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学导式教学模式”总结“学导式教学模式”活动在我校已展开多年,我也颇受益处,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21世纪之初的中国基础教育,使用频率最高的词语当首推“新课程改革”。
新—轮课程改革使课程结构、学习目标、教学方法、学习方式等诸多方面发生了重大变革。
在各门课程的学习中“学导式”已成为一种最重要的新型学习方式。
那么,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导式”学习方式呢?
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学导式”不但指学生的学习,更应作为一种理念来指导教师的教学。
培养学生“学导式”的学习习惯应该在“大语文”环境中实行,语文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每一个语文教师都应该把握语文生活的特点。
在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上都应充分地注重学生的生活积累、生活体验,努力激发学生的真情实感,同时,灵活地把握教材内容上的弹性度,培育学生思维由课堂向生活延伸的多种触角。
二、创设宽松愉悦的气氛
以“学导式”指导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但学生更多的活动空间属于课堂。
所以建设开放性课堂,为学生实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提供良好的氛围和条件尤为重要,教师应该努力学习新课标,注重教育动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点,更新自己的“权威者”角色意识,把自己当成学生的朋友。
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创设问题情境或活动情境,组织学生进入学习佳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提倡质疑问难,提倡争辩,允许学生提出不同见解,允许保留意见,对学生多给予鼓励,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课堂上与学生互相交流,让教师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指导者,为学生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三、培养途径
“学导式”的学习水平的培养能够通过自学、讨论、竞赛、表
演等多种形式实现。
①自主学习。
现在自主学习的途径很多,课内课文的字词理解以及自读课文都能够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自读课文的学习目标能够让学生自己预习后自己定出,并且把教学的空间也交给学生,这样能够更好地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学习习惯。
课外,推荐古代、现代名著或优秀作品且适宜中学生阅读的读物给他们阅读,阅读课外读物,一方面培养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另一方面,让他们从自主学习中吸取有益的东西。
②合作学习。
语文课堂中的合作学习一般采用分组讨论的方法,让学生彼此合作,共同学习。
当然,共同搜集资料也是合作学习很好的方式。
例如学了布封的《马》一文后,以小组为单位,安排学生搜集含马的成语以及古诗词名句。
学了《孙权劝学》之后,以小组为单位安排学生搜集古人勤学成才的故事。
共同搜集资料时还可辅以竞赛方式,评出优胜小组,让学生体验合作学习的愉悦感和成就感。
合作学习既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个性的机会,同时培养了他们合作竞争的意识,有助于增强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③探究学习。
在课改的探究式教学中,我们常常是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后,让他们自己提问,自己解决,去探究文章内涵,其实,对初中的孩子来说,自己去探究文章并提出问题有时还有一定难度,这就需要老师的协助。
其一,协助学生找到突破口,找好切入点,例如学习《陈太丘与友期》一文组织学生就陈元方“入门而不顾”谈自己的看法去展开探究、讨论,不管是赞成这样做和反对这样做的同学理由都非常充分、合理。
其二,教师也能够结合传统教法,自己设计一些问题和环节让学生多想、多说、多练、多交流也是一种探究。
例如教学《孔乙己》一文,设计这样一个问题,有人认为“掌柜是一个只关心钱的冷酷无情的小老板?”谈谈你的理解。
很多学生热情高涨,从文中找出根据来“推翻”此看法,孔乙己喝一次酒顶多欠5文钱——一碟茴香豆、一碗酒,十九文钱很可能是三次欠下的,如果掌柜只关心钱,冷酷无情的话,不会一次又一次赊酒给孔乙己喝,可见掌柜不是一个只关心钱的冷
酷无情的人,而是一个……又如《阿长与〈山海经〉》一文中,阿长为“我”买书的过程,文中没有提及,给学生留下了更多想像的空间,让学生分组交流自己对买书过程的看法,并推荐学生表演“阿长买书”的过程。
不识字的阿长在学生的想像中活了起来,学生更好地理解了买书的艰辛过程,更加深了对阿长的理解。
教学《社戏》一文,为了更好地理解文中小伙伴的性格,可设计这样一问:假如你是文中的“我”,你愿意和文中的哪个小朋友交朋友,为什么?
无论采用什么方式来实现“学导式”,教师应尽力做到以下两点:首先,教师应因材施教,因生施教。
每一篇课文教师应根据课文内容及学生特点设计课堂的教学重点和目标,把学生引导到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上,让他们有目的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从而达到更高层面上的学习。
其次,教师在课堂上的应变必不可少。
即使面对学生节外生枝的问题,教师应该尽量做到不挫伤其质疑的积极性。
四、成绩显著
近几年,使用了“学导式教学模式”教学,学生兴趣浓,老师教得轻松,学生也学得轻松,效果也显著。
每次考试成绩都名列前茅,我们年级的语文还多次居内江市第一名。
语文教学任重而道远,一方面需要我们大刀阔斧,锐意改革;另一方面也需要我们扬长补短,认真冷静地审视自己走过的路。
如何真正找到一条“知识和水平、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兼顾的教学方式是我们应该积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需要我们每位教师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继续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