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五三”学导型课堂教学模式

“三五三”学导型课堂教学模式

“三·五·三”学导型课堂教学模式太谷二中模式概要“三·五·三”学导型课堂教学模式从2008年开始已试行了五年,五年来在中央教科所及省、市、县课改专家的指导下,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尝试、探究下,初步形成了正确的理念及学导行为,为规范实施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为了进一步规范全校师生实施“三·五·三”学导型有效教学模式,真正实现“依标施教,以学定教,先学后导,问题评价”,体现“先学后导”的核心理念,使全体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始终处于“自主、合作、探究”的激情状态,确实提升“三·五·三”学导型课堂的品位和质量,为每名学生因“三·五·三”学导型课堂终身受益而奠基。

太谷二中制定了“三·五·三”学导型课堂教学模式的具体操作办法。

一、师生必须确立的课堂先进理念1. 依标施教,以学定教,先学后导,问题评价。

2. 对学导型潜心研究就是对自身专业发展负责。

3. 善待学导型课改就是在善待自己的未来。

4. 善待改进学习方式及评价方式就是对课改负责。

二、“三·五·三”学导型课堂基本内涵太谷二中“三·五·三”学导型教学模式,在学生行动上突出如何使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在教师行动上突出如何引导、指导学生研究学习。

“三•五•三”学导型教学模式的第一个“三”为课堂的三种课型即“问题生成学导课”、“问题展示解决课”、“问题拓展提升课”。

“五”为三种课型中课堂教学的五个环节,即“情境设置”、“自主合作”、“展示交流”、“师生互导”、“拓展提升”。

“三”为支撑三种课型的三个评价单,即“问题导读—评价单”、“问题解决—评价单”、“问题拓展—评价单”。

这三种课型之间紧密联系,以螺旋式动态相互支撑。

五个环节之间相互促进,三个评价单相辅相成,他们彼此之间融为一体,相互交错,相互联系,共同作用于课堂。

三、“三·五·三”学导型课堂三种课型的模式1. 依标施教:问题生成学导课——教师根据对课题三维目标的准确把握,引导学生反复阅读,深入文本,感知内容,体验意义,发现问题,生成问题,实现知识的迁移。

教师依据课程标准、教材、教师教学用书、近五年的高考试题和学生实际,在充分讨论及探究的基础上,提前制作“问题导读—评价单”,课前统一发放给学生,学生借助此工具单,进行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有成效的自主学习,从而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尝试训练题等,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记忆、提取信息的能力,实现有效预习,问题评价。

基本程序:一是学生通过六动预习法进行20分钟的结构化预习,学生自学后根据对文本的整体把握,对“问题导读—评价单”预设的目标进行思考,找出重点、难点、疑点。

二是自学完成后,学科长组织组内成员围绕自学中尚未解决的问题展开讨论交流。

三是教师要参与到每个小组中,通过观察、倾听、提问的方式来了解每个小组预习中存在的问题。

四是通过学习小组组内合作交流,对个性问题进行有效评价、答疑解惑,二次生成小组共性问题,由学术助理将问题生成卡反馈给老师,生成新的学习目标,为“问题展示解决课”做准备。

本课型的核心要素是:只有经过充分的预习,“问题展示解决课”才能更加精彩。

2. 以学定教:问题展示解决课——教师根据课题三维目标预设的问题和学生在“问题生成学导课”中生成的问题,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合作展示交流,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巩固记忆,提升能力。

学科教师根据有效备课的预案,课标预设的问题和学生在预习过程中生成的问题,提前制作“问题解决—评价单”,学生结合此工具单在课堂展示交流解决各小组中共性的问题,以培养学生初步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学习具有针对性,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基本程序:一是教师通过对“问题生成学导课”中生成的问题进行整理,以“问题解决—评价单”的形式下发给学生。

二是学生以组为单位,合作讨论、合理分工,在课堂中进行展示交流。

三是各小组认真倾听、质疑、追问、争辩,展示各自的不同观点和见解。

展示过程中要规范学生的站姿、站位、表达、术语,以让学生的展示更加有效。

在课堂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打破陈规,敢于异想天开,向书本挑战,向教师挑战,向权威挑战,真正让课堂成为学堂。

在此课中,教师更多的要体现一名导演、主持人的素质,关注个体差异,调控各类学生展示的机会,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灵活调整课堂新情况,不断地生成新的学习目标。

3. 先学后导:问题拓展提升课——教师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疑点的把握,指导学生学会拓展学习,进一步挖掘问题,展示问题,巩固知识,实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教师根据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的需要,精选一些课外文本材料、典型事例或高考题,提前制作“问题拓展—评价单”,学生借助此工具单拓宽知识视野,学会总结规律和方法,提升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实现多元智能的提升,达到三维目标。

基本程序:一是教师发放“问题拓展—评价单”,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挖掘,对疑点进行拓展提升。

