好的培养基须进行无菌试验 随机选取5%-10%的量,如果配制大量的培养基,则任 意选取10个平板或管装培养基,35℃温度下过夜培养, 证明无菌生长为合格
四、质量控制分类
分为室内质量控制和室间质量评价 两个组成部分

室内质量控制:实验室内部采取的以对比分析、 跟踪以及对实验室工作的连续性控制计划。
室间质量评价:通过互相校准和/或检验对实 验室的操作和结果所进行的评价。

五、质量控制内容
室内质量控制
实验室内部 质量保证的核心和基础
室间质量评价


参照温度计:用于校正工作的温度计。
温度计运行检查:一般可采用一次/半年的运 行检查。 日常检查、校准检查、运行检查等都应做好相 应的记录。

培养箱、水浴箱和冰箱的温度控制

培养箱的温差要求,一般显示值与实测值相差 不大于±1℃,箱体内各点温差(内部的温度 均衡性)以及温度波动同样不大于±1℃。 温度监控方法:可将工作温度计臵甘油中,放 入待测箱体内,观察工作温度计的温度,最好 1-2次/天监控并记录。

净化工作台的控制

水平流净化工作台工作区域,要求洁净度为 100级。空气沉降30min,细菌数<1个/皿。垂 直流净化工作台,细菌数<0.49个/皿. 净化工作台运行检查频次:1次/月,采用细菌 沉降检测。


净化工作台高效过滤膜一般为一年更换一次, 并同时进行粒子与细菌沉降检测。
紫外线灯的控制
三、检测环境要求-环境设施的相关技 术指标
净化室、净化工作区域、洁净环境按国家及部 颁标准进行检测。 空气洁净度指标:

级别 100 10000 ≥0.5μm尘粒(个/L) ≤3.5 ≤350.0 ≥5μm尘粒(个/L) ≤0.0 ≤2.5 活菌颗粒平均数 (cfu/平板) ≤1.0 ≤3.0
天平的管理

天平放臵要求:无振动、无气流影响及水平台 面上。

天平要有使用记录。
天平作为计量仪器是列入国家强制检定的范围, 一般1次/年进行检定。
容积的控制(一)
保证高压灭菌后的稀释剂满足标准用量。 采取称中法来测定蒸发量,体积100ml的稀 释剂起重量为101g。高压结束体积偏差不得 超过1%。 采取先高压后定量分装,可避免因高压造成 的体积误差。 对保存的定量液体应在使用时,注意补充容 积。
食品微生物检验 的质量控制
李志勇
博士
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
内容
食品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概述
食品微生物检验的室内质量控制
食品微生物检验的室间质量控制
食品微生物检验质量 控制概述
一、质量控制相关定义

质量控制:满足质量要求的操作技术和活动。 质量保证:为了满足实验室质量要求 ,制定
弯曲菌琼脂
TCBS琼脂
+ + + -
碱性蛋白胨水
培养基保存环境
制成的培养基保存环境为4℃冰箱,如制成平 板则用塑料袋包装臵冰箱保存, 干燥培养基干粉含有活性物质或遇热易分解的 物质应仔细查看存放条件,多数也须放在2-8 ℃条件保存。 含有高浓度胆盐的培养基存放于10-15 ℃。

培养基配制的质量控制

相应岗位的人员,应具备相应的技术能力,相 应的技术能力证明(证书及证件)。

微生物检验室应有相应技术能力的人负责室内
的技术工作,并设立质量监督员。
一、对检验人员的要求
高度的主观判断力
个人的技能、经验 细菌学的专业水平
培训班 实验室进修 学术交流 专业期刊
二、操作手册


各级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六、培养基质量控制
培养基的有效性试验

每一批新制或新购的培养基,使用前均须取
标准菌株试验.

