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构成第一章平面构成的相关基础知识第一节平面构成的含义平面构成与色彩构成、立体构成是现代形态构成学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
构成在字典中的解释是:构成即构造、解构、重构、组合的意思,是指一种建立在“解构重构”基础上的造型方法。
主要研究如何创造形象,形与形之间的关系,以及形象编排和排列的方法,是把数种以上的单元组合成一个新的单元。
平面构成是设计中最基础的训练,在构成艺术中,原理和方法主要来自于平面构成。
平面构成是以抽象的形态反映自然现象和主客观世界,在创作方法上,不拘于固定的格式,完全按照自己的意图,采用灵活、运动的方式进行创造。
由于它的形态是抽象的,因此可以进行方向上的切换,或进行切割,加以重新组合、发展,使之产生千变万化的形式和多种构成方案。
第二节如何认识、学习平面构成一、建立正确的观察方法二、培养有创新性的思维方式三、发展与新技术新材料相结合的创作方式第三节平面构成与抽象形态一、关于形态形态,一般是指事物的形状与表现,一切可见物的外形特征或设计中借以表达一定含义的视觉元素。
(视觉元素即形的大小、色彩、肌理),可具有任何形状,大小由设计者自行决定,点线面均可。
在设计中,把形态分为三大部分:概念形态、现实形态和抽象形态。
在平面构成中会大量运用抽象形态。
二、抽象形态构成不完全是抽象的,采用大量的抽象形态进行练习并不是我们的学习目的也不是平面构成的全部内容。
我们要充分了解抽象仅仅是一种认识方法,我们的最终目的是学习理解形态构成的内在联系。
第二章平面构成的产生与发展构成是一种造型的概念。
构成艺术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德国魏玛的包豪斯设计学院,70年代末80年代初被引进到我国,实际上是三大构成的总称,包括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及立体构成。
平面构成的应用广泛,如建筑设计、室内装饰、壁纸设计、建材表面纹样、图案、服装面料图案、陶瓷、漆器纹样、广告装潢、书籍装祯、染织、摄影、舞美设计等等。
第三章平面构成基础要素一、形态要素1.点:表示位置,无厚度宽度,是一条线的开始或终结,或存在于两线交叉处,平面构成中点是有形的,可以是任意形,大小不能超过单位视觉点的限度,太大就成了面。
在点的形象中,单个的形态没有什么表现力,但可以依靠排列使作品产生不同的心理效应,其构成方式有以下几种:点的聚散、大小、疏密、形状。
点的聚散是为了解决构图散乱的问题,大小可解决对比上的四平八稳,疏密对比则可以处理画面的节奏和平衡关系,形状的对比则可使点具有生命力。
2.线:线形态有两大系统,即直线和曲线,几乎所有的线形态,都是从直线与曲线,或两者混合派生出来的。
在设计中,要恰当运用线必须掌握线的性格特征。
在画面中线条起连接和分割作用,穿插交织、疏密排列,构成画面的丰富效果是物体抽象化的有力手段,在造型上具有重要的作用,如插图、标志等都是用线来体现的。
线的构成方式主要以长短、粗细、疏密、方向、肌理、形状、线型组合的不同来创造线条、表现不同线的个性,反映不同的心理效应。
3.面:线的移动构成面(重复移动或不循其固有方向的变动而成面),有长度、宽度,无厚度,有方向位置,面分为直线形与曲线形。
直线形又分为几何直线形和自由直线形,曲线形又分为几何曲线形、自由曲线形和偶然形。
二、构成要素形状:可见东西的外貌,如方圆曲直。
大小色彩:黑白灰的对比肌理:物体表面的纹理如粗糙光滑、华丽朴素疏密重心:人对形所产生的轻重感及稳定感。
方向:形象的方向决定于观者的方位,也决定于形象与框架或与其他形象的关系。