二是教师针对三维目标精选一些课外文本材料、典型事例或高考题,供学生进一步学习、理解和研究。

三是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会分析、归纳、总结文本,构建知识树、形成知识网。

四是教师在课堂中积极引导学生去思考,实现思维多向性、灵活性、深刻性。

四、“三·五·三”学导型课堂三种课型五环节的实施步骤1.“问题生成学导课”五环节第一环节:情境引导,激发欲望(约2分钟)教师通过生活事例来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产生合作学习的冲动和愿望。

第二环节:自主学习,结构预习(约20分钟)课前教师要发给学生“问题导读—评价单”,学生结合此单的内容,采取六动预习法(查、划、写、记、练、思),进行结构化预习,这个环节中学生主要是自学,教师巡视督导。

第三环节:问题发现,小组评价(约5分钟)学科长组织成员互批互改,发现学生通过自学而存在的问题,并且对每个成员的成果进行评价。

第四环节:组内展示,合作探究(约10分钟)(1)各小组学科长组织成员进行成果展示,围绕自学中尚未解决的问题展开讨论。

(2)组内讨论的一般程序:组内成员交换“问题导读—评价单”→成员进行互批互改→围绕问题组内交流→共同解决成员不能解决的问题→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由学科长负责将问题提交学术助理。

第五环节:归纳共性,生成问题(约3分钟)通过学习小组合作交流,对个性问题进行有效评价、答疑解惑、二次生成小组共性问题,由学术助理将问题生成卡反馈给教师,教师结合预设的问题和学科生成的问题制作“问题解决—评价单”。

2.“问题展示解决课”五环节第一环节:问题引领,合作学习(约2分钟)(1)课前教师下发“问题解决—评价单”,学生根据教师创设的情境,围绕此单上的问题分组展开积极讨论。

(2)在学生讨论时,教师要逐组巡查,如发现讨论不积极,不热烈的组,教师要作为角色之一参与进去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使讨论具有实效性和深刻性。

第二环节:小组展示,生生质疑(约25分钟)(1)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组内派出代表进行问题展示。

展示时要遵循“展、思、论、评、演、记”六原则。

(2)问题展示形式要灵活多样,尽量满足学生展示需要。

让学生充分自我展示,在群体参与、平等对话、共同探究的气氛中,学生可以尽情表演、激情朗读、动情歌唱和手舞足蹈等。

总之,以各种形式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和学习的愉悦,以达到心灵共鸣、思维共振、个性共扬。

(3)在小组展示时,各小组成员要认真倾听其他小组的观点,积极思考并及时质疑追问,要科学评价别人的发言,适当保留个人意见,及时反思交流活动中的表现。

(4)教师根据小组展示的情况,及时点拨提升,给予评价。

第三环节:师生质疑,拓展延伸(约5分钟)教师根据小组展示的情况,对小组难以解决的问题进行引导,并对重难点进行延伸拓展;对小组展示不到位的知识点进行质疑、补充。

第四环节:问题训练,评价指导(约10分钟)教师针对小组展示出现的重大问题,采用典型例题进行巩固训练,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第五环节:归纳总结,知识升华(约5分钟)(1)每个小组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使思维活跃,方法多样,能力提升。

(2)教师在小组总结的基础上适时补充,使知识更加条理、系统、完善。

课后教师结合“问题展示解决课”中尚未解决和未达三维目标的问题制作“问题拓展—评价单”。

3.“问题拓展提升课”五环节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约5分钟)(1)课前发放“问题拓展——评价单”,教师要以问题形式创设情境,直入主题。

(2)教师针对学情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挖掘,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

第二环节:小组拓展,总结归纳(约5分钟)小组根据教师引出的问题进行联想、拓展,把本章节的问题进行总结,发现规律。

小组要遵循拓展的“忆、练、思、展、论、提”六原则。

第三环节:问题训练,合作评价(约15分钟)(1)通过“问题拓展—评价单”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2)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学科长组织成员互评。

第四环节:关键问题,师生共探(约10分钟)(1)小组内还存在的共性问题在全班做出展示(2)教师适时引导、点拨、修正。

(3)通过师生共探使问题得以解决、知识体系得以完善、综合能力得以提升。

第五环节:归纳总结,体验成功(约5分钟)(1)教师要指导学生对学习成果进行自主归纳总结,让学生体验收获和成功的快乐。

(2)在这一环节中我们对学生不作严格的要求,既要起到优生优培的作用,又要对一般学生起到知识的积累及激发兴趣的作用。

(3)体现教学相长,师生合作,完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

浅谈“三·五·三”学导型课堂教学模式的几点体会"三五三"学导型课堂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在问题引导下自学,对学生的自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三五三"学导型课堂教学模式下的教学就不能进行,这样就使教师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放在了教学的首要地位,必定不断探索如何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我校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结合新课程改革和我校学生的特点,大胆尝试教育教学改革,施行"三五三"学导型课堂教学模式,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下面就谈一谈这一年多来我对"三五三"学导型课堂教学模式的一些粗浅认识、体会及做法。

一、"三五三学导型"教学模式促进了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三五三"学导型课堂教学模式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给教师转变观念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通过教学实践,我认识到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必须树立正确的育人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