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索结构(4)-设计方法

索结构(4)-设计方法


应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悬索结构的刚度和稳定 性,以防止结构在不对称荷载作用下产生较大的 变形,或由于风荷载产生动力失稳的可能。 对于大跨度的悬索结构,在建筑平面的中部设置 强劲的中央支承结构,以减少索和索网的跨度, 是增强结构刚度的有效措施之一。 中央支承结构的形式除根据建筑造型的要求外, 还应使其受力合理,特别是应使其具有足够的侧 向刚度。
10


3、材料及施工安装方面的考虑

应尽量采用轻型屋面,使索结构的优越性得以充 分发挥。 可行的施工方案


单层索系→重屋面 平行布置的单层索系→横向加劲构件 圆形平面双层索系→对上索施加预应力 矩形平面双层索系→调整系杆 正交索网 →稳定索
11

适当的预张力施加步骤

平行布置的索桁架结构,可分别施加预张力; 车辐式结构,应考虑索拉力对中心环产生的非 对称荷载作用; 应采用分区、对称张拉的方式,必要时还应将 总拉力分成几级来施加。

结构形态 (Morphology)
— 建筑功能与结构特点相协调

承载能力 (Capacity Limit)
— 结构都有其合理跨度区间;梁→桁架→拱→悬索

荷载条件 (Load Conditions)
— 抗风、抗震、抗火造价 (Cost)— 砖石→混凝土→钢结构→张力结构
3
1、建筑造型及使用功能方面的考虑
¾ ¾ ¾
椭圆形平面,104m×67m 中央落地平面钢拱+两片预应 力鞍形索网 索网边索固定在由立柱和锚杆 组成的锚架上
5
索网上面覆以木网格及白色透明的聚氯乙烯聚酯薄膜
6
中央钢拱为三角形截面的 格构式钢管结构
7
索网网格0.75m×0.75m, 两个方向的悬索均采用两 根φ11.5mm的镀锌钢绞线 组成,用铝合金夹具固定
8

屋面的排水性能

鞍形索网屋面,沿负曲率方向由中央向两侧排水。 平行布置的单层悬索屋面,可通过适当抬高中央部 分悬索的标高在纵向形成排水。 圆形平面下凹的单层悬索屋面,可在屋盖最低点设 置内排水。


声学性能、建筑能耗等
a) 穹顶屋盖使声音集中
b)碟形屋盖使声音发散
9
2、结构力学性能方面的考虑


概念设计是方向性问题,而结构计算从属于它。 体现了设计者对结构的理解力和工程预见力。
1
¾ 结构工程师在概念设计中的作用
The role of structural engineer in CD

概念设计的目标是,使结构在满足建筑功能和美 观的前提下,保证结构内部力流的流畅,充分发 挥构件的受力特点,避免结构出现整体失稳。 概念设计需要建筑师和结构师来共同完成,是真 正体现结构师创造力的工作。
17
三、索结构的连接节点构造设计 三、索结构的连接节点构造设计

索结构的连接节点包括:索与刚性构件的连接、 索与索的连接、索的锚固节点等。 节点和连接件的承载力应大于所连接索的承载力 设计值,必要时应通过试验来确定。 节点构造应保证安全,力求简单,传力路线明 确,便于制作和安装。 节点构造设计应考虑施加预张力的方式、结构安 装偏差及进行二次张拉的可能性。
18



索与屋面板的连接
19
索与钢檩条的连接
20
索与撑杆的连接(1)
钢管撑杆 缝焊
紧固螺栓
索球
21
索与撑杆的连接(2)
钢管斜腹杆 焊接耳板 高强螺栓 铸钢索瓦 剖口焊
22
索与圆管桁架的连接
5.5 悬索结构设计
Design of Cable Structures
主讲人:武 岳
哈尔滨工业大学
0
一、悬索结构的方案设计 一、悬索结构的方案设计

概念设计

是依据工程对象的具体条件,以工程概念为依据, 用符合工程客观规律和本质的方法,对设计做宏观 控制。 是在结构设计初期对整体方案合理性的把握。
(1) (2) (3) (4) (5) 2.2( D + P) ⎫ ⎪ 2.2( D + P + L) ⎪ ⎪ 2.0( D + P + W 或E ) ⎬ 2.0( D + P + L + W 或E ) ⎪ ⎪ 2.0C ⎪ ⎭
14
¾ 容许应力方法
N k max f k ≤ A K
Nkmax —— 索最大拉力标准值; fk —— 索抗拉强度标准值;★ A —— 单索的截面面积;★ K —— 安全系数;根据国内已建的悬索屋盖工 程统计,大致为2.5~3.0。

应根据建筑平面选用合理的悬索结构形式;

矩形平面,宜选用平行布置的单层或双层悬索 体系; 方形平面,宜采用双曲型屋盖; 圆形平面,宜采用辐射状布置的单层或双层索 系或双曲抛物面鞍形索网等结构形式。 网状布置的单层或双层索系可适应矩形、圆 形、椭圆形和菱形等多种建筑平面的要求。


4

德国慕尼黑溜冰馆 将索网与中央支承拱结合,可解决采光问题, Ice Rink of Munich Olympia Park, 1982 还可以减少索的跨度,有效增强结构刚度。
15
¾ 极限状态设计方法

单索截面根据承载力按下式验算:
γ 0 Nd ≤ ftdA
Nd —— 索最大轴向拉力设计值; ftd —— 索抗拉强度设计值;★ A —— 单索的截面面积;★
γ0 —— 结构重要性系数。
16
¾ 索屋盖的变形控制

单层悬索体系 1/200(自初始几何态算起);

双层悬索体系、索网、及横向加劲索系 1/250(自预应力态算起)


消除徐变的影响

在施工时对索施加超张拉来补偿; 在使用一段时间后,进行二次张拉。
12
4、处理好边缘构件和支承结构的设计

如何将水平力从锚固处可靠地传递到基础,是边 缘构件和支承结构设计重点考虑的问题。
13
二、强度校核与变形控制 二、强度校核与变形控制

荷载组合
美国土木工程协会规范ASCE 19-96规定,索的 极限承载力不得小于下列各值:
Without intervening into the conceptual design means that an engineer degrades himself to a safety specialist.
—— Jörg Schlaich
2


¾ 结构选型的若干基本原则
Principles for Structure Systems Selection
相关主题