位置:决定于形象与框架或骨格单位的关系。
空间:设计中某些形象有前进或后退感,在平面设计中,空间也指的深度与立体感。
第四章骨格和基本形第一节骨格一、骨格的概念指构成图形的骨架或格式,即构成图形的框架。
帮助我们编排形象,决定基本形的距离和空间。
与基本形一起构成画面。
二骨格的分类1.按规律性分类(1).规律性骨格:以严谨的数学方式构成的骨格,有严格的规律,如重复,近似,渐变,发射等(它们都必须包括骨格点和骨格线)。
(2.)非规律性骨格设计可随意构成,没有严谨的骨格线,基本型或其他形象按照叫自由的方式进行排列。
如特异、对比、密集、矛盾空间等。
2.按表现形式分类(1)有作用性骨格界定基本形的空间,形必须排列在骨格线所组合的单位内,给形的准确的空间,每一骨格单位容纳一个基本形,每一单位空间就是形独立的空间,可自由改变位置方向。
包括概念性的骨格和实际出现在设计中的骨格。
(2)非作用性骨格基本形排列在骨格线的交点上(轴心)给基本形以准确的位置,不决定形象所占空间,也不决定形的方向。
三、骨格在应用时应注意的问题在应用时,骨格线可出现或不出现,当骨格简单时基本形可相对复杂,骨格线复杂时可由骨格直接构成画面。
第二节基本形一、基本形的概念如果平面设计是由一组重复的或彼此有关连的形态所构成,这些形可称为基本形。
它可以是任何形状,用以指称一些包含所有视觉元素的东西。
基本形是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之一,可分为创造形(偶然形)和自然形,创造形分为单形和复形。
平面构成中创作有相当多的是依据基本形来进行的。
如基本形的组合分割等,基本形就象一块砖,当数量增加后,可以砌墙修房子,房子组合成街道,街道又交织汇成城市,在平面构成中多个基本形的组合和发展也出于一样的道理,因此,掌握基本形的构成变化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二、基本形的构成1.形态的种类(1)几何形:可以用工具完成的具有固定角度的形态,分为直线形和弧线形。
特点:明快、单纯、规整有秩序感。
(2)有机形:自然形成的以柔和的曲线为特征的形态,如水滴、鹅卵石等。
特点;优美、有弹性、富于生机。
(3)偶然形、自由形:如手撕或火烧出的形态。
特点:具有人情味,有独特的情趣。
2.形态的派生与发展(1)体量、比例关系的变化:变化基本形态的长宽高比例关系,可以获得不同的形状。
(2)方向关系的变化:改变组成基本形态的线条的方向角度,派生出很多不同的形状。
(3)位置关系的变化:改变各形态在限定位置关系,也可获得不同的单位形态。
(4)肌理关系的变化(5)色彩关系的变化以上变化均会出现不同性格不同情态的单位形态。
3. 单形造形法(1)单形:如果设计只包括一个主体的形或包括几个不同的也与周围形态不同的形,我们称之为单形。
它是一个完全独立的形,可以由较小的形连接构成。
一个设计不宜出现过多的单形,以免破坏统一感。
(2)复形:由两个以上部分所构成,各部分之间有明显的负形存在。
基本形的设计应尽量简练,过于复杂则太突出,感觉设计杂乱。
(3)正形和负形:形象占有空间,平面上,形象称为图,周围空间称为底。
正形:白底黑形,图在前,底是背景。
形态的注目性较强。
负形:黑底白形,形感觉是平面上的一个洞,形象为底,周围空间为图。
一般为底,属于第二层次。
可正可负形:图底互为补充所占空间大致相当。
4. 基本形聚合时的关系:分离:两形并列保持距离,相互不接触。
接触:形的边缘正好相触。
覆盖:一形覆盖另一形并产生上下前后的关系。
透叠:两形交叠,形具透明性,不掩盖原有轮廓。
联合:形联合成一个新的较大的形象。
减缺:一个形部分被另一形象所覆盖,被减的形比以前细小。