培养基的试验结果需要加以记录,项目包括 试验日期、试验结果以及实验者的签名等。
培养基质量控制
培养基的量:

平板培养基的厚度一般为3mm
(90mm平皿+15-20ml培养基)

斜面不超过试管的2/3
常用培养基的质量控制 (一)

检测频率及检测方法。一次/月;空气细菌检 测(沉降法)。
四、设备/仪器要求-总则


满足开展相关检测项目的要求。
制定相关设备/仪器的作业指导书。 设备/仪器需进行检定校准。 设备/仪器的运行状况记录。 维修后设备/仪器的再校准或检查,应具有完 整的检查记录。
温度计

实验室必须要有工作温度计和参照温度计。 工作温度计:用于日常温度检查。
五、仪器设备的功能监测

生物安全柜:
定期更换滤网,紫外线每3月检查1次

微生物鉴定仪
及时更新软件
每批号鉴定卡用标准菌株测定
五、仪器设备的功能监测
设备 高压灭菌器 培养箱 水浴箱 冰箱 低温冰箱 CO2培养箱
控制标准 121℃ 35℃ 37℃ 4℃ -20℃ 5%~10%
允许范围 ≥121℃ ±1℃ ±0.5℃ ±2℃ ±5℃ <10%
外部组织或机构 质量评价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室内质量控制
室内质量控制
一、对检验人员的要求
二、操作手册
三、检测环境要求 四、设备/仪器要求
五、仪器设备的功能监测
六、培养基的质量控制 七、试剂、染色液及抗血清的质控
八、检验过程的质量控制
九、标准菌株的来源和保存 十、实验室安全防护
一、对检验人员的要求
染色液的质量控制

染色液要标明配制或购入日期,选用适当的标 准菌株作阳性及阴性对照鉴定。 革兰氏染色用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制备 浓菌悬液进行质量控制,每次质控与标本检测同 步进行。
三、检测环境要求

微生物检验室应制定合理、完善的卫生 管理制度,采用湿式保洁,定期对操作 环境进行消毒。对废弃物,应投入指定 的容器内,经无害化处理后方可排放,, 以防某些病原微生物传播。
三、检测环境要求

需在无菌条件下工作的区域应以明确标识并能 有效地控制、监测和记录。每天记录环境检测 报告,并经常进行空气落菌实验:定期对无菌 室进行室内环境消毒。

常用培养基的质量控制 (二)

生长率测试:适用于液体和固体培养基:将菌 培养液,用生理盐水做倍比稀释,取合适稀释 度进行平板计数,同时以新鲜配制的国标培养 基进行对照。
常用培养基的质量控制 (三)

菌落大小测试:划线分离测试菌,取10个菌
落测量直径大小,其直径均值与新鲜配制的国 标培养基无统计学差异。
常用培养基检定用标准菌株
表2 常用培养基的质量控制
培养基 血琼脂 巧克力琼脂 营养琼脂 麦康凯琼脂 质控菌种 化脓链球菌 肺炎链球菌 流感嗜血杆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大肠埃希菌 福氏志贺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大肠埃希菌 福氏志贺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产气肠杆菌 鼠伤寒沙门菌 大肠埃希菌 白色假丝酵母菌 生长情况 + + + + + + + + + + + 结果 明显乙型溶血环 甲型溶血环 24h生长 生长 分解乳糖,菌落红色 不分解乳糖,菌落无色透明 不生长 分解乳糖,菌落蓝色 不分解乳糖,菌落无色 不生长 粉红色菌落 无色菌落,中心黑色
中国蓝琼脂
SS琼脂
沙保罗琼脂
常用培养基检定用标准菌株
表2 常用培养基的质量控制
培养基 厌氧血平板 质控菌种 脆弱拟杆菌 产气荚膜梭菌菌 空肠弯曲菌 大肠埃希菌 霍乱弧菌 副溶血弧菌 霍乱弧菌 大肠埃希菌 生长情况 + + + 结果 生长 生长, 溶血 生长 部分抑制 生长,黄色菌落 生长,蓝绿色菌落 大量生长 抑制生长
检测方法:仪器测试法和生物测试法。 前者是通过专用仪器检测紫外灯管发射的紫外 光强度。国家消毒技术规范中表明在距离照射 源1米处,要求其强度为90 lx。 生物测试法:采用一定的菌培养物,经一定比 例稀释,菌量控制在200-250个/0.5ml,涂布 平板在紫外灯光下照射2min,同时设臵普通光 源的对照组,臵37℃培养48h,计算其杀灭率, 要求杀灭率达99%。

高压灭菌锅的温度控制(二)

高压灭菌锅温度波动范围:110,115和 121±2℃。 高压灭菌锅校准周期一般在半年。

干燥灭菌箱温度控制
干燥灭菌箱的温度校准:用参考温度计进行温 度测试。 干燥灭菌箱温度要求与精确度:160±5 ℃或 180 ±5 ℃。 干燥灭菌箱校准周期一般为一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