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学商务学院会计学院
学年论文
关于存货计价方法选择的文献综述
姓名王琦
学号 **********
专业班级 12会电G2班
所在系部会计学院
指导教师肖芬
日期2014.10
目录
引言 (1)
一、存货计价方法选择的总体描述 (1)
(一)存货计价的依据 (1)
(二)货计价方法的选择 (1)
二、国内外对存货计价方法的研究 (2)
三、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 (2)
四、存货管理的对策 (3)
总结 (3)
参考文献 (3)
关于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的文献综述
指导教师:肖芬学生姓名王琦
【内容提要】:我国自改革开放后经济体制也有了很大的改变,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加快,上市公司便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了我国经济舞台上。
存货是企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存货,计价的选择便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有了一定的影响。
而上市公司的生产发展则直接影响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和发展方向。
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便得到了公司员工,股东等人共同关注的问题。
有越来越多的人慢慢认识到了正确选择适当的存货计价方法的重要性。
【关键词】:存货计价方法采购的计划存在的问题
引言
存货是一个企业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也是生产经营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存货计价方法的不同将直接影响企业的三大财务报表、各项财务指标,投资决策,融资计划等,企业也可以用此进行税收筹划,盈余管理,其选择的适合与否至关重要。
存货的日常核算可以采用计划成本法和实际成本法。
最新的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当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或者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取消了后进先出法。
本文通过对上市公司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进行分行业的调查统计,从采用后进先出法的企业入手,分析影响存货计价方法选择的潜在因素,并指出后进先出法的取消是一种必然,对我国资本市场不会造成较大的影响。
各个企业应该根据自身及行业的特点选择新的会计方法。
计划成本法作为一种适合制造企业的方法,予以推荐。
一、存货计价方法选择的总体描述
(一)存货计价的依据
存货,是指企业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或者为了出售仍然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或者将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物料等。
《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第14条规定:“各种存货发出时,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使用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等方法确定其实际成本。
”换言之,该规定取消了原来准则中所允许的发出存货计价采用的“后进先出法”同时还规定:“各种存货应当按照取得时的实际成本核算。
”由此可见,《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给予企业选择存货计价方法的权力。
(二)货计价方法的选择
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判定存货发出计价方法的标准不同,做出的选择也会不同。
因此,在选择存货计价方法之前必须先明确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标准。
1.以历史成本为基础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各种存货应当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核算。
”这表明,在持续经营的前提下,我国现行对存货的计价是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
历史成本计量是会计计量的基本原则。
当企业将存货用于生产或者用于销售时,面对每次不同的采购成本,如何记录发出存货的单价?是按照平均价格来统一核算发出存货的价格,还是逐一辨认每次发出存货的价格?企业通常根据自己生产经营活动的特点或者财务报表呈报的特殊目的,选择某一种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
2.坚持谨慎性原则
谨慎性原则是指在有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作出判断时,要保持必要的谨慎性,即不高估资产或虚计收益,对于可能的损失和费用应当加以合理的估计。
谨慎性原则既有利于企业稳健经营和长远发展,又有利于投资者和潜在投资者作出决策时,尽可能规避风险,使风险收益最大化。
3.坚持客观性原则
既要如实地反映销售成本,又要如实地反映期末存货的成本。
会计信息必须客观反映企业的经济业务,在遵循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客观地反映经济业务是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