差叠:两个形互相交叠面减缺的另一新形象。
重合:5.单形造形法(15)(1)加法:几何形加几何形或有机形或不规则形,有机形加不规则形。
组合方法:连接法、联合法、分离法(2)减法:几何形减几何形或有机形或不规则形组合方法:减缺法、透叠法、差叠法(3)加减法综合:用一个形减去一处补在另一处,联合成一个新形态,或减二加二法、减二加一法。
第五章平面构成形式法则(一)规律性骨格第一节群化一、概念用相同的基本形,不同的数量,不同的组合方式,构成独立形态的方法。
先选择一个理想的基本形,再做相同单形不同数量的组合。
单形必须具有连续发展性,具有不同方向的形与形组合的可能性,设计时必须尽量简练和注意形的整体感。
可用连接、联合、分离等方法使单形组合更富于变化。
二、具体组合方法如下:1.基本形的自由组合:多个基本形的自由组合可以产生一个新的形态,如果再将这个形态进行组合,可以产生另一全新形态,无止境的发展下去。
2.基本形的再生组合:将两个原始基本形,复合成一个新的基本形,然后再将新的基本形进行组合,与1不同的是基本形的原始状态发生了量变,组合后的效果也大不一样。
3.基本形的分解组合:将原始基本形分解成两个部分,再重新将其组合,原始基本形发生质变,产生另一种全新的形态。
4.组合方式:对称性群化组合、基本形旋转按放射状群化组合、平行对称群化组合、变异性群化组合。
几种方式可综合使用。
三、形成群化所应有的基本要求1.基本形数量不宜过多2.当不同基本形构成群化时,应具有共同的形式因素。
3.形之间的位置关系要恰当,避免过分拥挤或松散。
4.注意群化后的外轮廓的整体性。
5.构成群花的基本形要整体,避免零碎的细节。
6.在群化构成中须注意正形与负形的关系,正形负形都要注重它的美观和完整。
第二节重复一概念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形在骨格内反复连续排列,在各种规律性骨格中重复骨格是取常见的一种,只要将框架内的空间划分成形状大小相等的单位,就构成重复的骨格,重复的形象在视觉上的反映为整齐划一,秩序感强,使人产生深刻的印象。
二重复中的基本形指用来构成重复的基本单元。
一般以简单为主,避免过于复杂。
三重复骨格基本是线的组织,是以线的排列交织而形成主要为方格式、条式。
重复形式有1个形反复、2个形一组反复、多个形一组反复四重复基本形在重复骨格中的排列1.形按同一方向,按骨格连续排列。
2.单个形按图地关系黑白互换,正负形交替排列。
3.改变基本形的方向交替排列。
4.重复基本形按不同方向组成有秩序的单元,再用该单元进行重复排列。
5. 重复基本形和空白重复单元交替排列。
6. 重复基本形之间错位排列。
7.按作用性骨格自由排列。
第三节近似一、概念是指形象之间不是完全一样,而是在某些因素上有共同的特征,表现出统一而又生动的效果。
是重复的轻度变异,没有重复的严格规律,但仍有规律感。
二基本形的近似即基本形有不同的变化而有各有相似之处,主要指形状的近似。
如果近似基本形应用在重复骨格中,其大小也必须近似。
四、近似骨格骨格在形状、大小、方向、位置等方面都是近似的。
是一种半规律性骨格。
一般骨骼单元形状上较为不规则。
这种骨骼必须是有作用性的,否则近似效果不明显。
还有一类是不予立骨骼线,形在框架内凭自己的感觉平均放置,每形所占空间大致相似。
第四节渐变一、概念指基本形或骨格逐渐地,规律性的循序的无限变动,形成一种阶段性的调和秩序。
变动时的自然节奏,韵律取胜。
二、渐变的种类1.形状渐变2.渐变骨格:骨格单位的形态或大小逐渐地循序变动,取得渐变骨格的方法是逐渐移动水平线和垂直线位置,构成渐变骨格。
分单元渐变、双元渐变、分条渐变、阴阳渐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