二、国内外对存货计价方法的研究
亨特(1985)通过对1974-1975年通货膨胀时期美国有关公司进行调查,经过六个变量的研究和分析,得出“管理层的奖励机制与存货的计价方法选择没有直接关系”。
莫尔斯.理查森(1983)通过对1938-1978年,长达41年间企业存货计价方法运用的研究提出,税收是企业选择存货计价方法的一个重要因素,公司的规模大小也是由于税收收益影响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
国内学者左刚(2000)从“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对企业经营成果的影响”这一角度入手,提出后进先出法是我国当前较为理想的存货计价方法;王竹泉(2001)则认为“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需要考虑存货的特点、管理要求、对企业财务的影响、对企业经营管理和业绩评价的影响等诸多因素,而任何一种方法都难以兼顾各方面的要求;杨荣本,许骞(2006)从新会计准则规定存货发出计价方法对利润的影响开始分析了采取新方法的现实依据及原因,指出“存货的计价方法的变革是符合存货流转、我国经济实际情况及国际会计准则的”。
鹿美遥和王延明(2005)以“会计计价方法为例”分析了企业如何选择的问题。
三、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
钟晓明认为存货管理制度不完善,执行力欠佳,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甚至少数企业根本没有制定存货管理制度,岗位责任不清:有的企业没有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即使设置其职能也被消弱,不能正确评价企业财务信息和存货管理状况,导致存货实物控制存在严重缺陷,不能正确评价企业财务信息和存货管理的状况,导致存货实物控制存在严重缺陷,降低了流动资金的周转速度,造成资金浪费,有的企业甚至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
这些企业在存货管理的过程中缺乏有统一、明确的制度标准来规范各种行为造成存货管理混乱无序的源头,严重影响着企业资金的正常运转,给企业带来很多补必要的浪费。
对与存货管理,仅有严格的管理制度是远远不够的,企业应还当定期考核相关制度执行力度,评价存货管理制度的执行对错误和舞弊的防范作用。
而某些企业虽然制度了较为系统的存货管理制度,但往往流于形式,由于管理层重视程度不够、员工素质较低等原因致制度未能起到应有的规范、监
督作用,而同时,由此造成的存货的管理混乱、信息不准确也导致无法为资金管理提供合理依据
汤雪静认为一般企业把存货管理重点放在原材料采购与成品的销售上,忽略了存货的成本及资金的占用,没有采用存货限额管理制度。
在操作程序上,没有根据实际需要申报采购。
公司供、产、销各部门往往片面追求各自部门的利益,彼此之间缺少有效信息的沟通,导致要么存货储备量低于市场需求量使之失去市场机会,要么造成库存积压,储存成本增加。
大量的存货必然会消耗大量的成本,在这样的情况下,常常出现采购频繁,不按物资需求量提出采购申请等情况,导致企业的采购机会混乱,缺乏科学的分析,无法明确适合企业的最佳订货批量、周期。
如此一来,不但采购员徇私舞弊性极大,采购成本大大增加,也容易导致原材料的积压或暂时性短缺,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行
四、存货管理的对策
王延志认为完善存货保管管理是解决存货管理一些问题的基础,必须合理以合理存放和科学保养为前提,以保证在合理摆放的前提下,原材料的质量不会因为自然的变化、而使原材料变质。
如果企业所有的存货的种类有很多,每种存货金额差别很大,这时,可以利用ABC控制法对存货管理进行分类管理
沈贤香认为完善企业存货内部控制制度尤为主要,企业应该划分存货的采购权,分别授予于不同部门,明确界定各部门的职责,形成各部门之间权限的相互制约,同时在存货管理中应该主要做好三点:建立并加强内部审计控制;合理制度合适于本企业成本核算程序和方法;健全财务会计核算水平。
总结
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我国企业作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生力军,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和不可预料的发展潜力。
通过以上对我国企业存货管理中主要涉及的内容控制、采购、存储和领用、销售等阶段管理内容的论述,得出以下结论:企业若要保持较高的盈利能力,保持旺盛的竞争力,应当十分重视存货管理,以建立健全内容控制制度为中心,采取有效地存货管理方法,实科学的存货管理方式,能力在存货成本与存货效益之间做出权衡,以达到二者的最佳结合。
存货管理作为企业发展和进步的生命线,是确保企业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全球化经济浪潮中立稳脚跟的定海神针,希望更多的企业能够意识到存货管理的重要性,不断建立完善企业的存货管理体系,让存货管理为企业更加健康有序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
[2]《国际会计准则第2号——存货》
[3]王竹泉《存货计价方法选择的矛盾及其协调》
[4]段佳明,蔡利,牛颖.对发出存货计价方法变革的思考[J].商场现代化,
[5] 赵富平.存货计价方法选择的实证研究[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6] 王艳梅,赵秀云,王素敏.小议存货的计价方法[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7] [美]安东尼(Anthony,R.N).会计学:教程与案例[M].王立彦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8]张维宾.财务会计:理论·实务·案例[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
[9]袁立农,孟鹏.合理选择存货计价方法[N].中国税务报,
[10] 周满奇.对存货计价方法的探讨[J].商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